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以山西省为例

2020-03-03薛仁生郑文瑞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炭发展

薛仁生,郑文瑞

(1.吕梁学院 化学化工系,山西 离石 033001;2.柳林县华泰洗煤焦化有限公司,山西 柳林 033300)

我国的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能源,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70%靠煤),碳减排压力很大,节能降耗又是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所以,煤炭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加速调整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1]。

一、适时转变煤炭行业发展观念,科学调整煤炭行业发展方式是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1.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是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储备特点以及煤炭明显的低成本决定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然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我国的煤炭资源虽然储藏非常丰富,但是绝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目前,我国探明可直接开采利用的煤炭储藏量为2 482.3亿吨,以2019年全国累计年生产原煤38.50亿吨煤炭计算,才可以开采使用近65年,如再加大开采使用时间将大大缩短,因此节约煤炭资源势在必行。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都以为煤炭是与生俱来的天然财富,把煤炭资源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认为大自然本身具有自洁功能,可以自然净化分解废弃物,把大自然当做净化废弃物的场所。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大,特别是在出口创汇的利益驱使下,我们国家对煤炭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采,枯竭了资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3.煤炭产业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必将引导煤炭产业结构升级[2]。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产业结构调整,对煤炭这种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减少,煤炭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因此,在现代经济视角下,煤炭产业的管理和发展思路必须走出老旧模式,开阔思路、与时俱进、力求创新。

4.调整煤炭产业发展方式,改变地方资源型产业“一煤独大”的单一格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解决发展所需能源问题、均衡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有效手段。

二、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过度开采和私挖乱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严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需要,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煤炭企业大规模开采、超采现象十分严重;更由于煤炭价格的飙升,煤炭产业黑金的暴利驱使,国内煤炭行业特别是私营业主私挖乱采的现象普遍发生。例如,山西吕梁某私企煤矿设计审批的是90万吨/年,实际年产近200万吨,这从参加安全培训的井下工人人数上可窥一斑。这种现象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有限的煤炭资源和社会长期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矛盾日益突显。

2.开采设备相对陈旧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方式落后,能耗大资源耗竭严重;矿工素质低下人才结构不合理。开采设备陈旧,方式落后,集中体现在一些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和村镇集体煤炭企业,依旧是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方式(私挖乱采者甚至还用炮采方式资源破坏很严重),开采随意无计划、回采率低下、对煤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平均回采率仅有 30%,不足世界水平的二分之一。中国最重要最大的煤炭产区山西回采率40%左右,乡镇煤矿只有10%~20%,部分中小煤矿回采率甚至不足 15%,每挖一吨煤要消耗资源5~20吨。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煤炭资源浪费约280亿吨;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资源回收率均在80%以上,每挖一吨煤资源消耗才1.2~1.3吨。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中小型煤炭企业仍然存在人力资源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 矿工综合素质低下等现象,不仅给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煤炭资源的浪费。

3.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现象普遍存在,是华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较低。集中表现在传统产业多,新型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型产业少。煤矿多、洗煤厂多、传统焦化厂多、现代煤化工企业少。例如,从山西煤炭产业链条来看,约50%以上的煤炭是以原煤形式进行销售的,只对毛煤或原煤进行了简单的初级加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明显发挥。受技术条件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质量较高的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深度开发,深加工水平较低,虽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煤-焦-电,煤-煤化工等产业链,但是这些产业链条集中优势不明显,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煤炭产业链条短、档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可持续将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山西、内蒙、陕西这些煤炭大省因煤而兴,亦因煤而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大增,原煤挖出来就能马上销售一空,不需考虑继续深加工;煤矿洗煤厂、焦化厂这些资源型企业技术准入门槛低,一般农民工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入职;产出回报快,周期短;利益丰厚,银行贷款支持力度大。

4.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划,坐吃山空懒惰思想严重。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相关煤炭大省都把自己定位于工业和能源基地,相关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感,忽略了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多数煤炭企业保持着粗放型生产方式,尤其是中小煤企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有效期内利益最大化,不改造设备、不更新技术,采厚弃薄、采易弃难,致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受到严重损失和破坏。此外,对煤炭产业结构和煤炭市场环境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研判,盲目扩建、重复投资新建上马能耗高、污染重、活力低下的老旧项目,市场竞争恶性循环,企业绩效低下。

所有上述种种问题都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决策领导思想保守、思维僵化、且存在严重的坐吃山空的懒惰思想、在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的。

三、转变煤炭产业发展理念和调整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煤炭开采行业的监督指导,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不移去产能是煤炭行业脱困转型的关键。减少前置性审批,增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继续关、停、并、转去产能,减少煤炭出口,严厉打击私挖乱采及恶意超采盗采,保护煤炭资源,以求长期发展。例如,我国煤炭大省山西,2016-2018年累计关停中小煤矿88座,退出产能6 920万吨[4]。

2.创新开采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少受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人们开始对生活质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关系到全民的健康幸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煤炭行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治理环境要从源头做起,因此,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革新技术、提高效率。

(1)综合精准勘探,绿色开采,优先释放科学产能与绿色资源量。(2)创新开采方式,更新替换老旧设备,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控制单班生产人数,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杜绝带血的煤炭经济生产模式,科学开采,减少资源浪费。(3)兼顾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煤炭产业。煤炭企业在煤炭开采加工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应用矸石填埋覆土、植树造林修复破损山体;井下粗捡初选矸石回填不出井,燃煤电厂废弃物粉煤灰矿井回填[5],减少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洗煤焦化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废气处理达标排放,保证环境和谐发展;应用新型开采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及资源的浪费。

3.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采取在职学历提升,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一线员工队伍中,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人才结构。

4.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必须要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过剩产能,改变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以煤为基多元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例如,对煤炭进行分类、分阶、分质利用;先抽采(或CO2压采)煤层气后再采煤,既利用了煤层气又减少了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的危险,一举两得,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增长企业经济 效益,增强煤炭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5.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要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天然优势,深度挖掘和开发煤炭资源可利用的价值,并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和利用率。例如,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就提出了“立足现实,气化山西”利用低阶劣质粉煤的高效分级热解转化,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气化焦项目不仅扩大了煤焦配煤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稀缺的4号焦煤,同时能充分利用严重过剩的3 000万吨/年焦化产能,彻底化解焦化产能过剩的问题,降低气化成本减轻下游化工企业原料气化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值得全国适合省份地区推广。另外也可以考虑改造置换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达到节能增效减排的效果,比如,煤变气、煤变油、煤变醇等[6]。重点鼓励能耗低污染少、产出高、效益好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发展,合理配置煤炭资源,保证煤炭经济健康的发展。

6.新形势下发展产业经济必须符合“十三五”相关环保政策。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要在“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的严格要求下进行。转变产业结构设计要有前瞻性,不要一味盯着传统煤炭产业做文章,要有科学发展观。特别要关注环保节能废物利用新技术新产业的接轨发展。把煤炭开采、煤焦冶电、煤化工过程产生的煤基固废分质利用,矸石发电、坑口洗选回填、粉煤灰制造、稀有金属提取、清洁高效转化……总之,要开阔思路依托新技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7.煤炭行业的决策者要科学决策合理规划,要有“能源不可再生、用一天少一天”的忧患意识,在原煤的生产过程中绝对不能有“采优弃劣、挖易避难”的思想,用浪费大量煤炭资源换取一时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相关主管部门一定要起到监督作用。

四、结束语

煤炭资源不仅是宝贵的一次能源,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里边的化学成分有475种之多,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适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新形势下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想造福子孙后代,延长煤炭资源使用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经济价值,就必须走节能环保、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煤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