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
——以长治医学院为例

2020-03-03张智慧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张智慧

(长治医学院 思政部,山西 长治 0460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1]。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号召,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既注重“语”的感染,又注重“情”的熏陶,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独具优势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宗旨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

汉语是我国母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能够灵活应用字、词、语法,具备较高的阅读写作等能力。因此,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编排方面更注重人文性[2]2。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除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外,更注重通过启发、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引导,使大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后者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3]。在“课程思政”的倡导下,大学语文可以在讲授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励志、心理健康等教育。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大学语文自1978年开设以来已有41年的历程。41年间专家学者编撰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不同类型的院校也根据教学目标定位,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确定选文篇目,开发符合学生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教材为例,包含12个单元,涉及12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教学内容都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如墨子的《兼爱》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起’为议论的焦点,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4],引导教育学生互相善待、爱人爱己。庄子的《秋水》将抽象的结论寓于形象的比喻中,揭示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启迪学生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要不断学习,增强修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文天祥用生命铸就、以热血写成的《正气歌》,通过正气与邪气的对比,物质环境与精神力量的对比,死亡威胁与从容淡定的对比,凸显出正气与崇高的伟力,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命与浩然正气融为一体,从容面对将要到来的一切。其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高度统一,弘扬信念、扬美抑恶,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目前多数大学生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自我意识较强,排斥显性的说教式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是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显性教育。大学语文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对经典作品和人物形象的品读,使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应用暗示、模仿等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使其咀嚼人格魅力,体会主题思想,了解思想观念,产生情感认同,达到情感共鸣,培养出精神富足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语文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并支配着人的行为。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创新模式和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转变过度文本解读的观念和现状,要在注重其工具性的基础上自觉挖掘人文内涵;善于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被文本中描述的坚强毅力、向善向上的精神感染,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达到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提升教师素质

高等教育要坚持“四个回归”,其中回归本分,就是要求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好坏、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师队伍,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长治医学院严格执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出台“十百千”计划和《教师培养培训方案》,保证教师待遇,鼓励培训进修,更新知识结构,加强与不同专业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使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识素养、多元化的职业素养,善于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达到渗透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整合课程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根据培养计划、课程目标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结合院校、地域特点及长期教学经验,选择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且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学篇目,既注重关联也注重整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载体。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还应以培养具备医学写作能力和文医兼通、具备医学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还应有医学传记、医典序文、医学论文写作等,如《扁鹊传》《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弘扬医学精神,展现医德品质,使学生德业双修、医德双馨[5]。同时也要善于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院校特有的精神。以长治医学院为例,可将长治市特有的红色资源和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红色印记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和一代代长医人肩负使命、扎根老区、融入地方、面向全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践行责任担当的真实事例,作为大学语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独特的教学资源。

(四)创新教学模式

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仍有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与老师同在一教室,若隔两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要发挥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长治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主题式、问题启发式、小组合作研讨汇报式、作品比较式、PBL等教学模式,针对语文与医学相关联的内容因势利导,结合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医患问题沟通情境开展课堂辩论;与广播站合力,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授课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学。同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开展杰出校友返校捐课活动。校友进行专题讲座,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为在校生提供思想引导和经验借鉴。此外,长治医学院重新改版了金色年华思政网、网络教学平台,推行红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引入电子书和朗读亭,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自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立适合大学语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将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文章推送到学生“手中”,制定阅读和奖励机制,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作品的习惯,提升阅读能力[6];设置评论专栏,让学生提想法、谈感受,进行思想碰撞;与校网络评论员、网络监督员合力,对问题进行互动和探讨;及时对思想倾向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引导,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全方位地为大学语文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提供保障,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7]。

(五)探索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目前长治医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通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依据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大学语文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协调发展又有所侧重,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拓宽考试内容,改变考试方式,为大学语文课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考察机制,指引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医学人才。笔者建议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综合理论知识水平又要注重实践成绩。以闭卷的形式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察,分值设定为30。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设定选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用课程论文的方式对学生写作、思想状况等综合情况进行考察,分值设定为30。检查课堂笔记、记录课堂提问情况,结合学生到课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分值设定为20。学生阅读名著、交流心得情况设定10分进行考核。同时为病例写作、朗诵比赛等各项课外实践活动设定10分进行考核。此外设置额外3~5分,奖励学生发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人无德不立。大学时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此时的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长治医学院《大学语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跟“课程思政”号召,构建大思政格局,利用学校特有的红色资源,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纳入语文教学,与三下乡等课外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和评价模式,打造多元化的教师团队,较好地发挥了《大学语文》的思政教育功能。日后学校应从课程思政的制度、培养方案等方面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