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3-03任丽磊王树军彭晓霞肖立伟

关键词:应用型考核教学

任丽磊,王树军,彭晓霞,肖立伟,李 政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0 引言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就业成了每一个毕业生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1]。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有机化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是教师一直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经过几轮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建立了一套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及教师实际情况的有机化学课程体系。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教学课时由105 学时压缩到96学时。更换了教材,选择李景宁主编的《有机化学》(第六版)替换内容偏难、机理繁多的王积涛主编的《有机化学》。

在教学中删除了一些理论性较强、较难但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例子。比如,在烷烃这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可燃冰的概念、用途以及我国全球首次开采可燃冰成功的事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2];在对映异构这一章,介绍了手性药物的特点,一对对映体,手性不同,效果却千差万别,如1953年德国研制的一种新药“反应停”,右旋体具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左旋体却有强烈的致畸作用;另外在讲授中强调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如在讲完脂肪烃和脂环烃之后,专门用一节课将这几类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以反应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还有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图,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可以将知识联系起来,而不再是孤立地记每一个反应。

2 教学方法优化

面对有机化学内容繁多、学时数不断压缩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2.1 课堂教学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这种教学手段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当堂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例如详细讲解有机反应、机理及有关规律的理论解释,而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各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等内容,只在烷烃和烯烃两章讲授,以后各章均让学生自学完成,另外在各主要章节讲授后,都安排相应的习题课,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烷烃的构象、对映异构等,则制作成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3]。

2.2 充分运用线上教学平台

有机化学是我校的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除了课堂授课外,还注意增加线上内容,如在校园网上建设了“有机化学教学平台”,平台上有相应的教学资料,学生可以自行浏览,若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难,则通过QQ、微信进行答疑,这样多种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学期在学校延迟开学的情况下,仍按照原定进度安排,利用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线上授课,教师将相应的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老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以监控学生的掌握情况。

2.3 采用分子模型或自制模具辅助教学

一些有机分子构型复杂,空间结构难以想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在讲授时多结合模型或模具,或让学生自己拼接分子模型。比如,分子模型可以用水果表示原子,用牙签表示化学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再比如,对映异构中对映体的关系就相当于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学生通过两只手理解互为镜像又不能重合的概念,更加形象。

3 考核内容改革

为了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采取以下多种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作业完成、出勤、课堂讨论等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0%。(2)期中考核:在学期中组织学生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10%,这可以督促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及时复习,而不是等到期末考试前突击。(3)期末考核:书面笔答形式(闭卷)考核,占总成绩的70%。考试试题采取题库与集体命题相结合的方法命题,保证了试卷质量。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考核方式,不仅要考察基础知识,还要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试卷内容上增加了应用型题目,并将其比例提高到30%以上,如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产物的分离提纯中、利用反应机理预测反应产物等,要能较好地完成这些题目,只靠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这类题目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4 借助科研平台,提升学生能力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自身的研究经历或成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前沿的信息反映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杂环化合物这一章,适当添加关于卟啉的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的知识。

学院设立科研助理岗位,部分学生可以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鼓励低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提前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增加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提前感受到科研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5]。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大学生科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6]。近5 年来,本课程组教师共指导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大创项目2项,校级大创项目8项。

综上所述,我们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有机化学教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应用型考核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