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浅析

2020-03-03王园王兰娣姚文韩娇月

甘肃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降气外邪宣肺

王园 王兰娣 姚文 韩娇月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哮喘,患者无明显喘息、气促及其体征,有气道高反应性,对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1]。CVA 是引起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程>4 周)的最常见原因,发病率占41.95%,且以4~6 岁儿童为主[2],CVA 的病因与哮喘类似,其发病机制与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纤毛脱落、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西医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但患儿较成人的依从性差。中医药对防治CVA 有较好的疗效[3],朱珊[4]认为,本病发作期病机为风痰阻络,肺失宣发,治以祛风化痰止咳为主,缓解期为肺脾肾虚,治以扶正固本。王书臣[5]从肺、脾、肾三脏整体辨治CVA,临证中兼顾润肺阴、健脾胃、温肾阳,提出补肾祛风法治疗本病。

王兰娣主任医师认为,外邪袭肺,肺失宣降,素有伏痰,若误诊失治,久咳不愈,痰气交搏于气道,终发为哮喘。其以桑杏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显著疗效。桑杏汤为《温病条辨》中辨治外感温燥的重要用方,方由桑叶一钱,杏仁一钱五分,沙参二钱,浙贝母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组成。天士亦云:“燥气上受,先干于肺,当以辛凉清润,不可表汗,以伤津液”,可见本方主治风燥犯肺、燥津结痰之疾。

1 治法

1.1 急性期风燥犯肺证 清肺润燥。风流动于四时之中,风邪为六淫之首,故外感病常以风邪为先导,并与当令之邪气相和为患,《素问·骨空论》云:“风为百病之始。”《症因脉治》曰:“肺受外感六气所伤,内受燥火煎熬,则经肺痰嗽亦多,急宜清肺,不可一见痰嗽,竟治脾湿,有伤肺燥也”。风性轻扬,易于侵犯人体的上部和肌表,风性疏泄,可使肌腠开泄,肺卫不固,王兰娣主任医师认为兰州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常年多风,冬季寒冷,少雨多燥[6],小儿肺脏娇嫩,多热多燥,体内素有痰瘀,急性期风邪夹燥和而犯肺,肺气郁闭,宣降失常;外邪入里化热,炼液为痰,内外之邪耗伤肺之阴津,肺为清虚之府,喜润恶燥,故治法以疏风宣肺润燥为主;王兰娣主任医师强调小儿喜怒善变,患病后情绪焦躁,肝失调达,肝阳上逆,阳动化风,气血运行失调,木火刑金,又水不涵木,木叩金鸣而咳,故治疗兼以疏肝理气、平抑肝阳为辅。

1.2 缓解期肺肾虚证 健脾益肾。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乃水谷之海,肾主水,若三脏功能失调,则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血证论卷六·咳嗽》云:“咳嗽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肾经阴虚,则阳无所附,气不归根,故浮喘咳逆,肾经阳虚,不能化水,肾水上泛,脾土不制而为水饮咳嗽”。王兰娣主任医师认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之阴阳亏虚,土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子来乘母,肾为肺之子,水涸金乃枯,子能令母虚,寒水挟木势而上侵于肺胃,水冷金寒故嗽,伏痰的存在就是气道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根源,水虚痰泛,元海竭而诸气上冲者,治宜金水双收,阴阳并补,以除伏痰。

2 遣方用药

2.1 基本方药组成 桑叶15g,炒苦杏仁10g,北沙参10g,浙贝母10g,淡豆豉10g,炒牛蒡子10g,柴胡10g,黄芩10g,菊花15g,薄荷15g,桔梗10g,瓜蒌10g,蜜麻黄10g,陈皮10 g,连翘15g,藿香10g。

2.2 方义详解 本方主要用于CAV 急性期,方中桑叶、苦杏仁共为君药,桑叶具有凉润肺燥,平抑肝阳之效,《神农本草经》:“除寒热,出汗”,用降气平喘之苦杏仁。《珍珠囊药性赋》:“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宣发兼肃降肺气而发挥止咳平喘的功效,为治咳喘之要药;臣以北沙参、浙贝母、淡豆豉、瓜蒌辛凉透散、养阴生津、清化热痰,以上三药相伍,具有祛邪于外,平调肺阴阳;佐以炒牛蒡子、桔梗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陈皮、藿香理气健脾、化湿消痰,蜜麻黄润肺止咳平喘;使以柴胡、黄芩、连翘疏肝解郁,平抑肝阳;全方以清宣凉润、降气止咳、化湿消痰之法,使燥热除肺津复而咳止痰消。

2.3 随症加减 若患儿头身困重、四肢乏力,加羌活10g,独活10g,白芷10g 以解表止痛、清利头目;咽痛、声音嘶哑,加川射干10g 以宣肺利咽;久咳嗽剧烈者,加紫苏子10g,蒲公英15g 以降气化痰、清热解毒;胃脘胀闷、积食不化者,加炒麦芽10g,苍术10g,厚朴5g,薏苡仁15g 以健脾利湿、消食化积。

3 病案举例

患儿,女,9 岁,因“反复咳嗽2 年,加重1 周”于2017 年10 月8 日门诊就诊,患儿母亲诉于1 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咽痒,咳少量白色黏痰,口服感冒药后咳嗽减轻,以后咳嗽频繁发作,尤以冬春季节、吸入刺激性气体后为著,当地医院胸部拍片未见异常,1 周前因再次受凉后咳嗽反复发作,尤以夜间为著,伴有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服用感冒止咳药,疗效不佳,遂来我科就诊。症见:阵发性咳嗽、以冬春季为著,口干咽燥,乏力,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白薄少津,脉弦细。查体:咽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 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氧饱和度95%。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风咳之风燥犯肺证。治以清肺润燥、降气消痰。处方:桑叶15g,炒苦杏仁10g,北沙参10g,羌活10g,淡豆豉10g,炒牛蒡子10g,柴胡10g,黄芩10g,桔梗10g,川芎10g,蜜麻黄10g,陈皮10g,连翘15g,藿香10g,白芷10g,细辛5g,共7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服,每次200mL。

2017 年10 月15 日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减轻,夜咳消失,食少,小便正常、大便成形,但舌体胖大、边略有齿痕,舌质红,苔白,脉沉细。乃外邪去而脾虚胃弱,湿阻中焦,原方去羌活、独活、细辛、白芷,加炒麦芽10g,炒苍术10g、厚朴5g、薏苡仁15g,共7剂,煎服法同前。

2017 年10 月22 日三诊,诸症消,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有力,二便如常,患儿改用玉屏风散加减补肺益肾固表。组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党参10g,麦冬10g,炒苍术10g,厚朴5g,茯苓15g,当归15g,赤芍15g,醋五味子10g,柴胡10g,炒苦杏仁10g,陈皮10g,连翘10g,藿香10g,淡附片5g(先煎),干姜10g,炙甘草10g,蜜麻黄8g,共14 剂,煎服法同前,随访2 年未见复发。

按:小儿肺脾常不足,素有伏痰,外邪入里久之伤肺络,肺失宣降故表现为反复咳嗽,肺气郁闭化热,灼津炼液为痰,痰气搏结于气道,证型为风燥犯肺兼肺肾两虚,首诊以疏风润燥消痰降气之法。予羌活、川芎、白芷、细辛解表散寒止痛,桑叶、炒苦杏仁、淡豆豉、炒牛蒡子疏风清肺、降气化痰;北沙参、浙贝母、桔梗宣肺利咽、润肺存阴;陈皮、蜜麻黄、藿香理气健脾、化湿消痰、止咳平喘;柴胡、黄芩、连翘疏肝开郁、透肺络之郁热,二诊外邪去,然脾胃功能尚未恢复,伏痰宿根未尽,故增加宣肺运脾祛湿力道,三诊时内伤外邪虽去,但久病患儿正气虚,补肺益肾固表为要,扶正固本,予玉屏风散加减主之。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日渐突兀,呼吸道疾病增多,加之滥用抗生素,使诊治难度增加,虽然古籍书中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名及证型没有单独相关记载,CVA 属于中医的咳嗽病之风咳,临床分两个阶段:发作期(风燥犯肺证)、稳定期(肺肾两虚证),小儿先天禀赋不足,素有伏痰,发作期外邪侵而肺气郁,通过运用经方桑杏汤化裁,取其轻宣肺热、辛凉透散、理气消痰之意以去邪解表兼清里;王兰娣主任医师认为造成气道慢性炎症的根源是伏痰的存在,元阳不固,摄纳失常,故稳定期补肺固肾,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清除宿根为要。

猜你喜欢

降气外邪宣肺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苏子降气汤在痰浊雍肺型肺胀中的应用分析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