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2020-03-02黄文举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义

黄文举

摘    要: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愈来愈受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探讨。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名词,尤其是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下,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更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而推进现代化与生态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特征、发展意义,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特征;意义;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129-02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志码: A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如此,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极为关键的地位,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国家社会发展战略所决定的,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和政府重点关注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关注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效益的提升。

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但由于各種各样的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及发展的整体规模较之工业、服务业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而且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在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1]。

1   可持续理念下的生态农业经济特征

1.1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与局限性共存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进提供了基础与前提,但由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农业现代化技术的环保性、生态性,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一味地引进新型的农业现代化技术,不能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持续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对过去农业生产方式及管理模式的简单改造,而是借助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指导下,促进传统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其是对过去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村镇生产模式进行一定的升级及完善,并充分挖掘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潜力和优势。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与农作物的多样性优势,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为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而服务。

1.2   产业结构模式全面创新升级发展

就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实质而言,生态农业发展最主要是为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重点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为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的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农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各种类型作物的增长规律,进而不断实现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农作物的生产发展是具备一定生长规律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农业发展,要重视生物生长规律的研究分析,充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再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村非常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及开发,在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要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不破坏农村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找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办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农业技术及农业种植效益,进而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经济效益[2]。

1.3   农业生态系统的协调性特征

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有机农业生产发展系统,生态农业理念指导下的农业生产遵循农业发展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在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下,可借助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这两个特点进行整合与协调。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下的农业发展,强调对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强调对这些资源的创新与利用,而对这些资源的综合性整理及利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农业发展机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挖掘利用,而且有利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保障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   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意义

2.1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与传统农业以牺牲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的方式不同,生态农业强调对农村现有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这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问题逐步凸显,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出现有利于改善这一现象,而且可以对现阶段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改善,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效益,还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生态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性目标

生态农业的发展,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不会进一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

而且就微观角度而言,生态农业发展可以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产业发展经济体系,在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利用方面,生态农业经济有利于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融合,而且是在农业经济状态下将生态环境作为最主要的发展环境,重视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构建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3   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3.1   要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具备较高的生产力

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生态学规律、自然规律,学习有关知识,根据相关知识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严格遵循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及规则,保障农业生态系统具备较高的生产力,为农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态系统及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并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及能量的合理循环利用,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原理组织与安排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保护。

3.2   积极探索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总结反思并根据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要保证农业生产和组织行为能够得到及时优化。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农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降低石油化工产品的使用,并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农村地区生态农业系统的潜在价值,确保我国农业在生态农业推进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及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

3.3   不断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保障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整个农业经济处于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状态中,国家要重视建立健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生态农业的推进提供法律基础。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还要重视鼓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外销,引导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试点工作,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农产品的认证,加强生态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还要重视现代化生态农业技术的推进,进而有效保障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推进。

另外,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农村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尽可能地规避或减轻农业生产污染,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下,推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进而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效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提高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价值及意义的认识,积极探索適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重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1 ] 林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7):30.

[ 2 ] 王春梅.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农业经济学》一书[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4):169.

[ 3 ] 任献贞.试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2):5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抓特征解方程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诗里有你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