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要素探讨

2020-03-02谭平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要素林业

谭平

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中华民族长远的未来之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讨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要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要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115-02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林业又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产业,它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林业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森林系统,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区域的森林植被逐渐灭绝,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气温升高、大气和土壤污染等导致了病虫害增加、水质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对林业用水资源的保护,不断改善和促进相关林业资源的建设,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林业经济,逐渐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可再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党的十九大继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其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一个民族长远的未来之计,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作为基础产业的前提下,林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就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度,让林业能够在支持第一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其优势和重要作用。因此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应被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1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为16.6%,这与美国的33%、日本的68%、芬兰的69%等相差较大,林业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恢复问题迫在眉睫,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林业发展需关照生态环境,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1]。目前,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森林的木材加工制造业及其他林业开采,导致了林业环境的破坏和相关生态污染等问题,如严重的土地荒漠和水土流失,在人口基数大、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等背景下,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生态林业,成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首先,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森林资源十分短缺、自然森林的整體质量不高、处于城镇区域的森林资源常常迫于各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在空间分布上,森林资源,尤其是森林水资源的分布,存在跨度大、不均衡等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这就使得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域依赖性。森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蓄水,森林资源不足就会导致土壤蓄水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涵养土壤成分、土壤风化严重等环境问题,从而导致地方农林产业面临诸多困难,而且产量低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并存,进一步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其次,环保部门与林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相互间协调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林业的良性发展。林业发展要求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各相关部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协作。而我国林业管理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不同的林业建设工作与环保工作大多为独立的某一部门负责,资源和信息共享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维护方面相当缺乏[2];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上效率不高、执行力不足,过于看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均需改变和提高,将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其低下的现实尽快扭转,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建设的长远效益。

最后,缺少专业性的技术支持,林业生态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明确。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规模大、耗时长的工程,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但较长时段内对从事林业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态保护和相关生态建设工程缺乏专业导向性,林业经济的发展始终滞后,生态环境保护更是无从谈起,反而一步步恶化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同时,在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有时林业发展规划反倒不被纳入市镇主要建设项目,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生态环境处于劣势的地区,想要规模化发展林业,却又面临很多困境,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导致整体的林业生态发展缺少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林业及其生态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短期经济效益从表面上看得到了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无法保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3]。

2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素

作为一种自然生态,林业的发展应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与自然需和谐共处,在自然资源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人类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向自然过度索取,让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性能力。

首先,应调和经济发展和林业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自然养护林的建设与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让自然养护林能够不断生长、发展和壮大,在此基础上,将之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并关注其继续发展的可持续性。譬如大范围内种植经济林,并将这样的经济林长时间、稳定地维持下去,让营林活动得到保护和强化。这也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的规划,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合适的政策,让营林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发挥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

其次,林业发展需具有一系列的保护方案,这就对建立健全相关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资源具有可再生性,这种再生性的基础是相关从业部门的支持与制度及政策的保护,同时也需要相关林业资源开发的一系列补偿工作。譬如封山育林,有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域,或已开发完全的区域,通过封山育林,可有计划地让林业回归自然,这也算是促进林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4]。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林业产业,调整、规划并制定不同的林业建设与发展方案。相关林业部门也应根据不同地域的林业生态条件,结合当地的特色,创造性地发展特色林业,促进林业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如打造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旅游项目,在保护林业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在促进不合理林业产业进行相关转型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策略作为长远的林业发展方针,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林业产业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有效延续下去。

最后,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合理发挥科学技术优势。要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势必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林业产业进程中,改变传统的林作方式、培育优良的林业树种、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高效环保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都需要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也需要符合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林业部门应充分重视林业生产技术,从业人员也需掌握并正确使用现代化的林业生产技术,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不能以人类为中心。林业要发展,就需要了解相关的林业生态状况,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这个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当他们充分将自身的一技之长融入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林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其可持续性[5]。

3   结语

众所周知,作为林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资源可以循环使用,大面积覆盖的森林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从事林业工作的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步完善林业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原有的管理基础,逐渐引入现代化的先进管理技术,大规模运用机械化操作,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为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性物资。在科学、合理开发林业资源的同时,提高了林业生态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强调要尊重和爱护生态环境,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从而带动整个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的,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整个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系统的生态建设,既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又实现国家层面上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林红.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6(17):180-181.

[ 2 ] 張玉清.浅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74.

[ 3 ] 张润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8,9(24):98-99.

[ 4 ] 韦春花,吴小雷.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2018(24):102.

[ 5 ] 李爱华,谢黎,李华锋.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2018(23):84.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要素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