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术

2020-03-02郭鹏飞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紫花苜蓿管理技术

郭鹏飞

摘    要:根据甘肃省会宁县气候特点,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人工草地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草地建设的管理经验。简述了会宁县紫花苜蓿草地资源概况、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监测情况、紫花苜蓿的特性及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87-02       中图分类号: S541.9       文献标志码: B

会宁县为甘肃省白银市下辖县,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地区,距离兰州市155 km的东南部方向,会宁县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相接,通渭县分布在该县南部,榆中县、安定区和会宁县在西部相靠,平川区和靖远县连接会宁县的北部。会宁县属高原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特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拔主要保持在1 500~2 400 m,平均年气温处在5.0~8.5 ℃范围,年无霜期为136~186 d,年平均降水量保持在340 mm水平。会宁县气象灾害多发,主要表现为暴雨、干旱、冰雹、洪水、雷暴、大风、冷冻、沙尘等。近10年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牧草良种补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建设、新一轮退耕还草等项目或工程,会宁县紧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建设工作,使得草地畜牧业获得很好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然而,当地由于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春夏季节人工草地牧草生长过程中,常常会滋生一些杂草,还频繁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如果不重视科学的管理,极易引发草地退化问题,对当地畜牧业发展也会形成很大影响[1]。

本文以会宁县为例,探讨分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技术,希望能为周边地区种草养畜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1   会宁县紫花苜蓿草地资源概况

会宁县流域面积为6 439 km2,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相互交接部位,地势主要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川、塬地分布在北侧区域上。

会宁县约有农田26.7万hm2,当地利用充足的土地资源,在会宁发展了约10.7万hm2紫花苜蓿草地,主要分布在会宁中北部。丰富的人工草地资源,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减轻了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促进了天然草地植被改善,在保持水土、维持生态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监测情况

紫花苜蓿又称为苜蓿,属于豆科牧草,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2]。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及耐贫瘠性,非常适宜在会宁县这种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生长。对当地紫花苜蓿草地基础数据进行充分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当地科学种植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所以很有必要针对当地人工草地生长情况进行监测。

会宁县2018年紫花苜蓿留床面积约11.1万hm2,监测中共设置样地6个。其中,中川镇梁家堡村设置1个旱川地样地,柴家门镇孙家去村设置2个梯田样地,翟家所镇翟所村、韩家集镇云台村和汉家岔镇汉家岔村各设置1个山旱地样地,以上样地土壤均为黄壤土,每个样地设置1个3 m×5 m样方,主要对草地的牧草高度、鲜干草产量、茎叶比等进行监测。经监测发现,由于当年降雨充沛,紫花苜蓿草地生长良好,一是长势良好,头茬高度达到74.34 cm,二茬高度达73.07 cm,除去刈割留茬,可利用牧草高度达137.4 cm;二是牧草品质良好,两茬草茎叶比都约为1∶1;三是草产量较高,鲜草产量2 151 kg/667 m2,青干草量576 kg/667 m2,折合全县鲜草產量358万t,青干草产量96万t。

3   紫花苜蓿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属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主根在土中入土较深,侧根较少,根瘤菌共生,生长高度一般在100~150 cm,具有直立或倾斜的茎,表现为菱形、光滑、相对柔软,在2~4 mm处,分布数10根枝条,第二、三次新枝在开花后生长,合理地进行收割,对其分枝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2   生物学特性

3.2.1   温度

25 ℃的温度条件非常适宜紫花苜蓿生长;5~6 ℃条件下,种子可以发芽;15~21 ℃平均气温条件下,能够很好地生长;35 ℃以上的高温,会对紫花苜蓿生长形成很大的抑制。而会宁县适宜的温度条件,为紫花苜蓿种植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可以多次进行收割,达到高产、稳产效果。

3.2.2   光照

紫花苜蓿对光照条件需求较大,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越是较长时间光照,越会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的积累量。会宁县良好的光照条件,为紫花苜蓿生长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3.2.3   土壤

种植紫花苜蓿没有严格的土壤要求,但是土壤肥力较好、疏松透气、具有良好排灌条件,对紫花苜蓿生长非常有利。除一些低洼内涝和盐碱较重的土壤无法生长外,其他的土壤均可以种植。黄土地是会宁县的主要土壤类型,其不仅土层深厚,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这些非常适宜种植紫花苜蓿[3]。

4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管理措施

4.1   整地

首选地势平坦缓坡、土壤肥沃深厚、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地方进行种植,贫瘠土地或低湿地不利于紫花苜蓿生长。会宁县种植紫花苜蓿过程中,应当对土地合理地进行秋翻秋耙,增加基肥施入,可以有效吸收秋冬降水,促进紫花苜蓿发芽生长,按照25 cm控制翻地深度。

雨季到来前,提前进行翻地和耙地,如果具备灌溉条件,土地翻整前进行浇灌,地表土壤变更后及时地翻地与播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出苗率。为了提高土壤肥效,应当增加基肥施入,根据15 000~30 000 kg/hm2控制有机肥的施入量,并根据450~750 kg/hm2施入过磷酸钙,之后进行翻地,埋入土中。

4.2   播种

紫花苜蓿种子在3~4年中都有较好的发芽力,可达到40%左右种子硬实率,新种子具有更高的硬实率,在进行播种前应当合理研磨,并在播种前2~3 d进行晒种,可以提升紫花苜蓿发芽率。同时对根瘤菌进行接种,可以达到20%左右的增产率,所以种子可以利用相应的根瘤菌制剂进行拌种,也可对原来种植苜蓿地块,选取菌土进行拌种。会宁县种植紫花苜蓿,多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夏季土壤墒情良好时也可以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1.5 kg/667 m2,根据土壤墒情适当调整,潮湿时可以少用种子,干旱时可以适当增加种子用量[4]。

4.3   管理措施

4.3.1   施肥

对土壤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解土壤pH值和肥效情况,依照土壤pH值和土壤微量元素,合理改良土壤,增加氮、磷、钾肥施入,为紫花苜蓿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供应,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4.3.1.1    施基肥

播种前结合开垦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可供给牧草整个生长期需要的营养,以有机肥为主,也可用硫酸铵、过磷酸钙、钾肥。

4.3.1.2    施种肥

播种过程中,通过拌种或在播种沟内施入种肥,能够促进紫花苜蓿幼苗健康生长。通常选择复合肥,也可应用一些有机肥。

4.3.1.3    追肥

为了保证紫花苜蓿健康生长,应当充分重视追肥工作,追肥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速效无机肥,在紫花苜蓿分蘖前,运用氮肥进行追肥,也可增加磷肥,每667 m2可施入尿素2 kg和磷肥3 kg,保证紫花苜蓿生长充足的肥效供应。夏季进行追肥过程中,应当在利用牧草后合理施入氮、磷、钾全肥,根据每667 m2施入6.5 kg控制施肥量。秋季追肥过程中,每667 m2追施磷肥5 kg、钾肥5 kg。

4.3.2   除草

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苗期阶段常常遭受很多杂草为害,杂草快速生长会使紫花苜蓿草地成为荒草地,所以在紫花苜蓿出苗阶段到分枝期,及时地进行中耕除草,不仅能够疏松土壤,而且能够消除各类杂草造成的不利影响[5]。在紫花苜蓿生长后期,是紫花苜蓿积累养分顺利越冬的关键时期,其中,如果杂草过多,会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其产量造成很大影响,还不利于紫花苜蓿顺利越冬,所以秋季必须要将各类杂草及时清除。

4.3.3   虫害防治

螟虫、盲蝽象是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应当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选择应用速灭杀丁、敌杀死等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6]。

参考文献:

[ 1 ] 孔祥金,赖霞,张克春.南方地区有机牧场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2):21-23.

[ 2 ] 冯树林,龙显静,陈功.我国人工草地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草业与畜牧,2014(4):54-57.

[ 3 ] 刘敏,龚吉蕊,王忆慧,等.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对牧草产量和草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6(1):179-185.

[ 4 ] 李长波.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建植第二年前期生长特征与第一茬产量分析[J].农村科技,2016(2):64-66.

[ 5 ] 廖建军,熊康宁,池永宽,等.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應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7(12):62-66.

[ 6 ] 李正武,熊先勤.施秉县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技术要点[J].贵州畜牧兽医,2011(4):58-60.

猜你喜欢

紫花苜蓿管理技术
早酥梨园间作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分析
变温与采后贮藏时间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关于阿鲁科尔沁旗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分析
短时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气孔特征的影响
紫花苜蓿在湖北省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