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葫芦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0-03-02崔艳艳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西葫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崔艳艳

摘    要:经过多次实训与大量查阅资料得知,要想获得理想的种植结果,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特征特性,并依据特征特性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对西葫芦的特征特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训所得,总结了适应大田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西葫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57-02       中图分类号: S642.6       文献标志码: B

1   西葫芦生物学特性

1.1   西葫芦植物学特征

西葫芦根系发达、入土深、生长迅速、易于老化,切割后再生能力弱,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高,并且相对不育,有一个攀爬茎或双茎,中空且容易折断,主蔓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侧蔓越来越小。缓慢生长的植物品种枝节较短,蔓的长度一般在50 cm以下;半蔓生的植物通常长80 cm,随后的物种通常达到数10 m,属于攀缘类植物,但通常是匍匐性生长的。

叶子是大型单叶,叶片为掌形,叶子的表面粗糙且刺较多,叶柄很长并且是中空的,叶片颜色有深绿色、浅绿色,叶片的绿色是深浅不一的,靠近叶片脉络处有银白色的斑纹。

西葫芦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雌雄花单独生长于叶腋处,花呈鲜黄色和橙黄色,雄花的冠状花序和花瓣的底部形成黏膜,花粉又大又黏;雌花下的子房和雄蕊退化,并具有环状的蜜腺,雌花开花后,花柱会产生大量的黏液;第一雌花着生的节位,不同的品种有所区别,矮生品种第一雌花着生于第4、第5节,半蔓生品种着生于第7、第8节,蔓生品种着生于第10节以上,是虫媒花,只能靠人工辅助授粉和昆虫授粉。

西葫芦果实有各种形状,包括圆柱形、椭圆形和长圆柱形,年轻的瓜和老的成熟瓜具有相同的肤色,但有些许不同。每个果实有300~400粒种子,一般是长卵形、白色的种子,或者黄色种子,种子表皮较光滑,千粒重为130~200 g,种子寿命通常为4~5年,生产和使用限制通常为2~3年[1]。

1.2   西葫芦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1)西葫芦不仅具有很高的温度适应性,而且还耐低温,种子发芽的合适温度为28~32 ℃,最低为13 ℃,最高为35 ℃,并且在11 ℃以下和40 ℃以上不会发芽。

(2)西葫芦的根系较发达,吸水率高、抗旱性强,但是叶片油腻、高度蒸发且消耗大量水,因此需要更高的土壤湿度,但是需要相对低的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高,会授粉不足,难以结实并且容易发生疾病。

(3)西葫芦是短日照植物,其既喜欢强光,也喜欢弱光,但是如果有足够的光线,尤其是在种植期间,可以预开第一批雌花,在丰硕的季节中需要更强的光照,而弱光和高温更可能产生甜瓜。

(4)西葫芦具有一定的不育能力,因此对土壤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建议选择pH值为5.6~6.8、相对较深厚且肥沃的土壤。

(5)西葫芦肥料需求特征:经研究表明,如果要生产1 000 kg商品瓜,需五氧化二磷2.2 kg和純氮约4.8 kg、氧化钾4.8 kg。每667 m2可产生5 000 kg西葫芦,需要纯氮24 kg、五氧化二磷11 kg和氧化钾24 kg。

西葫芦施肥技术:每产5 000 kg西葫芦,应使用优质、完全分解的有机肥料4 000~5 000 kg,45%高氮高钾复合肥料80~120 kg。施肥方法为30%的复合肥料用于基肥,其余的用于追肥,结出瓜果的初期和后期应该每浇1次水然后施肥1次,大量结瓜的时期浇1次水再施肥1次,再次施肥的量控制在15~20 kg。

2   西葫芦栽培技术

2.1   定植

(1)移植栽培的规格是50 cm×50 cm,种植密度是2 600株/667 m2。

(2)移植栽培的方式是地膜覆盖,在垄中间依照株距进行开沟或者开挖洞穴操作,先把幼苗埋到土坑里,用少量的土固定幼苗的根部,然后再浇水,渗水后需覆盖土壤并且将其压实,栽植的深度不能太深。

(3)移植栽培要根据规格进行开沟,通常种植的行距是50~80 cm,水塘的深度在28~30 cm,撒入复合化肥作为底层肥料,总施入量为40 kg/667 m2,使用少量的稀土将水塘底部垫平后再进行播种,每个坑洞放入2颗西葫芦种子,长出苗子后只保留其中1株西葫芦,然后浇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在距离水塘口5 cm处再浇水,喷灌50%多菌灵液,然后覆上地膜,在西葫芦出苗后长出3~4片叶子时破膜放苗,用细土压实薄膜破口处。

2.2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的规则:查看西葫芦苗的顶部,阴天不施肥,晴天施肥,多次浇水,但是浇水量要少,只要将土壤浇透就行。西葫芦的耐水和耐肥能力较好,移植栽培成功后,在晴天追肥,使用清粪水作为化肥。初花期追施浓度稍大的清粪水,西葫芦花盛放期,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西葫芦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以保证每株西葫芦都是正常生长的,追施尿素40 kg/667 m2,通常配合浇水分为两次施肥。

重新施用基本肥料:要种植西葫芦,需要重新施用基本肥料,如果以前的作物没有土壤,在准备土壤之前要先浇水,对于适合耕作的土壤,每667 m2施用优质可分解有机肥5 000~7 000 kg、磷酸二铵30~40 kg、尿素30 kg、硫酸钾或硝酸钾20~30 kg,深翻30 cm。

巧妙追肥:当西葫芦生长速度缓慢时,要在适当的时间给西葫芦浇水,浇水时每667 m2可以冲施尿素10 kg,然后用水控制植物。在结出瓜果时,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调整。平衡施肥是关键,当西葫芦果实开始膨大时,就需要进行第2次施肥和浇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15~20 kg、氮磷钾复合肥10~15 kg。在结果旺盛期,肥料和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西葫芦的采摘频率是非常高的,每株可采摘7~9个西葫芦果实。此时每15 d追施1次,每667 m2每次随水冲施尿素20~30 kg、复合单磷钾肥35 kg、液态肥料及完全分解的人粪尿稀释剂400~500 kg。建议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之间交替使用,同时交替喷洒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和糖水100倍液和其他叶面肥料,目的是弥补西葫芦营养不足的问题。结出果实的后期西葫芦衰老,因此要适当地减少肥料施用量。

2.3  主要病虫害防治

2.3.1   根瘤病

主要病症:这种病症是由病虫害造成的,当出现疾病时,侧根和须根会受到损害,出现疾病后会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根结,解剖根结点后,会发现受影响的组织都布满了乳白色的线状小虫,重症的西葫芦生长情况不好,叶片逐渐枯萎变黄,根茎短小,严重的还会造成整片西葫芦死亡。

防治方法:①水淹法:条件允许的,在离地面10 cm处进行灌水,连续浇灌,可以起到防治根结线虫的作用;②药剂防治:在种植西葫芦前每667 m2喷4 kg米乐尔(一种异丙三唑硫磷类杀线虫剂)。

2.3.2   黑星病

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根茎及果实。患病初期,幼苗叶片出现水浸状的污点,然后逐渐扩大成黑色斑点和褐色斑点,并且容易穿孔,根茎上出现椭圆形和纵长形的凹陷斑,然后发育受到阻碍,呈现出畸形的果实,果实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有些果实出现孔洞,会分解出一般透明度的胶装物质,之后转变成块状。

防治办法:①种子消毒:使用55 ℃温水烫西葫芦种子15 min,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将西葫芦种子搅匀;②生态治疗:提倡地膜覆盖和膜下灌水技术;③药物治疗: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洒西葫芦根茎及叶片,杀虫效果良好。这种病症需要检查,一旦发现就要立刻治疗,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2.3.3   美洲斑潜蝇

主要症状:苜蓿南美白腹线虫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其寄主物体多达100种,黄瓜和紫藤是主要寄主植物,这种害虫的雌性在宿主的叶组织上产卵,幼虫孵化时,会咬食叶表皮下的叶肉,形成不规则的蛇形弯曲路径,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减慢其增长,致使叶片脱落,产量降低,此虫一年内有两个产卵高峰期,分别是6—7月、9—10月。

防治办法:①清理田园:收获瓜类、豆类蔬菜后,在田地上残存的黄叶、茎蔓等要晒干烧掉,减少病虫来源;②药物管理:如果幼苗期的损害率达到10%~15%,并且大部分受损叶子出现2 cm以下的害虫蛀道时,则应使用药物。时间通常为9:00~11:00 AM,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50%的苍蝇清洁粉2 000倍液或18%双重农药水。要了解的是,不能随便混合使用多种农药或随便增高用药的浓度,要保證药剂的效果,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2.4   采收留种

种植40~50 d后可收获西葫芦。采摘后的7~10 d成熟,使用不锈钢刀切开西葫芦,去除中间的种子,随时掏种子随时清洗,然后在地上铺一层薄纱网,将西葫芦种子放在上面晾干,之后擦掉表面的薄膜,精选收存,防止霉变。西葫芦种植后20 d左右,根瓜就可以坐住,再过10 d左右,根瓜就可以长到15 cm左右,此时可采收。为了使西葫芦正常生长,根瓜应该尽早收获,待西葫芦长到20 cm时就可以采摘,不能过晚采摘,否则瓜皮会出现老化的情况,茎蔓也会过早地衰败。

采摘西葫芦的方法:可使用剪刀从西葫芦的瓜柄处将其剪断,或者用左手握住西葫芦瓜柄,右手将瓜扭下来。采收时要注意不能伤到茎叶和根颈,并且要在没有露水的情况下收获西葫芦,采摘的西葫芦在5~10 ℃的温度下可保鲜冷藏10 d左右。

参考文献:

[ 1 ] 樊志道.西葫芦早熟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1987(4):32-34.

猜你喜欢

西葫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阳台变成小农田
西葫芦的别样吃法
手持一朵西葫芦花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I Will Remember 我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