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2020-03-02徐子英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育苗管理技术林业

徐子英

摘    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更加凸显其重要性,这样才能将先进的林业栽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提升林业建设水平。为此,基于工作实践,对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旨在进一步提高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育苗;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49-02       中图分类号: S723.1       文献标志码: B

1   林业育苗栽培技术

1.1   种子培育技术

种子培育技术,事实上是对种子进行催芽的过程,其中催芽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水浸法进行催芽,二是通过温床方法进行催芽。前者又有温水及热水催芽方法之分,对于温水催芽而言,就是利用温水(40~45 ℃)对种子进行8 h左右的浸泡,之后通过木箱实施保存,并将草席覆盖其上,应当确保温度始终处于20 ℃稳定水平,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湿度,使其达到60%左右。对催芽的种子适时地进行清洗,并对温水定时更换,通常7 d左右种子便会发芽生长。而热水催芽法就是将种子浸泡于80~90 ℃热水中,打捞漂浮种子,并及时对未膨胀的种子反复浸泡,以达到发芽标准,同样是放在木箱里,盖上草席,要时刻保持温暖,待2~3 h后晾干便可开展播种工作。通过温床方法进行催芽,主要是挖宽100~200 cm、深度约为30 cm的长方形窖,合理地进行选择,底层以砖、草席平铺,四周以木板、薄膜固定,将种子放在当中,用草席覆盖,白天将覆盖其上的草席揭开,并对种子进行合适的翻动,促进种子快速发芽,以便更好地开展播种工作[1]。

1.2   育苗容器选择技术

传统的林业育苗栽培技术,就是依据规范的容器对树苗根部实施保护,从而确保树苗成活,提高生产率。但这种技术本身存在一定弊端,往往忽略树苗本身发生病虫害的原因,而造成苗木根部受损,无法成苗。因此,就目前来讲,早已选用具有分解力、穿透力的容器进行育苗,如无纺布、轻基质材料,借以自动黏结等技术制造而成的育苗容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栽培技术的要求[2]。其中,对于育苗容器的选择也要从多方面考虑,尤其要考虑是否能够与苗木一同栽植入土,根据所培育种子的自身特性进行详细考察。

1.3   播种育苗技术

目前在播种育苗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手段进行播种、利用机械进行播种等形式开展播种工作,还包括覆盖播种床等技术手段。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小中规模的苗圃,可以运用人工手段开展播种工作,播种距离通过开沟器合理设置;对于中大型苗圃,则更偏向于后两种播种技术。机械播种就是以现代化机械设备为基础实现播种目的,依照种子粒度大小合理地覆盖播种床,并科学地对覆土厚度进行确定,为种子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地表环境,促进苗木持续稳步生长[3]。

2   加强林业育苗管理养护的技术措施

2.1   强化林业育苗管理

苗木出苗前,必须要合理地进行灌溉,这是保证幼苗出苗率的关键。在育苗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苗木的生长特性,并与栽植地具体实际充分结合,出苗之前将浇灌工作充分做好,使种子发芽率得到有效保障。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在播种前还应当保证底水充足浇灌,依照土壤具体实际科学地开展浇水工作,墒情较好的土壤条件下不需要进行浇水,土壤水分不足或在干旱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必须要充足地进行浇水,保证幼苗生长水分供应。

幼苗出苗之后,工作人员还必须要根据苗木不同生长期及苗木生长发育和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对灌溉时间及灌溉量进行科学确定。处于早期生长阶段的幼苗,确保其土壤表面处于良好的湿润状态,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合理地扩大灌溉量,确保水分浇透、浇足。苗木生长后期,应当停止浇灌,避免苗木过度地贪青徒长。灌溉过程中,选择早晨与傍晚时间进行灌溉。出土这段时间必须要强化松土工作,并及时除草。将这些工作充分做好,可以大幅提升幼苗出苗率。如果有土壤板结或杂草情况出现,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松土与除草,但幼苗破土时不应当进行松土,以免伤害到幼苗,对苗木出苗率及其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出土之后的幼苗,应当加强行间松土,并及时除草,这些工作均可在雨后或者灌溉后开展。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化学药剂开展除草工作,增强除草作用,但是所选的化学药剂必须要安全,不会对幼苗及生态环境构成危害。为了保证幼苗健康生长,还应当科学施肥,强化病虫害防治。苗木播种前底肥必须要充足地施入,并科學处理种子,使其出芽率得到有效保障。幼苗进入生长期,应当充分考虑苗木生长实际,加强施肥管理,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对施肥时间及施肥量进行科学控制,并联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控制和减少化学药剂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2.2   做好林业育苗养护管理

为了保证育苗成活率,在此项工作开展前,必须要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充分做好,科学合理地储藏种子,对播种地块合理平整,加强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处理苗床,开展播种育苗工作,并充分灌溉,保证育苗地的湿润度,为苗木出土及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生长环境。苗木出土后,运用合适的药剂开展消毒工作,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充分考虑育苗地的苗木生长实际及土壤现状,及时铲除各类杂草。通常而言,当幼苗有叶子生长出后,间隔30 d开展相应的松土除草工作。之后及时地进行间苗,将小幼苗及生长较弱的幼苗铲除,根据15万~18万株/667 m2密度合理控制留苗数量。幼苗长出后,及时开展追肥工作,之后根据幼苗不同的生长期,分别进行1次追肥,追肥过程中运用沟施法开展追肥工作。

在育苗养护工作中整地施肥及杀毒工作都非常重要,对于育苗产量与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助育苗养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育苗产量和质量[4]。

3   林业栽培管理措施

3.1   强化育苗理念的管理

育苗理念主要指的是育苗栽培人员的工作理念及管理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在林业栽培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都是利用机械手段进行替代,但是,此项工作的开展不可能完全脱离工作人员的辅助。因此,林业栽培管理中的工作人员,自然成为了林业建设的核心力量。这也就意味着,对于育苗工作人员工作理念的指导及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确定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否有良好的育苗工作的思想觉悟,同时要考察他们是否对林业建设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导致了林业人员身肩重任,不但要在工作中保证育苗质量,满足林业建设目标的要求。其次,还需要保持足够的兴趣,加强研究,提高育苗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提高林业育苗效率与质量。如在初期育苗阶段,育苗管理人员应当给树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并进行强化培养等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应当负责构建健康完整的采条母株,并及时修剪不利于生长的侧枝,以此实现苗木的高成活率及高品质[5]。

3.2   落实栽培技术管理

育苗栽培技术管理实际上是对育苗技术管理内容的深化,它也是育苗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林业栽培技术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栽培技术水平,并充分地落实到苗木栽培工作实践中。在对先进技术进行应用时,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当地具体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条件,然后才能将新引进的技术广泛应用在育苗工作中,这样才能保证育苗质量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林业和草原局要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嘉奖,也可以将他们送出去参与经验交流,以便让我国的育苗技术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学成归来之际,再召开学术讨论会,将新知识传输给林区其他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加快我国林业栽培技术管理的发展速度。

3.3   建立育苗管理制度

任何行业都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这一点在林业栽培中也很重要。建立完善的育苗管理制度,林区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掌控育苗栽培管理的发展动向,同时采用责任制对林区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并落实到每个人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上,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林业栽培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其持续稳步发展。

育苗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可以提高育苗生长效率,还能极大程度上对苗木根部起到保护作用,让苗木更容易成活。所以,林业建设要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林业栽培技术在国家飞速发展下发挥重要的作用[6]。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将林业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使苗木生长发育及健康生长得到有效保障,培育出更加优质的苗木,为我国创造绿植化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林业建设在国家建设的发展趋势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 1 ] 沈光,李秀红.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105.

[ 2 ] 翟宇.林业育苗容器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9):324.

[ 3 ] 王玉琢,溫小光,黄玉书.针对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养护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128.

[ 4 ] 阳大志.关于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5):31.

[ 5 ] 于赛玥.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6):95.

[ 6 ] 赖满秀,张涛.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技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44-45.

猜你喜欢

育苗管理技术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