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主推高产大豆品种及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

2020-03-02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黑龙江品种技术

郭美玲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徐杰飞

摘    要:高产品种的优势是产量突出、单位面积上的品质(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多,是发展大豆生产与提高作物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为此,依据近两年黑龙江省优质高效大豆品种种植区划布局和黑龙江省高产大豆品种种植情况,重点推介高产、稳产、优质的主推品种,同时提出挖掘与提升品种产量的关键技术,以期指导和推动黑龙江省实现大豆优质高产。

关键词:黑龙江;主推高产大豆;品种;产量提升;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38-04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B

实现大豆高产是进行品种改良和创新的首要目标,也是育种者与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挖掘与提升品种产量潜力则是栽培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品种是内因、环境条件是外因、技术措施是保证。因此,优选品种与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和提升种植技术,都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1-3]。

大豆品种产量分为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而生物产量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其中,经济产量为籽粒产量,其与群体和个体直接相关,个体又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重要农艺性状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多个农艺性状相关且多为数量性状,既受多基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4-6]。可见,大豆产量取决于品种、栽培技术与生产条件。

大豆品种类型包括高产、高油、高蛋和特用(特种)。高产品种要求: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且年度间增产≥3% ,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70%;品质含量要求:第一、二、三积温带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总和≥59.5%,第四、五、六积温带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总和≥59.0%。由于种植高产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品质总量多、斤粮成本低,能够实现高收益,所以加快高产大豆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是振兴大豆产业的重要措施。

本文依据近两年黑龙江省优质高效大豆品种种植区划布局和黑龙江省高产大豆品种种植情况,推介了若干既高产、稳产,又优质的大豆品种,同时提出高产品种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为振兴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黑龙江高产、稳产、优質大豆主推品种

1.1   合农71

合农7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育成,2014年经国家审定推广(审定编号:国审豆2014006);2017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7001)。该品种脂肪含量20.41%,蛋白质含量39.28%,蛋脂总和59.69%,省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231.1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农61增产11.3%。2019年在新疆石河子创造了实收面积766.67 m2,每667 m2产量447.47 kg的全国大豆单产新纪录。中抗灰斑病,中感病毒SMV1号株系,抗疫霉病,生育期125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600 ℃,适宜在黑龙江省≥10 ℃活动积温达2 700 ℃以上的南部地区和北方春大豆中熟区种植,包括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中部、辽宁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赤峰和新疆石河子地区[7]。

1.2   黑农52

黑农5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成,2007年经黑龙江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07003)。该品种脂肪含量19.29%,蛋白质含量40.67%,蛋脂总和59.9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59.4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9.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11.4%。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24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 2 55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3   东农豆251

东农豆251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育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7030)。该品种脂肪含量20.58%,蛋白质含量40.29%,蛋脂总和60.87%,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黑农61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45.1 kg/hm2,比对照品种黑农61增产10.7%。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2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6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4   黑农62

黑农6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成,2010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0002)。该品种脂肪含量20.73%,蛋白质含量40.36%,蛋脂总和61.09%,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274.0 kg/hm2,较对照黑农37增产11.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47.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农51增产10.3%。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生育期12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51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5    黑农84

黑农84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 2017005)。该品种脂肪含量19.58%,蛋白质含量40.82%,蛋脂总和60.40%,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5.2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2.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90.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13.0%。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9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4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8]。

1.6   东生3号

东生3号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育成,2008年经国家审定推广(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21)。该品种脂肪含量20.54%,蛋白质含量40.07%,蛋脂总和60.61%,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99.5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6.5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6.7%。中抗灰斑病,中抗SMVⅠ号株系,感SMVⅢ号株系,生育期119 d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敦化地区春播种植。

1.7   绥农42

绥农4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2016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6005)。该品种脂肪含量20.00%,蛋白质含量40.68%,蛋脂總和60.68%,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2.4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5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78.5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5增产11.0%。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8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4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9]。

1.8   绥农52

绥农5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7028)。该品种脂肪含量19.46%,蛋白质含量41.06%,蛋脂总和60.52%,缺失脂肪氧化酶L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09.9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82.9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0.7%。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20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45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9   合农91

合农9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育成,2018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48)。该品种为矮秆(株高60~65 cm)、耐密植栽培(40万~45万株/hm2)品种,脂肪含量22.42%,蛋白质含量37.02%,蛋脂总和59.44%,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46.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农60增产1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6.4 kg/hm2,较对照品种合农60增产17.6%。2018年,在新疆石河子创造了实收面积693 m2产量423.77 kg的全国高产纪录。中抗灰斑病,抗疫霉病,生育期120 d,需≥10 ℃活动积温2 450 ℃。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0]。

1.10   绥农44

绥农44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育成,2016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6009)。该品种脂肪含量20.74%,蛋白质含量39.59%,蛋脂总和60.33%,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7.6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0.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1%。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8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32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1]。

1.11   东生1号

东生1号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育成,2003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03017)。该品种脂肪含量19.97%,蛋白质含量41.30%,蛋脂总和61.27%,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016.1 kg/hm2,较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13.0 kg/hm2,较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13.9%。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4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36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2]。

1.12   黑河52

黑河52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2010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0014)。该品种脂肪含量20.47%,蛋白质含量40.55%,蛋脂总和61.0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092.6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和黑河43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20.4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8.5%。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15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3]。

1.13   东农63

东农63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育成,2018年经国家审定推广(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05)。该品种脂肪含量20.26%,蛋白质含量37.74%,蛋脂总和58.0%,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04.0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山1号增产3.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01.0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山1号增产7.1%。中感灰斑病,中抗SMVⅠ号株系,中感SMVⅢ号株系。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1.14   合农73

合农73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佳木斯分院育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7018)。该品种脂肪含量21.23%,蛋白质含量37.84%,蛋脂总和59.07%,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15.3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8.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33.5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1.3%。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4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2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4]。

1.15   汇农416

汇农416由北安市汇农大豆育种所与黑龙江普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育成,2018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25)。该品种脂肪含量20.46%,蛋白质含量40.20%,蛋脂总和60.6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54.6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3.8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1.7%。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10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15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5]。

1.16   北豆42

北豆42由北安市华疆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联合育成,2013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3017)。该品种脂肪含量20.21%,蛋白质含量38.83%,蛋脂总和59.04%,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67.3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13.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56.3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8.1%。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0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1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17   黑科59

黑科59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2018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34)。该品种脂肪含量20.89%,蛋白质含量40.16%,蛋脂总和61.0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36.5 kg/hm2,比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7.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086.1 kg/hm2,比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12.9%。中抗灰斑病,生育期100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00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1.18   黑河35

黑河3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2004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04011)。该品种脂肪含量20.13%,蛋白质含量38.35%,蛋脂总和58.48%,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357.0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4增产15.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75.1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4增产15.0%。中抗灰斑病,生育期91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1 78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16]。

1.19   北兴1号

北兴1号由孙吴县北早种业有限公司育成,2010年经黑龙江省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0017)。该品种脂肪含量20.66%,蛋白质含量39.46%,蛋脂总和60.1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06.5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33增产18.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84.7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33增产14.9%。感灰斑病,生育期9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1 950 ℃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2   高产大豆品种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

2.1   适区种植

想要实现大豆高产品种的高产栽培,必须适区种植,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等资源条件,以保证发挥优良品种的优势与作用,如越区种植,则会降低其产量与品质,甚至造成绝产,给豆农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7]。

2.2   品种选用

要依据品种熟期类型,结合黑龙江省积温带划分和黑龙江省优质高效大豆品种种植区划布局,科学选择种植品种,禁止越区种植。一般情况下,要保留50~100 ℃安全积温,尤其对于农时严重拖后的第一、二积温带,选择品种时要退半个积温带,杜绝种植满贯品种和越区品种。

2.3   优选地块

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高,几乎所有的土壤都可以种植。栽培大豆高产品种要求土壤pH值6.0~7.5,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强,排水良好,不重迎茬,以利于发挥高产品种的优势[18]。

2.4   合理轮作

大豆忌重茬和迎茬,一般会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在不可避免重迎茬的情况下,则应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为此,构建合理的輪作体系,是大豆高产品种实现高产栽培的必要条件。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建议以大豆为核心构建3年或2年轮作体系。3年轮作方式主要为:大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小麦和大豆-杂粮作物或马铃薯-玉米等;2年轮作方式主要为:大豆-玉米、大豆-小麦和大豆-杂粮作物或马铃薯等。

2.5   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延长大豆品种生育期,调节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利用无霜期内的光、热、水等资源,充分挖掘高产品种的高产潜力和增产效果,是高产品种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之一[19]。黑龙江省早春播种,要充分考虑5 cm耕层地温、土壤墒情、整地情况及晚霜冻害等因素,以抢农时、抢墒情,保全苗、保匀苗,幼苗不受晚霜冻害为目标,充分利用无霜期和适时早播的原则,一般耕层5 cm地温稳定通过6~8 ℃即可播种,10~12 ℃为最适播种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第二、三积温带5月初至上旬播种,第四、五积温带5月上中旬播种,第六积温带5月中旬播种,均能保证大豆高产品种获得高产稳产。

2.6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大豆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也是高产品种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基本原则是同一品种因土壤肥力、种植密度不同,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繁茂性强、分枝多、秆弱的品种适当稀植;繁茂性差、分枝少、秆强的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一般具有植株高大、生长繁茂和分枝较多的特点,因此宜稀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繁茂性差,故应密植;矮秆、半矮秆品种由于植株矮小,故适宜密植[20]。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适宜密度20万~25万株/hm2,第二、三积温带适宜密度25万~30万株/hm2,第四、五积温带适宜密度30万~35万株/hm2,第六积温带适宜密度35万株/hm2左右;垄作栽培适宜密度20万~35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适宜密度35万~45万株/hm2。

2.7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大豆高产品种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 kg大豆,需吸收纯氮6.5 kg、有效磷1.5 kg、有效钾3.2 kg,三者比例大致为4∶1∶2。为此,高产大豆品种的高产栽培,要在保证基本施肥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施肥量[21-22]。建议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施肥原则为底肥、种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配比施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施肥方式采取垄体侧深施肥与分层施入,底肥施入70%化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 cm;剩余30%化肥作种肥施入,深度为种下4~5 cm。鼓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 kg、尿素50~60 kg、硫酸钾75~80 kg;在大豆开花始期(R1)、结荚始期(R3)、鼓粒始期(R5),每公顷用尿素7.5 kg+磷酸二氢钾1.5~2.5 kg、米醋1.5 kg兑水500 kg,喷施叶面肥;在缺钼、锰、锌、硼、钙、镁和硫等微量元素的地块,可施入微量元素肥。

2.8   灌溉补水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旱作农业区,虽然年度自然降水能够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大豆属于需水较多的旱地作物,研究表明,若想形成187.2~209.4 kg/667 m2籽粒产量,相应的需水量为442.8~467.7 mm。随着大豆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量的不断提升,仅凭自然降水已经不能满足大豆的需水要求,为此,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适时适量灌水的种植方法[23],依据生产条件与设施情况,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灌水,灌水次数与灌水量可根据自然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和产量指标需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9   化学调控

化学控制是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提升与挖掘品种产量潜力的重要措施[24-25]。在土壤肥力過大或施肥过多、年度降水量大且集中、种植密度过大、品种过于繁茂、植株秆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大豆旺长、预期可能出现倒伏,建议使用化学调控技术调节大豆的生长发育。在大豆分枝至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或缩节胺等化控剂进行调控,能够有效控制大豆徒长、防止后期倒伏,确保大豆品种的高产与优质。

2.10   精细管理

大豆高产栽培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细管理:①精细种子处理,包括种子精选、药剂拌种、微肥拌种和根瘤菌拌种等[26];②精细整地,包括秸秆处理、整地、起垄、深松与中耕等[27-28];③精细种植,包括优化栽培模式和种植方法等[29];④精准防病防虫,防病包括叶部灰斑病与霜霉病、茎部菌核病、根部疫霉病;防虫包括大豆蚜虫、红蜘蛛和食心虫[30];⑤精细除草,主要是化学除草,包括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处理除草,以及药剂种类与配方的科学使用[31];⑥精细收获,包括收获时期、收获方法与合理贮藏。

参考文献:

[ 1 ] 王金陵,杨庆凯,吴宗璞.中国东北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2 ] 王连铮,郭庆元.现代中国大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 3 ] 刘丽君.中国东北优质大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4 ] 张海燕,焦碧婵,李贵全,等.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数量性状关系的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27-29.

[ 5 ] 董丽华.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极其相互关系[J].大豆通报,1996(1):15.

[ 6 ] 李永忠.东北春大豆一些主要品种的产量极其构成因素的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1989,8(1):107-110.

[ 7 ]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辐射诱变选育大豆新品种合农71及其高产栽培[J].作物研究,2019,33(4):280-283.

[ 8 ] 栾晓燕,刘鑫磊,薛永国,等.多抗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的选育研究[J].大豆科学,2018,37(6):839-842.

[ 9 ] 付亚书,姜成喜,付春旭,等.大豆新品种绥农42的选育与推广[J].大豆科学,2017,36(2):324-326.

[ 10 ] 郭泰,郭美玲,冯宪忠,等.矮秆耐密植大豆新品种合农91选育与高产创建[J].大豆科学,2019,38(4):664-667.

[ 11 ] 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等.绥农44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7(7):300-301.

[ 12 ] 李艳华,潘相文,王国栋,等.高产大豆新品种东生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8(1):35-36.

[ 13 ] 鹿文成,闫洪睿,张雷,等.黑河52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2):159-160.

[ 14 ] 郑伟,郭泰,王志新,等.航天大豆新品种合农7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8(11):87-88.

[ 15 ] 刘峰.大豆新品种汇农416选育报告[J].大豆科技,2019(5):87-89.

[ 16 ] 吴玲军,宋丽双,赵伟斌.黑河35号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5(4):14.

[ 17 ] 韩天富.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18 ] 刘录新,段武德.东北地区高油大豆高产理论与技术[M].北京: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2002.

[ 19 ] 毕远林.适时早播确保大豆全苗促增产[J].大豆科技,2010(2):62.

[ 20 ] 单维魁.谈谈大豆的种植密度[J].新农业,1979(23):4-5.

[ 21 ] 何世斌.大豆施肥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3(5):46-49.

[ 22 ] 杨旭,尹少宇.大豆最佳施肥量筛选试验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2,22(2):53-54,81.

[ 23 ] 武静丽.大豆需水量与需水规律[J].吉林农业,2013(10):33.

[ 24 ] 王化源.多效唑在我国大豆栽培上应用近况与前景[J].大豆科学,1992,11(2):173-177.

[ 25 ] 穆允良,武翠苹.多效唑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J].现代化农业,2013(11):25-26.

[ 26 ] 谷文凤.大豆种子播种前的几种处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53.

[ 27 ] 林坤.有机大豆田的整地与播种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09(7):53.

[ 28 ] 朴明忠.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3(19):14.

[ 29 ] 刘婉娈.浅析大豆种植技术与现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5):103.

[ 30 ] 刘培源.浅谈黑龙江常见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7):73.

[ 31 ] 高艳波,钱延辉.大豆化学除草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4(9):263.

猜你喜欢

黑龙江品种技术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羡慕等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铅笔长高了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黑龙江出版集团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