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

2020-03-02陈慧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举措种植技术

陈慧

摘    要:首先,对大豆的分类及定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加深对大豆理论定义及种类的了解,为之后的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包括种子的选择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等,利于掌握大豆种植技术要点,确保种植的产量。最后,探索了北方大豆种植工作有效开展的举措,力求为相关种植人员及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确保农业种植工作的高效开展及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北方大豆;种植技术;举措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28-02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B

现阶段随着大豆价格的不断升高,促使我国北方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增加。但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剧了大豆虫害的发生概率,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稳定大豆的价格,需要在大豆种植期间做好病害及虫害的防治工作。

1   大豆的分类与定义

大豆是双子叶类植物,也是一种以年为生长单位的草本类植物,其高度在30~90 cm,茎秆较为粗壮,直立茎叶较为密集。大豆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栽培,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已经有5 0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大豆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4粒种子。其中,黄色的大豆种植最为广泛,其豆渣可以被磨成粗粉,作为饲料喂养禽类[1]。

由于大豆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蛋白等营养物质,常被制作成各种豆制品,或者用来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及提取蛋白质供人类食用。此外,大豆中也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消化和利于排泄固体废物,有效控制血浆的胆固醇,利于调节胃肠的蠕动和调控胰岛素的水平。也可适当地补充人体有需求的纤维素,利于肠道内的食物变软,加快肠道的蠕动,利于有效降低结肠癌患病风险。

2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

2.1   种子选择技术

北方大豆在种植期间,首先,对于种子的选择,要结合本区域的气候及种植特点确定。对于北方來说,常选择高蛋白及高油类作物,因此,选择大豆进行种植较为适合,其中东龙和黑龙等豆子的种植较为广泛,也可以选择此类品种进行种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种子的选择还是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如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可选择黑河44号大豆品种进行种植,此类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脂肪含量超过了20%,较为适合该区域种植[2]。

2.2   栽培管理技术

为了保证大豆种植的产量及质量,在栽培期间需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对栽培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及约束,特别是在大豆的种植期间,对于种植的时间、播种的深度和施肥的情况,必须要集中化管理。通常来讲,北方大豆会在5月进行播种,其成熟期为10月,因此,播种的深度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系统化的约束,保证种植时间合理性的同时控制好深度,确保深度与地表距离约5 cm的位置进行耕种。此外,在施肥期间也要做好管理工作,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通过分层施肥方式进行处理,确保种植管控工作及质量满足实际的种植要求。施肥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把肥料施在种子下部4~5 cm即可,化肥用量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节[3]。

2.3   种植技术

不同种植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判断和确定合理化的种植管理,保证种植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其中一种为三垄种植,其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层种植、分层耕种技术,主要是对土地进行三垄分层,而后进行施肥、灌溉,利用器械播种调整种植的密度。

总的来说,三垄种植技术可确保种植的速度,保障种植的产量,但是在种植期间,要想发挥三垄种植技术的最大优势,在选种期间及土壤管理期间,必须要保证种子的质量,做好土壤的疏松处理工作[4]。

2.4   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大豆在适合的时间高效种植,需要结合实际的要求,在做完种植工作后,及时开展田间的管控工作,及时发现种植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利用合理举措解决。若发现种植期间灌溉存在问题,则要适当地控制灌溉的水量,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大豆种植的时效性,利于在适当的时间获取充足的营养。此外,种植人员也要结合时节及时开展幼苗处理工作,控制好栽培期间的土壤管理工作,并构建健全的防治机制,确保在某个阶段栽培控制及灌溉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大豆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提高产量[5]。

为了确保具体种植的效果,满足实际应用的管理要求,也需要积极地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灌溉处理期间,依据具体的降水情况及土壤的墒情与大豆生育的情况有效判断。通常来说,幼苗阶段田间最大的持水量需要控制在60%~65%为宜;生长阶段的田间最大持水量需要控制在65%~70%为宜;开花结荚期的田间管理,最大的持水量需要控制在70%~80%为宜;而谷粒期田间管理过程中最大的持水量应控制在70%~80%为宜[6]。

田间管理期间中耕除草工作也不可忽视,在长出第1片复叶前需要除净幼苗附近的杂草,保证不伤苗,并且疏松表面的土壤。在苗的高度为10 cm左右时,需要开展第2次中耕,中耕过程中应做到不伤苗、不压苗及不漏草。在第2次中耕后约10 d需要开展第3次中耕除草工作,此时应更加深入地松土[7]。

3   北方大豆种植工作有效开展的举措

3.1   做好选地及选茬、选种工作

在大豆种植期间,需要做好土地的选择及选种工作,大豆种植区保证选择地址的平坦性,也要确保土壤的肥沃程度,这样才能为后期大豆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分析前茬作物的种植情况,保证没有相同的病虫害,并且满足大豆种植的需求和标准。

3.2   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3.2.1   清选种子

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选择均匀整齐的种子,保证田间出苗整齐。做好种子清选工作,可以减少播种量,提高种子质量,还便于机械化播种作业,对增产有益。

3.2.2   种子消毒

为了防止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可以用50%多菌灵拌种,或用多福合剂拌种(多菌靈与福美双的比例为1∶1)。消毒后可以显著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3.3   大豆病害管理工作

对大豆病害进行防治,可选择农业防治方法,也可对其再次进行种子包衣,其能有效地防治大豆苗期病害,促进大豆幼苗生长,增产效果显著。

3.4   大豆虫害管理工作

大豆在生长期间常常出现不同类型虫害,本文选择以下两种虫害进行分析和研究。

3.4.1   蛴螬虫害的防治

此类虫害的预防和管理,可以在播种前期,用50%辛硫磷500 g加水20 kg,通过喷洒设备均匀地喷洒到大豆种子上,在喷洒期间一边喷洒一边翻动。利用塑料布进行遮盖,闷种4 h后,把闷好的种子放于背阴和通风位置进行晾晒(8 h左右)。此外,蛴螬虫害的防治,也可以利用3%多·福·克大豆种衣剂进行搅拌,但切勿利用生物种衣剂进行搅拌。最后,蛴螬虫害的管控,可在耕种环节选择3%辛硫磷颗粒剂与种子一起播种。

3.4.2   草地螟的防治

草地螟是一种迁移性害虫,成虫的颜色呈灰褐色,翅膀中间附有些许黄斑,翅膀外源呈黄白色条纹。草地螟的防治可尝试利用如下两种不同方法:第一,农业防治方法。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田间及植株周围杂草。由于草地螟虫害在春天更为常见,会作为寄生虫在杂草中寄生,对后期大豆生长带来威胁。第二,草地螟的药剂防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喷洒需要在虫害3龄之前,选择5%锐劲特1 000倍液,或者20%大抄杀1 500倍液及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此类方法可以有效地管控和防治草地螟虫害,降低虫害发生率,消除中间寄主,确保大豆高效种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北方大豆种植期间,首先要结合本区域的气候和种植特点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其次重视栽培管理工作,对栽培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约束,通过集中化的管理进行施肥,适当地增加有机肥料的应用,提高产量。种植技术可以选择三垄种植与改行种植,结合实际需求,分析种植技术的优势,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此外,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也要做好选地及选种、清选种子、种子消毒及种子包衣工作。最后做好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 1 ] 吕金娜.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200.

[ 2 ] 张佰文.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8):62.

[ 3 ] 王怀琴.试析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7):9.

[ 4 ] 马辉.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2):10.

[ 5 ] 祝玉龙.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3.

[ 6 ] 刘国辉.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90.

[ 7 ] 彭超.分析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J].农家参谋,2018(8):63.

猜你喜欢

举措种植技术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