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3-02袁晓春

种子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存在问题应用

袁晓春

摘    要:首先浅述了农作物育种方法;其次分析了当前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如应用路线较为单一、缺少配套的栽培技术等;最后论述了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发展多样化的应用路线、研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4-0020-02       中图分类号: S330       文献标志码: A

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和增长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保证。农作物产量提升最原始的方式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但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1   农作物育种方法

1.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主要分为系统选择育种、回交育种、增殖杂交育种及复合杂交育种4类,其中系统选择育种主要是通过农作物自然杂交行为进行的,耗费的时间较长,一般适合其进行杂交的环境为高原;回交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实现的新品种培育,常用于改良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上,在两亲本杂交之后,子一代再与双亲其中的一个进行重复性的杂交,直到达到计划目标;增殖杂交育种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第一代杂交结果的性状优良,具有高效的优点;复合杂交育种是将多个品种的基因进行重组,一般用于前3种方式无法满足技术人员需要的情况下。例如,河南省种子站通过将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及六倍体小黑麦进行杂交,得出了具有18%与22%结实率的后代。

1.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引发农作物基因突变的形式进行育种,可以将农作物的基因结构进行改变,进而改善其具体的性状、增强其抗病力等,实现高产。这种方式具有应用范围广、耗费时间短的优点,被各种技术人员广泛应用于新品种的研制上。当前常见的化学诱变手段有化学试剂浸泡、涂抹等,物理诱变手段有热力、激光等。例如,河南省种子站运用激光辐射等方式诱发小麦种子进行基因突变,使其出现抗病性状,通过后续的培育得到抗锈品种[1]。

2   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作物育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路线较为单一,方法陈旧,过度依赖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并不重视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在育种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程度高、遗传基础狭窄的情况,对于新品种培育工作的质量往往不高,不利于育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在育种工作中不重视新育种技术的使用,也不利于农作物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缺少配套的栽培技术。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需要通过实际栽培实现,而在育种过程中出现的性状改变情况会导致其在具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环境要素的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但是,当前农作物育种技术和农户、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并不能将新品种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合理应用现象的产生。

第三,对特色农作物的应用程度不足。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当前育种技术的应用并不全面,过度重视常见、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培育,对于地方特色农作物会存在忽视情况,使特色农作物的增产进程缓慢。

第四,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当前在农作物育种领域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部分企业往往会将育种单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制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各种手段转化成为自身的利益,如获取育种单位的母本进行自交,推出自身产业的新品种,从而导致农作物育种技术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阻碍农作物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第五,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改进。当前部分技术人员在应用农作物育种技术的过程中会受自身能力和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应用的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处理方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加强[2]。

3   解决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问题的对策

3.1   发展多样化的应用路线

技术人员在应用农作物育种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育种技术的多样性发展多样化的应用路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一方面,技术人员可以促进农作物育种技术和其他技术间的融合,应用先进的新技术。例如:依靠航天技术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这种技术通常是在返回式卫星上放置需要育种的农作物,通过宇宙射线的辐射及太空特殊环境的作用使其变异,属于高新育种技术。考虑到空间诱变技术的应用需要耗费過多的资源,技术人员可以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利用细胞全能性,在培养基上进行花粉接种,将其进行离体培养,使其成为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另一方面,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促进应用路线的多样化发展,提高新品种培育工作的质量。

3.2   推广配套栽培技术

针对缺少配套栽培技术的问题,技术人员在应用农作物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新品种之后,就应当将其性状进行透彻的分析,通过具体的栽培、分解等手段,总结其栽培要点,并将其进行推广。一方面,可以在农户购买新品种的过程中将栽培技术进行讲解,或者直接将栽培要点在新品种的包装袋上进行描述,增强农户的认识,使其规范自身的栽培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宣讲,加大对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分品种制定种植规程,促进良种良法配套的实现进程,例如,河南地区针对不同品种小麦的施肥时间问题,通过方便农户保存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农户明确弱筋小麦的施肥时间相较于普通小麦的靠前,而强筋小麦的施肥时间相对靠后,增强农户对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3.3   构建育种技术应用体系

为了保证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的全面性,育种单位应当构建育种技术应用体系,在体系中将地区各种农作物的育种进程进行详细记录。在应用育种技术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大面积种植玉米、小麦等品种的开发,又要适当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纳入育种工作中,例如,河南地区的大蒜、猕猴桃等,推动地区农业特色化发展。此外,可以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育种,提高育种技术应用的全面性。各育种单位应当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加大和自身农业关联性高度一致的育种单位之间的合作,定期将自身的育种工作进行交流、统计,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针对长期没有进行育种且目前产量较低的农产品类型,需要加快对其进行育种的进程,切实、全面提高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发展,从而用特色农作物发展带动整体农作物发展,用区域农业产量的提升带动全国农业产量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3.4   加强市场环境监管

对于农作物育种技术应用的市场秩序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重视对育种单位的鼓励和引导,为其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定期通过互联网途径为当地的育种单位推送一些教育性质的文章,引导育种单位重视自身专利的保护,学会使用合法的手段保证自身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其次,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评定的审核流程,严格管理品种注册和认定环节。例如,河南省相关部门在进行评定的过程中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农作物类型的特殊性,分析其是否出现盗用情况,通过这种形式,一旦认为其中可能存在盗用现象,再利用具体的搜证等环节进行客观评判,并根据结果选择合理的处理手段,切实维护技术人员的利益,规范市场秩序。最后,通过具体的制度,引导育种单位将技术应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应用计划,将各种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力求为其提供最佳的市场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   提升育种技术人员的能力

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需要有具体的人力支撐,针对育种技术人员能力问题,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形式和激励制度,使其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首先,育种单位需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为技术人员宣讲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其相应的应用要点,保证技术人员始终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其次,完善育种技术应用体系和制度,建立专业化的育种团队。结合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将其进行划分,以长带新、以一带多,促进技术人员的共同成长。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当地乡村,实地考查现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和相关农户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下一步应用的侧重点,将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农业市场紧紧贴合在一起,增强其实用性。最后,技术人员应当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自觉观看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视频,端正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定期做好应用记录,促进自身理论和经验的有效融合,进而将农作物育种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4   结语

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农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针对其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相关人员应当立足于影响其应用因素的整体,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整,不断解决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该技术可以被有效应用,切实提高粮食产量。

参考文献:

[ 1 ] 苗艳香.静电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20(10):148.

[ 2 ] 蒋艳萍,吕建秋,田兴国.基于TRIZ理论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以“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7):31-35.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存在问题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