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学肇基:严复与《群学肄言》

2020-03-02王长斌戚庆雨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严复印花

王长斌 戚庆雨

【摘要】严复一生著译丰富,主要代表有八大译著。他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翻译界以及教育界贡献殊钜,同时对近代中国的版权事业进步亦有鼎力之功。其译著《群学肄言》开创了出版业内多个第一:第一个采用写真版印刷,第一次使用版权“印花”,所立之约也是近代中国出版业内第一份出版合同。通过对严复及其译著《群学肄言》的研究,可以让后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关键词】严复;《群学肄言》;印花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7年学术年会“严复与中华传统文化道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分论坛入选论文,此次有改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一生贡献巨大,尤其是在译介西方经典名著方面。学界对于严复与严译名著之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这其中《群学肄言》作为严复八大译著之一,也历来受学界所关注,这是严复首次向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说的著作。然而对于《群学肄言》一书在出版业中的贡献与地位,学界研究相对却略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文就《群学肄言》在出版业内所开创出的“多个第一”做一简单述论。

一、《群学肄言》之简介

严复一生著译丰硕,主要代表为八大译著:《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此外尚有一些不常为人所提及的著作:《支那教案论》《中国教育议》《欧战缘起》等。在这些译著中,严复系统而全面地向近代中国传入了西方先进的进化论、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以及逻辑学等学说。这些著作为当时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提供了重要的渠道与便利。

所谓“群学”,即今日所说之“社会学”,用严复的话说为“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所谓“肄言”,严复称之为“发专科之旨趣,穷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由此,“群学肄言”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应用社会学的方法。

《群学肄言》一书,原版为英国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所作The Study of Sociology,原书出版于1873年。严复于1898—1903年之间进行该书的翻译,并于1903年由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群学肄言》全书共分16个篇章,严复在相应的篇章中以中国人的习惯,起了国人能理解的名称。翻译完全书之后,为了使国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去明白该书所要传达的意思,或者是严复自己想表达传播的东西,严复一如译介其他书目的方式一样,曾给这本书加有两段很简短的按语。

按语一抄录如下:

中国所谓文字,乃名学所谓歧义之名,最病思理,而起争端。以神理言之上帝,以形下言之苍吴,至于无所为作而有因果之形气,虽有因果而不可得言之适偶,西文各有异字,而中国常语,皆谓之天。如此书天意天字,则第一义也,天演天字,则第三义也,皆绝不相谋,必不可混者也。

按语二摘录如下:

譬如自由之说兴,而穷凶之孽,或由此作。即持干涉之义者,而民直(严复此处给“民直”加注解为“即俗所谓权利与他书所谓民权”)或以见侵。设仆云然,未必遂为自由之反对,抑亦非尚法者之叛徒也。至于天演本宗,仆固未喻,何必为局外之毁乎?与执事各守封疆可耳,无取为之角距也。

按语,是严复在译介书籍时所添加的评论与解释,目的是传递他自己所要表述的话。如《原富》一样,严复所译的书籍往往都会呈送一份给桐城派大儒吴汝纶阅览,以请其予以斧正。吴汝纶曾经给这本书赐名“群学奇胲”,但严复认为这个名字并没有充分阐释出该书所想要传达的意思,故自己取名为“群学肄言”。在正式出版前严复想请吴汝纶为该书加上前言,然而无奈吴氏不幸于此时逝世。严复心情悲痛说道“呜呼!惠施去而庄周亡质,伯牙死而钟期觉弦,自今已往,世复有能序吾书者乎!”由此可见,严复将安徽吴汝纶视为学问上的知音,是师友之交。

在翻译完这本书的时候,想必严复对自己所译著的这本书质量较为满意,他曾颇为得意的说到“吾译此书真前无古人,后绝来哲,不以译故损价值也,惜乎中国无一赏音。扬子云:‘期知者于千载,吾则望百年后之严幼陵耳!”

1903年严复将该书交给当时正是上海文明编译书局的负责人,也就是吴汝纶的女婿廉泉,要其代为出版。数年后,该书第二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在商务印书馆任职的高凤谦曾为该书写序言说到“吾敢正告世之喜谈群治者曰,欲读严子之书,必先读《群学肄言》。”可见高凤谦对这本书也是相当推崇的。

二、《群学肄言》首次采用版权“印花”之标识

“至迟从《群学肄言》开始,严复开始在译著上粘贴自制的版权印花。”《群学肄言》是近代中国书籍出版中首次采用防伪标识的书籍。

为了保护自己的版税收入,打击盗印私印者,严复设计有自己的“印花”。据皮后锋《严复大传》描述:该印花白纸红字,呈圆形齿轮状,内有三道同心圆环:最里层圆环内是一只红色飞燕;中间层圆环内是“候官严氏版权所有”字样;外层圆环内是大写英文“KNOW THYSELE”。有关《群学肄言》的合同具体内容今不可得知,但从严复与商务印书馆所签订的出版《社会通诠》一书合约中规定“此书另需贴稿主印花。如无印花,察系印主私印这,罚洋两千五百元,此约作废,听凭稿主收回版权。”由此可见,严复对使用“印花”保护版税一事可谓相当重视。

然而,在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保护著译者权益之年代,“印花”所起作用毕竟有限。不论是与上海文明书局所签关于《群学肄言》的出版合同,还是与商务印书馆所订《社会通诠》的出版合同都只能视为“君子之约”。好在文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是正规且有信誉的书社,自不会为谋利违反与严复所签之约,损害严复的利益。但社会上望之有利而趋之若鹜者不乏其人,且不说此前所出《天演论》及《原富》被众多书商盗版。單单就《群学肄言》而言,“仲还费尽心力,各地托人密查翻版,今已购得者五种”,所知道的盗版商已经被查出了5家,那其余不知道的,想必也是有的。面对私自翻印、盗印者,严复虽然愤懑,却也无力可施,只能托人“略势运动”。

上海文明书局得知《原富》《群学肄言》被史学斋同时翻版,只能电告浙抚提办,希望借此有力之人代为保护版权。电文曰:“上海盛宫保鉴:史学斋翻印《原富》《群学》,请转电浙抚提办同保版权。严、廉切恳。”对于私印盗印者,严复等只能请有影响力的人从中运动,却无有力的举措予以禁止。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保护。尽管严复设计的“印花”在实际中作用有限,但“印花”于严复而言是他的书籍出版标识,是他维护自己版权收益的利器,同时也是他书籍的防伪标识。

三、《群学肄言》首开“写真板”书籍印刷之先河

据《廉泉与严复书》可以知道,《群学肄言》一书出版中第一次使用了维护版权的“印花”标识,第一次与出版商签订了关于出版中需注意有关问题的合同。此外,《群学肄言》在出版中还首次开了“写真版”印刷书籍之先河。

现下出版业通行在所出版书书皮内侧印刷有作者肖像及简介,以便读者对作者有更好地了解,此等做法可谓普遍。然而第一次采用这种做法的正是文明书局与严复。《群学肄言》出版不久,文明书局即试验写真版。时负责人廉泉接到俞仲还的书信知道了文明书局试验写真版已经成功。廉泉写信给严复“欲得先生尊影,敬谨铸版以慰海内学者。斗山之望,敬乞赐寄一幅愈大愈妙。”希望严复赐寄一幅愈大愈妙的照片印刷于书中,以此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严复所译介之书籍,在当时较为畅销,有的书籍甚至是一经面世辄售罄。自《天演论》出版发行后,严复之名广为人知,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只知有严复其人却不能晤其面,想必很多人想一窥其貌却受制于时世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如愿。上海文明书局试验《群学肄言》写真版可谓应时所需,印刷有严复之影像的书籍想较为畅销。

综上所述,严复对于近代中国版权事业进步功不可没。《群学肄言》于近代中国出版业亦有诸多开创之功:《群学肄言》一书上严复之画像,开创了近代中国第一份采用著译者肖像写真附于书的历史。严复就《群学肄言》一书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所签之合同,是近代中国第一份书籍出版合同。《群学肄言》所贴之“印花”,是近代中国出版业内第一个出版物之版权标识。严复不仅对近代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对版权事业也厥功甚伟。

参考文献:

[1]王栻.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严复大传[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长斌(1992-),男,汉族,福建宁德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戚庆雨(1993-),男,漢族,安徽宿州人,助教,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猜你喜欢

严复印花
印花派对
惬意之秋
严复的遗嘱
欢愉印花
岁末馈赠
谁在“复活”严复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