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众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2020-03-02杨雪君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影响

【摘要】高等教育美学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鉴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大学美学教育已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对于文化和娱乐消费非常关注,受影响最大。如何为学生创造真正的美学是当今大学美学教育的重要主题。中国高校美育的发展现状和大众文化对高校美育的双重影响,有助于高校开展美学教育。

【关键词】大众文化;高校美学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大众文化拓宽了“文化”的界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日常娱乐中增加了文化吸引力,但过度标准化消费主义正在影响公众的正常文化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观,因此,高校必须引起了大学审美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一、我国高校美学教育现状

自19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力推广美学教育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大学中建立美学课程的必要性。通过一些渠道让学生接触到美学,希望学生能理解美,如何评价美,并提出健康的美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价值观。美育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领导,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美。但现实情况是,大学美学教育的发展并不乐观,美学教育没有受到学生的欢迎,美学教育过程变得越来越受限制。

美学课程本身是逻辑和概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与实际问题无关。大众文化通过有意义的视觉图像影响学生的心理生活。例如,流行歌曲,在线文学,流行发型,电影和电视等正在迅速发展。当今有关美学过程的材料倾向于更加关注文学作品或艺术品的欣赏,但是,学生并不真正期望美学课程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对美学课程没有太大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美学,而是理论框架掩盖了美学的丰富而多彩的内容,抽象概念没有抓住学生学习学习美学的兴趣。

其次,大众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审美化和艺术化。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美学,而且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他们对美学的追求。 威尔士曾经总结出美学概括的四个特征:日常生活美学,认识论美学,技术美学和媒体美学,学生的审美对象不再是高贵的艺术,而是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正在慢慢练习各种时装表演,人体艺术,电影和电视,尤其是网络世界中的美学。在大众美学时代,各种信息渗透到学生的审美观念中,并且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各种社会审美情境中都可以反映出艺术教育的作用的原因,它教导学生认识美丽与邪恶,区分善与恶。

二、大众文化对高校美育的消极影响

(一)大众文化自身平面性、通俗性带来了感性的过度扩张

大众文化通过他们的感性形象影响学生的心理世界。从表面上看,它与艺术教育中的感性教育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消费性和娱乐性与学生的审美教育截然不同。大众文化的内容通常忽略传播的内容和理性,仅考虑到对普通生活和公众追求的社会敏感性和外部性。在大学里,学生已经融入了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并成为追求功利主义表象,学生摒弃了对审美教育采取统一的感性和合理性,不会进行理性思考,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大众文化的齐一性与复制性限制了个性创造

有了一种新的文化力量,即大众文化,以满足学生的感性需求,大众文化仅仅是重复同一类型的作品创造,而往往忽略了文化作品的原创性。随着不断的技术进步,大众文化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外观,倾向于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但表面统一的美感限制了人們的想象力,作品缺乏个性,创造力和自主性。对于学生的美育,这是非常遗憾的。

(三)大众文化过于娱乐性与媚俗性,弱化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当今社会,压力,沮丧和缺乏自由是人类的共同心理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及时行乐”成为公众释放压力的渠道的原因,因此,一般来说,公众会通过娱乐戏剧节目等方式实现健康娱乐,例如小说,报纸,杂志,这是大众采取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这样获得了感官上的满足以及刺激性和低水平的满意但却忽略了美感的高级美学,美感是为了使人们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

三、大众文化对高校美育的积极影响

(一)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给高校美育提供了新的内容

通过大众文化产品的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形成了日常生活的审美观,这是艺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时代中最具特色的时期,大众包括学生在内有权享受公共艺术和艺术美学,艺术不再是书上精美的照片和文字,也不仅仅是社会高层人士和艺术家的专利,许多受欢迎的文化产品中也反映出来美学美学,生活之美和社会之美。在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中,高贵的美是美,小市民的世俗美也是美,典雅的古典音乐也是美。因此,一些健康而高端的文化作品可以促进真理的善与美,使其深深地印在人们心灵,并给人体和心灵带来审美上的愉悦。正如杨欣和甘麟所说:“娱乐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教育,其实,很多美德和知识都源自于书本”。美学基于个人形象以及个人兴趣而产生,只要能充分利用美学教育,大学的老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大众文化之美就可以在大学美育中追随新血液,这是补充大学美育的重要元素。

(二)大众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提供阶梯

大众文化的大多数美感内容都很容易理解,而且形状灵活,这可能吸引许多学生,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提供了一个阶梯。人类审美能力的增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过程,他们越了解大众文化的美,就越有更多的学生获得关于美的知识以及理解美学的欣赏能力,这将帮助学生欣赏并保持高水平的审美价值。例如,最近的《美国队长》,《功夫熊猫》系列以及其他增强美感的影视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含义。精英与大众,优雅与通俗正在日益融合。不难想象,未来的大众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大众文化逐渐发展为高质量和高品质,而大众文化会渐渐遗弃“快餐式”的内容。因此,不断提高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对现代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四、大众文化视角下高校美育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应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大众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能够参与审美实践。首先,需要创建良好的大学文化环境,在强调校园特色时,需要探索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同时,各种健康的审美和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美学认知能力,激发个人的创造性,并通过参与体验审美而找到自身的乐趣。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

通常,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内的各种活动和艺术精神,师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由于校园文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容忽视。与大众文化相比,校园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大学精神和纯粹的人文精神。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所有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投入,增强校园文化的氛围和人文气质,弘扬校园文化时代的精神,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默默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美育

美育中的自我教育方法是指人们如何根据审美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来接受美,评价美并创造美。美学教育通过学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同美的影响,形成美学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并且老师必须具有更高的审美素养,美学教育使教师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观。

(四)加强美学美育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在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方面完成了艺术能力的吸收,缺乏系統的理论知识。学生进入大学后,如果接受的审美教育没有系统性,就会发展出较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产生负能量。在思维能力方面,如果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审美理论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审美理论指出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根据美学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教师应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分析和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课堂上的大众文化教育,并对大众文化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评估。

五、结语

无论大众文化对大学美育具有正面还是负面影响,都需要大学审美教师客观评估美学教育并在其基础上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分开, 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玉洁.论大众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A].《人文与科技》(第二辑)[C].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6).

[2]王宗峰,陈慧敏.论大众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6(8):34-36.

[3]雷涛.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19-20.

作者简介:杨雪君(1990-),女,汉族,武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美学。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影响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