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忆理论视野下企业文化建设

2020-03-02白云杰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构维度记忆

●白云杰

美国泰伦斯·迪尔教授和爱伦·肯尼迪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自此人们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进程,既是生产规模、技术质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企业只有深刻了解自身的文化渊源、发展脉络,深刻认识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深刻体会自身文化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才有坚守初心稳步发展的底气和锐意进取创新创造的活力。因此,企业文化记忆将变得尤为重要,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去研究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记忆理论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文化记忆”概念是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德国海德堡大学古埃及教授扬·阿斯曼夫妇以记忆的社会基础为出发点,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他们认为文化记忆是一种能够巩固和传播集体形象(可以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并让这个集体中的成员对这种形象产生认同的记忆,它能够借用媒介将记忆物化到数据载体上并鲜活而持久地保留下来。

文化记忆理论,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企业家们提供了观察、审视企业构成、发展变迁的新的途径。按照文化记忆理论的观点,可以将企业文化当作是由一个企业建构起来的历史的身份,以集体发展理念的价值观体系为核心,经过企业家和文化精英的维护处置而外化为文本和仪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塑造出的整体意志和气质,是企业所特有的,包含企业在特定时代可以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仪式系统等,其教化作用服务于稳定和传达这个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助于企业自身更好地理解历史,并指导未来。而这种集体形象的建构则依托各种文化层面上的符号和象征,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属性:时间维度,是指企业文化对记忆的建构和传承做出了历时的思考,致力于回答如何发展到目前现状、今后又将会如何规划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未来指向性。媒介维度,是指企业文化需要借助文本系统、意象系统、仪式系统等文化符号来形成,就像“软记忆”与“硬记忆”一样,相互依存,使其得以保存和延续。功能维度,是指企业文化促进形成一种整体性意识,塑造出了企业的自身形象,建构了这个企业的身份认同,这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权力维度,是指企业文化的背后蕴藏着的一种目的性逻辑,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是其控制主体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进行的有意识设定。建构维度,是指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而是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

上述五个维度属性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凝聚了其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从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理念和措施性的启发。

二、文化记忆理论为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文化记忆理论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对传统文化不断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文化记忆理论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建构是以“现在”或“未来”为中心的再现,而“过去”则是为此服务的。因此,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从企业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仔细梳理传统文化中相关的文化智慧,挖掘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文化心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应对难题的策略等,让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成分融入企业发展的现今时代,将传统的企业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以其积淀的智慧结晶重塑每一名企业员工的记忆,进而重塑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时代员工。

文化记忆理论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培育新生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呈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不断与时代气息交互共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凝结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对现有文化进行重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促进文化跨界融合,进而形成新的有创意的、有时代价值、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文化。这就是企业新生文化产生的过程,这将推动企业的光辉历史得以不断弘扬和发展,成为企业领导者和每一位员工参考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三、文化记忆理论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全新视角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文化建设举足轻重,上至企业各项政策之贯达、落实,下至员工情操素质之滋养、培育,都依赖于企业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文化思潮碎片化、多元化、剧变化的时代,必须注重将记忆中的过去与新时期需要怎样的企业文化的现实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企业发展规划符合新发展理念和企业对文化的身份期待与价值认同为出发点,不断修正企业文化过去的某些方面,与时俱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第一,着力价值重构,突出企业文化的时代性。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契合性,突出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挖掘创新企业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能够被客户与职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首先将企业文化融入产品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使之与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和环境特点保持契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发展与时代同步调。其次,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环节,与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相结合,促进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立足岗位职责,立足小事小节,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第二,强化身份认同,实现企业文化的常态性。按照文化记忆理论的观点,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固定的附着物、有一套自己的符号系统或者演示方式。因此,企业要不断革新观念,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互动传承,不断挖掘紧贴时代的经典来塑造企业文化的身份认同。首先,要重视文化载体建设,如建设维护企业展览馆,打造企业内刊、报纸,编写企业发展史,制作具有直观效果的企业宣传片,统一职工服装等等。其次,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固化员工思想意识,将文化理念融入职工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推动员工实际行动趋于模式化或无意识化。同时,要创新文化宣传手段,革新宣传思路,创新使用融媒体技术,借助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平台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坚守服务使命,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性。企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创造价值,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发挥其“生产”作用,才能实现其功能价值,才能从长远角度得到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发挥好思想引领的先导作用,将企业文化与具体的时代背景、市场形势、行业需求相结合,激发员工开拓奋进,不断生成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其次,拓宽外界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的渠道,切实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合作等相关事务中,推动跨企业文化交流,促进管理规范,实现理念超越,如通过销售、服务、拜访等契机主动对外输出企业文化,将其理念成为影响市场甚至整个行业的先导,形成促进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无形力量,赢得合作互信和经济互利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文化不只是保持企业形象、传递企业信息的一种手段,它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势和力,使拥有文化的企业能不断创造性地应对新时代各种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的挑战。在具体实践中,企业要深刻领会文化记忆理论的要求和启发,不断促进文化再生产,加强文化自我完善,推动新发展理念的深层次积累,助力企业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建构维度记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记忆中的他们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光的维度
记忆翻新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