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业引领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02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培育

●丁 锋

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意义

科技创新力度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各类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将提升学生群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此类院校而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将培育具备一定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育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育相结合,大多数该类院校都通过不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新型教育模式,上述各类教育手段对于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效果同样显著。科技创新活动是在本专业框架内进行的研究和创新,在进行科技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将会广泛运用到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通过该类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已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科技创业创新有助于提升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当前,大量的高校科研成果都无法真实落地投产,如果科研成果仅停留在研发阶段其对于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帮助则极为有限。科研创业即是通过创业的形式将高校阶段的科研成果予以转化。通过该过程,可以帮助高校的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第三,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拼搏的创新创业精神。科研创业要经历诸多阶段,不仅包含了科研产品的研发过程,也包含了科研产品的商业转化过程。上述两个过程将考验高职院校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养成探索与拼搏精神意义显著。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业教育的不足

(一)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科技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中,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果。从各类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业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在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仍不完善。目前较为常见的培育路径为开设较少的相关课程并辅以相关创新创业竞赛以提升学生的科技创业水平。该种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模式不能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综合提升。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开设较少将直接导致接受相关训练的学生人数较少。目前,科技创业教育并没有被大多数高职院校列入常规教育内容之中,因此,并非全部学生在接受科技创业训练,科技创业相关教育仍未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导致了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教育目标要求的现象出现。第二,科技创业课程未能形成完整架构将导致教育内容体系性不足。科技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科技创业能力,必须构建起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化接受相关知识。第三,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将科技创业技能列入学生考核内容。诚然,科技创业并不是适合全部学生的发展选择。但是科技创业能力的考核却应当做到全覆盖。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通过考核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科技创业能力做到全方位了解,可以起到发掘学生科技创业潜力的作用。因此,相关院校尚未对学生的科技创业能力进行多维度考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科技创业教育成效。

(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缺位

教师群体是科技创业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教师群体是否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充足的知识储备将关系到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组建起专门化的科技创业教师队伍,大多数院校仍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的教师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很难使科技创业教育效果得到保证。除此之外,担任科技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部分教师无法认识到科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认真负责,单纯从理论角度进行知识传授,对于学生科技创业能力的实际提升作用极为有限。同时,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科技创业实践经验,其知识储备尚且较为薄弱,无法较好地进行科技创业教育。

(三)学生群体尚未能深刻认识科技创业的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科技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知识教育的效果。科技创业教育成效显现较慢,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仍然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才能真正开展科技创业活动。例如,科技创业活动前期需要数量较大的资金支持,在科技成果投产后又需要开展多方合作,对于人员的需求较大。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成熟条件,因此,该种困境导致了学生群体对于接受相关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学习任务繁重,由于科技创业教育尚未被大多数高职院校列入考核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通常会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在学习科技创业相关知识方面投入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目前大部分院校对科技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从教学管理还是从人才培养计划方面来看,科技创业教育都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其二,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业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成熟,缺乏培育创新性人才的土壤,最终导致了学生进行科技创业的兴趣不足。

三、高职院校科技创业教育的具体优化路径

(一)完善科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完善科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业人才培育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科技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使知识教学活动呈体系化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有效提升学生科技创业的能力。首先,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将科技创新课程加入人才培养计划,使科技创业培养课程实现全面覆盖。通过进行广泛的科技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掘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创业潜力,从广大学生群体中发现具备科技创业技能的个体。其次,各高职院校应当丰富科技创业活动考评方式,从多维度对学生的科技创业能力进行考核,一方面提升学生对该类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在考核活动中提升科技创业水平。

(二)组建优质教师队伍

为了解决目前各高职院校科技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尚未健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着力组建一支高标准、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首先,各高职院校应当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具有相关知识储备、高超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并由其专门负责本校的科技创业教育活动。其次,各院校应当对本校相关教师定期组织培训,使教师及时接轨科技创新市场动态,提升其教学技能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最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聘请相关企业的社会导师,形成“双师制”教师队伍,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效果。

(三)提升高职院校对科技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管理者对于科技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因此,院校管理者要提升对该类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各院校应当加强对该类教学活动的日常管理,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质量把控。其次,各院校要加强为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科技创业条件与环境。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与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将优秀的学生科研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并通过校企补贴的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最后,高职院校提供丰富的实践训练平台,提升学生科技创业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科技创业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其是现代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开展的科技创业活动大部分仍无法产生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原因来自于管理、教师、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各类问题需要逐一进行解决才能取得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本文中,笔者从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科技创业教育效果提升的具体路径,可以为相关院校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培育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