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3-02彭佩林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爱岗敬业大思大思政

●彭佩林

一、“大思政”和“工匠精神”的关系

(一)“大思政”的含义

“大思政”是指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在该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整个教育流程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对于学生的培养活动要契合学生对于成长的需求,利用好思想政治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优秀方法和经验,并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进行融合,从多方面、多维度构建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

(二)“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求达到最好效果的态度和理念。在“工匠精神”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诸多契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在当下时代,其内涵中又扩充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和创新创造的精神。

(三)“大思政”和“工匠精神”的联系

“大思政”和“工匠精神”之间联系紧密。具体而言,前者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与此同时,立德树人又是后者的一种要求或标准。二者之间将形成合力,呈现出互相促进的态势。除此之外,在“大思政”教育理念指引下的高校教育工作不仅要在传统课堂领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依托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巩固教育效果。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就包含了对职业技能、创新创造技能的养成和培育,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大思政”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最后,在“大思政”教育活动中,“工匠精神”作为其重要教育内容之一,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和工作中逐步培育其自身的“工匠精神”。

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精益求精精神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主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大学之后的阶段则更加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目前大众的认知中,认为高考是每位学生人生中的大事,家长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尤其重视,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以前往往能够具备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但是,社会大众普遍对高考以后直接关系到专业技能培养质量的大学阶段关注度不够,家长在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对其学习质量和知识水平的关注程度相较于之前大幅度下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的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就较为“放松”,得过且过的态度普遍存在。诚然,家长的态度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也更难称得上决定因素。但家长态度的转变是相关主体态度转变的一个缩影。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课程考试也都仅求达到及格线,大学学习生活结束后专业水平的提升十分有限。除此之外,高校当中的部分教师群体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往往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科研中,常常忽略教学工作和日常的教学管理。部分教师对于学生逃课等违规违纪行为持放任态度,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漠视专业学习的情况出现。

(二)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从就业和工作视角来看,大部分90后青年群体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在90后青年中,跳槽的概率大大增加。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自身性格特征外,还从侧面展现出了青年群体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高校教育过程中对该种精神培育力度不足的情况。从高校教育层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导致部分青年群体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育活动或教育效果不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部分高校忽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育,或仅通过传统课堂教育的方式向学生机械的灌输爱岗敬业精神。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难以在学生心中真正培育起爱岗敬业精神。第二,目前高校中的部分教师群体同样缺乏爱岗敬业精神。高校教师往往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接触的最后一批教师,其日常行为和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情况也导致了学生群体在该方面的缺失。

(三)缺乏创新精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时代风向标在我国引发了创新创业的浪潮。与社会实践中广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不同,在高校中部分学生群体仍对创新创业培育工作持抵触态度。部分学生会以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为理由抵触创新创业教育或相关实践活动。究其本质,创新创业精神的匮乏是当代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持消极态度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我国各类高校中普遍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但是存在部分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相关创新成果无法转化和实际落地的情况。部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比赛不是为了培养自身创新创业的精神,而是为了“加学分”等。上述风气在各类大学校园中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活动形式化、功利化。

三、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

(一)优化教育管理流程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精益求精精神的问题,通过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可以较好解决。主要路径有以下三条:第一,严格教学管理,利用相关制度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虽然不是深化“工匠精神”培育的根本手段和最终目的,但是在“工匠精神”培育的前期阶段,利用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将产生较为显著的实际效果。例如,高校应当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制度规定严肃处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遵守相关制度的同时,也会逐步对自身严格要求。第二,高校应当从多维度加强学生的考评工作。其中,首先要科学制定考评规则和制度。考评制度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科学设立考评机制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精神的养成。第三,高校除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外,还应当重视对高校教师的管理。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

(二)加强教学引导

高中阶段的教师主要承担了课程知识的教学任务,其只能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试教育中。但是大学阶段的教师有所不同,其不仅承担了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任务,在“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还具备了更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大学生相较于高中生而言,其生活环境更具开放性,其态度和行为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工作时是否能够展现出爱岗敬业的精神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养成。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首先要从教师方面入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除此之外,是否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还与学生的兴趣点有关。在从事与兴趣点契合的工作时,学生更容易培养起该种精神。因此,各类高校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以达到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目标。最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方面,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相关活动。在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要聚焦于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只有实现了广泛的实践参与,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创新创业的乐趣和价值。目前创新创业训练不能达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仅通过创业培训等课堂形式进行训练,学生无法产生真实感知,因此教育效果较差。

四、结语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出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可以为各类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工匠精神”培育,两者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爱岗敬业大思大思政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访漯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业务审核中心副主任王若宁
爱岗敬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