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家书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时代意蕴和路径思考

2020-03-02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书家国情怀

●林 茂

红色家书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和历史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培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担当实干精神的宝贵历史遗存。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红色家书的文化张力、时代意蕴,探究红色家书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现实路径,对于新时代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家书的源起及内涵

红色家书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之前,或在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和满腔的亲情、激情等融汇于一体的家书。在革命战争年代,家书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与家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家书使革命志士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革命情怀、英勇的革命大义得到人性化的展现。

红色家书的“红色”属性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革命者的底色,革命战争时期以及延伸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年代的红色家书都是革命者的书信,是珍贵的红色资源、红色记忆;二是来自于革命思想的底色,家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从支持革命开始到坚持革命到底的勇气,有对父母康养的牵挂、有对家人恋人的关怀,有对后辈做人处世、接棒革命事业的期望;三是家书都是出自于民族大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政权、建设新社会的绝对拥护。撰写家书的革命者都是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政权、建设新社会的拥护者。

红色家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依托群众路线、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宝贵思想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呈现了不同的思想内涵。在井冈山时期,红色家书体现的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西柏坡时期,红色家书体现的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红色家书的时代意蕴

(一)红色家书是新时代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源泉

红色家书见证了党领导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正是千百次的浴血奋战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才迎来了革命的最后胜利,战争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斗争形式,红色家书蕴涵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操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是具有全中华民族普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精神引领,生动地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红色家书的人物、事件、情感是真实的历史,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红色家书是新时代诠释民族精神最生动、最能持续塑造人格魅力的题材之一,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首要的是要坚守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因此,红色家书的题材必将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成为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指引大学生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持续动力,必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民族精神的精髓、更加坚定地坚守、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红色家书的熏陶下,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把握正确的历史规律和个人成长方向,使自身的努力与推进民族复兴命运紧密相连。如革命时期,江竹筠烈士不怕牺牲,要求亲属日后教育子女把建设新中国作为远大志向,毕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东北抗日义勇军周执中家书里勉励外甥要走抗日救国的道路,完成先辈未尽的事业。

(二)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载体

红色家书多是革命者写给家人的离别书信或诀别书信,书信中体现着革命者为实现革命理想、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和家风家训涵养的英勇奋斗的大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健在的伟大人物还陆续有一些写给家人包含有传授处世要领、点拨学习方法的家书,是“仁”“义”“礼”“智”“信”和“德”“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的生动体现。如毛泽东同志在家书中朴素地谈了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勉励家人养成由浅入深、慢慢积累的良好读书习惯;林伯渠的家信中提醒亲属在家庭中需要忍耐说服,和睦为主;徐特立多次写给儿媳徐乾家书,在信中勉励家人多与好学的人接近接受熏陶,遇到批评要谦虚,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高校结合各个地域的红色资源,集中收集、回顾、深挖红色家书的教育价值,展示革命者的家风家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助力培养和涵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自我实现和国家需要的内生牵引

红色家书体现着革命者为实现革命理想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家国情怀,以多种形式弘扬红色家书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担当精神。家书内容不仅有理想信念教育,也包含有正确处理“自我实现”与“民族使命”以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关系的思考。因此,红色家书为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国家等现实关系,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积极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断追求。

三、新时代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思考

(一)重视红色家书教育资源的选取和研究阐释

红色家书的作者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革命者、是拥护中华民族在斗争中取得斗争胜利的爱国者。坚持把以红色家书为代表的个性化史料作为高校大学生认知历史、认知国情的经典读物有助于发挥红色家书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每一篇红色家书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片段,这些久远的历史是非常个性化的党史、国史教育题材,再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坚毅的革命史、奋斗史,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家书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要以红色家书为素材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在国家认同中建构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通过红色家书的经典诵读、红色人物的历史故事、红色资源的学习参观,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高度,在追求中华民族持续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中不断强化。

(二)贯穿红色家书素材于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

当前开展红色家书教育的载体比较多元化,既有原文、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等汇编的书籍,如,抗战家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图说红色家书、中共元勋家书;也有媒体节目,如见字如面栏目等。因为保存条件的限制,战争年代的红色家书能保存至今的不多,多收藏在革命后代的手中,保存质量更是层次不齐。红色家书的稀缺性决定了当下针对红色家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收集整理阶段,其精神内涵挖掘不充分,更鲜有进入大学生课堂,以课程课件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因此,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红色家书的重要价值极容易被忽略。高校应从战略的高度深度挖掘红色家书的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高校教师也应主动把红色家书作为丰富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切实将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在第二课堂中,可充分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引入各种掌握红色家书素材且善于宣讲红色家书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各界人士作为宣讲志愿者,使他们深入到高校大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每年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对革命亲历者、见证者的爱国事迹宣讲和展播传递最深沉最真挚的家国情怀,以隆重仪式感触动大学生自觉接受红色家书熏陶,以持续增强红色家书的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

(三)拓宽大学生红色家书教育的方式方法

高校要将红色家书的内容、故事、人物全面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课程,在课程设计中综合运用原文展示及文本解读、视频观看、学生诵读、感想探讨、情景表演、家书撰写等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感受感悟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高校同时可以采取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根据地的博物馆联合开展家国情怀的主题教育等,通过创新展陈和宣介方式,通过开展家书史料与革命历史、中华家风家训相结合的展播,营造大学生全时全域立体接受红色家书教育的氛围等。

猜你喜欢

家书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一封家书
略谈“家国情怀”
《家书》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