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0-03-02姜佳宏魏金鑫杨秀丽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黑龙江省农产品

●姜佳宏 魏金鑫 杨秀丽

黑龙江省就地理位置来说,得天独厚,具有绝对的优势,地处中国的最东北,具有中国最大、土壤最丰沃的黑土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基于黑龙江省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为农业的生产和农业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由此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样的农村经济大变革存在三次:第一次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以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第二次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的调整对象是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使农村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高与发展;第三次是最重要的也是当下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不但使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型的向精准型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宽阔的致富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又从宏观上为东北经济的发展开拓了良好的发展路径,黑龙江全面落实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最具东北实力和最具东北特色的农业产业,以规模化发展、科学种田、培育高产种子,农业多种经营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生产,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调整结构、推进创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从生产手段、物质装备、管理方式上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一、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产品,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拓荒时期的粗放式耕作逐步发展到了现如今的机器化大生产的精耕细作。黑龙江省以北大荒著称,经过北大荒军民70多年来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将昔日的亘古荒原变成了解决人民群众粮食自给自足的粮仓,成为了优质农产品和重要商品粮的基地,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黑龙江省,因为黑龙江现在已经是世人知晓的“北大仓”了。

2018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总数已经达到了1500多亿斤,大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农、林、牧、副、渔业的产量也逐年创新高,全省的肉、蛋、奶的产量同样也增长迅速。尤其是大家熟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量均居于全国第一的位置。黑龙江省现在拥有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禽、畜养殖基地,这种现代化养殖占养殖总数的70%以上。在农业种植业方面,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很高,整个黑龙江省的农机总动力在2018年时已经达到了6082万千瓦,占种耕收机械化的97%,形成了水稻、大豆的高产模式,农产品转化率为53%,粮食加工转化率为59%。整个黑龙江省的农民人均收入2018年大约为13804元,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2.11∶1。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发展以及城乡收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还有很大的不足,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科学规划、克服不足,这样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二)黑龙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销售对接市场难,生产与销售的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对等。农产品销售在黑龙江省的主要途径就是产品市场,农产品营销以中间商为主导者,农民经过若干个中间商来出售自己的农产品,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换句话也就是说营销主体杂乱,缺少专业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市郊区以蔬菜大棚为主的地区,他们的产品主要靠中间商来实现与市场的联系,种植户利润空间极小,中间商有风吹草动就不收农产品,条件也较苛刻,有时整棚的西红柿都扔掉了,原因是没有人推销,也就是没有人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如果遇到夏天雨水较多,香菜、菠菜基本是烂在地里了,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信息不对等,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极大。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一般是现货交易,中间商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再卖给其他零售商,农民处于整个销售渠道的最末端,获得的市场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信息滞后造成适销不对路,农产品卖出难价格低,获得的市场利润低。信息获得滞后,生产销售不统一,市场需要时没有,大量上市了,又没了销路。中间商内引外联,但农民对市场风云变幻知之甚少。比如H县养殖大鹅,第一年还好,大鹅销售由工作组推销,效益很好,接下来农民们开始大规模养殖大鹅,不找市场,最近两年出现了大鹅滞销现象,大鹅还不像其它产品,保管储存成本小,大鹅养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宰杀要储存,储存要冷库,由于信息不对等,很好的项目却不能达到应有的效益。

2.生产与销售单打独斗分散运行,没有竞争力。目前,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有一些加工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个体农户在完成,没有规模。农户与加工企业以及农户与专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交易关系,没有合同制约。不能形成有机的产、供、销的经营模式,导致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脱节,没有真正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结合的产业链,无法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户,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黑龙江省的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这也是贫困落后的地区应该好好学习的。如蔬菜市场,这个发展要考虑市场远近,特殊品种才有经济效益。如富锦的小米、红小豆、绿豆、高蛋白大豆、玉米碴等杂粮,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不进行深加工,想在这上面走出致富路很难;再如双录乡的“小牧园”和“小菜园”产业没有生产销售一体化也不能实现好效益。

3.农产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成品的环境安全质量差。现如今,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等,购买渠道混杂,违法事件时有发生,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农产品的质量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改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迫在眉睫,有些人为牟取利益,非法售卖禁用农药,使用禁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农民每年都会遇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问题。比如假玉米种子事件,由于东北生长期短,种子是大问题,直接会造成一年绝收,每年春耕、施肥、除虫等季节,无数的经销商涌入农村,对于这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品,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假化肥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某土豆大县,为提高土豆产量,用种地瓜的化肥种植土豆,严重地污染了土豆。地瓜生长期长,很好化解化肥的不利因素,土豆生长期短,化肥没有降解消耗完,人们吃这种土豆有碍身体健康。

4.农产品品牌认知度低。缺乏品牌意识,品牌知名度不高。表现在品牌建设只注重形式,为了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了扶持力度,奖励措施陆续出台,如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即可享受政府的扶持和奖励,这使一些农产品经营者为了创建品牌而创建品牌,缺乏内涵。例如:桦南的煎饼、大鹅、白瓜子等;克山的土豆、豆腐乳等;佳木斯的大米、黏玉米等;农垦系统种植粘玉米、火玉米、毛葱、蒲公英等。没有品牌引领,缺乏包装和宣传力度,严重制约产品的销量,也就没有把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的后劲,这样做不起来也就是走下坡了,一蹶不振,何以达到脱贫致富。

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1.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脱节是由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不对等。农产品的产销脱节,一方面农户自身素质不高,对信息发展和社会需求不了解,不会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如果消息滞后必然造成促销脱节,适销不对路。农村劳动力不足,生产销售两手抓应付不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自己不是根据市场来进行,而是凭经验,看邻居,没有前瞻性,不积极适应市场和研究市场。

2.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农产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成品的生产安全环境不良。产品质量安全是要多方合力完成的。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并不完善。

3.缺少核心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现在黑龙江生产和监管各市县农业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上下一盘棋,产业深加工没有配套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中没有发挥龙头效应,城乡发展有待于进一步统筹,提高基层领导者和管理者科学管理水平。

4.农业产业缺少品牌效应,没有形成产业链,单打独斗分散运行,竞争力不强。单打独斗分散运行,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没有形成黑龙江品牌系列,没有品牌效应带来的效益,订单式和保障式产业模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制约经济发展,不能依托市场调节供求矛盾,相关产业不联合形成规模,上下游产业没有形成有效产业链。

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1.创新营销渠道,运用电商平台使市场与农产品生产直接对接。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适用于现代市场需求,创新营销渠道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从构建新型销售体系入手,利用现有电商销售平台,拓宽销售平台,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完善和健全电商信用体系和政策法规。以对口扶贫为契机,为农村培训电商实用人才,完善电商服务平台,将大数据以及“电商+”等元素有效融入到产业发展规划中,积极培养电商服务人才,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信息传递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农产品直接与市场对接,提升利润空间。

2.完善市场信息流通渠道,使农民获得对等信息资源。黑龙江省农产品市场主要的交易形式是现货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缺点,例如:农产品的价格不明确,农产品运输方面不完善,交易效率低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改革交易方式,逐步采用各种交易方式。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形式:拍卖交易,现货仓单交易,期货交易等。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云南省的鲜花拍卖交易,运作我们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使市场信息快速传递出去,增加产品的交易量,减少损耗。多样的交易方式增加了农民获得的市场信息,能有更多的交易方式出售农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净化相关产品来源环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执法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执法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建设;完善标准化生产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例如,规范种子、农药、化肥市场,把控进货渠道,把不安全隐患扼杀在源头,加强监管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和生产销售者,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食品安全法,主要加大处罚力度,违法重罚,让不法商贩无可乘之机。还可以建立信用追踪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农产品粘贴二维码,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产地。农民按照绿色无公害的方式种植,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有保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4.创办整合新型龙头企业。黑龙江省要依托自身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扶持已有龙头企业,创办新的龙头企业。在扶持已有龙头企业方面,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升其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其进行深加工与精细加工以带动新产品的开发,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例如,建立东北大米一体化销售体系。东北大米建立以五常大米为引领的系列品牌产品,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副产品深加工、储存一体化产业,鸡、鸭、鹅等农副产品深入开展深加工,建立配套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产品向高端发展。发挥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势,采用“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选择符合发展的特色产业,还需考虑产业发展能否给贫困家庭带来增收和就业,以及产业之间协调发展问题,解决产业上下游关联问题。

5.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到黑龙江人们就想到特色农产品,提到某一县乡村,就知道他的特色在哪里。可以借鉴工业企业品牌经营的方法,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建设,从安全、无公害这些方面入手进行营销宣传,将文化特色融入农产品品牌,加深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识度和认可度,延伸农产品品牌文化,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例如,五常大米系列、桦南白瓜子系列、克山土豆系列等品牌知名度。实现“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全省一盘棋,带动整个黑龙江生产相同产品加入这个品牌联盟,把黑龙江农产品做大做强,达到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

黑龙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从共性上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企业信息化水平受制于人才匮乏。订单式和保障式产业模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制约经济发展,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不能突出重点,上下一盘棋,产业深加工没有配套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中没有发挥龙头效应,城乡发展有待于进一步统筹,基层领导者和管理者科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业、特色种植业发展中没有更好体现出特色。靠天吃饭,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不到位,主要是劳动力素质不高,不能使科学技术成果很好运用于实践。生产组织管理程度低,远远达不到预想效果。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完善市场信息流通渠道,使农民获得对等信息资源,创新营销渠道,运用电商平台使市场与农产品生产直接对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净化相关产品来源环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推进黑龙江稳步进入小康。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黑龙江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