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

2020-03-02黄敏姝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融资

●黄敏姝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可以活跃国内市场经济,满足我国社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市场的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也逐渐增多,这使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融资问题其严重性逐渐暴露了出来。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现价段我国中小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为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近几年,随着中小企业的增多,我国也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复制力度,但由于中小企业信贷存在着账务管理缺乏规范性、无法保障信息透明、缺乏正规担保制度及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因素,导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难以实现有效融资。除此之外,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频率高、批量小”的需求模式,也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难度进一步提升。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在金融支持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今年从政策上加大了对中小型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加强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与功能性,但由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增加,所需资金也随之升高,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难以维持平衡,差距较大。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融资体制缺乏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契合性,在我国,银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垄断经营问题,这是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力量,而这样的垄断现象也意味着资产与负债关系的调整可以对资产配置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分析为以下几点:

现阶段中小企业在国有商业银行方面所面对的融资障碍,首要问题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权通常由乡镇逐层集中到省会及市级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则会随之转变为省会或市级城市中的大中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为数量高,分布广的特点且大多分布于县市以下的城市,这意味着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更高信贷方面管理权的需求。常规情况下,常会出现中小企业所在的县级地区,其商业银行权限较低或没有信贷审批权限的情况,中小型企业必须提交申请经过一级审批后才能拿到贷款,而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需求与商业银行权利分布的错位状态,导致金融支持无法落实到中小型企业根本。其次是尽管我国针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的问题出台了各项相关政策加以缓解,但由于商业银行与大型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具有稳固性,这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也形成了间接影响,商业银行难以顾忌中小企业的需求,也就导致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无法落实到根本。最后是由于贷款程序较为繁复,现阶段的贷款由提交到审批直至下款需要一至三个月,这对于中小型企业“速度快,款量小”的特点有着较大出入,无法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除此之外,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通货紧缩问题也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虽然常规而言,具有可适应性的通货紧缩可以促进市场竞争,进而调节经济结构压缩其中的“泡沫”,实现对于市场内企业创新进程的促进与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技术投入,总体而言,对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较为积极的。但我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通货紧缩后,进行存款行为的主要客户也出现了一定改变,整体存款人中往往是大额存款较多,又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中出现的信誉危机问题,大部分存款客户都更为偏向转而将存款存入信誉较高的商业银行,这就进一步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缩窄。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货紧缩造成的影响还有存款额度大于贷款额度的情况,这一现象所代表的是通货紧缩并没有实现对于企业信贷额增长的作用。就宏观角度而言,中央会选择通过对于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放置转而留住大型企业,这就催化了商业银行在资金资源配置上出现的失衡。在通货紧缩中,往往是中小型企业承受最大的行业冲击,在本身中小型企业应对危机与冲击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就造成本身发展就较为困难的中小型企业在通货紧缩时期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由于管理成本过高与中小型企业贷款风险大等原因,又出现对于中小企业“惜贷”这一情况的加剧,造成对于金融支持难度的进一步上升。

三、针对中小型企业金融支持方面的优化策略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体可分析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类,其中外部因素主要为现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缺乏契合性,也没有对于扶持中小企业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尚未建立起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保障系统与对中小型进行风险投资的路径。而内部因素则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意识,也未发展出完善的体制制度。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提升相关部门对中小型企业实施金融支持重要性的认知,对于现有制度加以完善,对传统营销观念予以改革更新,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与金融支持力度。

1.对于提升扶持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是在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作中的基本需求。在通货紧缩阶段,大企业的信贷需求量较低,商业银行放款意向也较低,造成有较大一部分的资金存在闲置情况,但在这个阶段需求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又得不到审批。在这个问题上,注意提升扶持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认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重视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工作,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调整传统资源分配模式,重新分布资金配置,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情况。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依照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情况与收贷比例等信息建立平等的评级制度,依照评级决定金融支持的优先级。

2.建立完善的可以与中小型企业发展需求模式相契合的金融组织体系,也是改善中小型企业金融支持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原有商业银行制度缺乏完善性,信贷流程存在繁复性较高的问题,也缺乏平等严密的评级方式,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优先级也较低。基于这一问题,应当设立起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将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网点与提供大型企业信贷服务的网点加以区分,给予网点信贷审批与信贷发放的权限。避免在信贷审批工作方面由于信贷偏好导致的重心偏离,同时加强面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标准与流程,缩短贷款审批的流程并加以完善,提升信贷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以保障符合中小型企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

3.完善信贷资金的管理体制是帮助落实增加信贷数量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传统观念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重心多在大中型企业,由于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与商业银行放款制度的差距性,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力度较小,无法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通过加大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资金需求的满足,提升整体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力度。通过对信贷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将信贷工作与奖惩制度形成关联,可以对信贷营销人员形成有效激励,做到提升对中小型企业信贷的工作热情。

4.加强对于中小型企业信用保障机构的建设与支持,加强对于中小型企业信用的评估工作,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现阶段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机构建设规模较小,无法形成有效发展,更无法满足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估需求。通过加强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保障体系发展,可以提升中小型企业信用保障的有效性与可信性,通过政府评估审批,将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升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力度,以达到双赢效果。

四、结语

现阶段存在的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主要由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组成,想要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做到有效改善,需要通过内部提升与外部改革来完成。通过帮助中小型企业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相应制度的完善水平,在外部消除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歧视”,建立符合中小型企业发展需求的相应的金融制度体系,可以缓解乃至解决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缺乏金融支持的问题。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融资
融资
融资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