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0-03-02熊耐娉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物流业结构性供给

●熊耐娉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结构性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适时产生。站在市场经济视角上,物流企业中较高的行政与融资成本等控制着行业的进展脚步,所以新形势下物流业要想长远地发展,要充分地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创新物流业发展战略,进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概述

1.改革产生的背景。在新常态之后,我国的经济表现出一定发展阻碍,包括生产成本的增长、产业结构不科学以及供给能力低下等,其中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劳动市场的具体供给出现紧缩状态,无形中增加各个企业的人工成本;其次是产业结构不科学,产能过剩成为产业结构不科学的集中化表现①,较为典型如钢铁产能利用率不足现象十分突出,其他类型产业也表现出产能过剩的问题;最后是供给能力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供给能力低下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用户日益增长的中高端产品供给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缓解产品供给的矛盾,有助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2.改革的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较注重长期发展,需求主要作用在投资与消费等内容上,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给予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促进影响,对应的效应比较显著。供给侧结合经济的供给需求上,往往是整合产业结构,促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强调长期发展的有效性。并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国家提倡的“供给学派”存在差异②,后者主张经济层面的供给,尤其是政府降低税费收入,调动居民投资主动性,前者主要是解决经济紧缩状态,不仅作用在税率和税收层面,还需要政府做出的宏观性调整,主张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性,全面调整供给结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现状

1.对物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一手牵着生产,一手拉着消费,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成为行业稳定运行及发展的前提。物流企业作为保障生产、服务商流、方便消费的连接桥梁,在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物流相关企业要流程进行再次创造,并充分结合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达到市场整合的目标③。另外物流企业和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合作,掌握着诸多市场信息,若信息可以实效性地分享给生产制造企业,便可以帮助上游企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质化产品。基于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下,优化生产企业、供应商与批发商等的资源,把各自为政转变为竞争合作,进而保障国民经济良性提升。

2.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首先是行业集聚成效显著,集约程度不高。即便我国已经建立很多物流集聚区、配送中心和保税区,然而部分物流园区中的业务水平依旧表现单一化,各个类型物流集聚因为利益因素的制约,尚未创设信息共享与业务进展的集约化动力支持条件,所以怎样围绕物流信息平台,形成物流园区的通联模式,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点。其次是物流业效益低下,成本得不到节约。部分物流企业在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下,其和制造业与商贸业的流通不够顺畅,加之某些地区的土地使用成本相对高一些,若缺少完整的市场管理制度,会导致企业综合效益降低。因此物流业在前进发展中要科学地扩展新颖业务点,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最后是部分物流企业对于市场业务的扩展表现出压力,尤其是依据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生成的内容少之又少,导致每一个类型的物流集聚区域相关企业表现出服务的同质化,制约物流服务多元化的发展脚步④。除此之外,物流行业的人才供给未能满足要求,金融支撑不够力度。部分院校没有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或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毕业生难以担任主管、经理等管理岗位,这类具体的物流管理高端人才团队不够充足,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融资进程,无法实效性地规划物流企业创新方向,进而制约物流业综合效益的获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1.优化物流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聚性。将信息平台视作入手点,实行“互联网+物流”的模式,减少行业运作成本。物流行业的成本减少可以借助业务模式整合,共享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科学库存管理等方式完成。相关企业可以创设“互联网+货物”一体化的平台,增加无车承运人的业务内容,发挥车辆与司机资源,组建社会化货物运输体系,进而减少配送的成本。另外,政府可以和现代化的物流商会等进行合作,打造物流信息服务模式,形成不同类型行业的统一化采购与库存管理平台,提高物流经济水平⑤。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致力于标准化工程的创设,确保物流集约化模式的完善。将物流网络和产业集群为前提,对于生鲜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等一些行业,适当引进运输工具和周转箱以及商品编码等标准,循环使用周转箱和托盘等,节约行业库存资金成本。在此期间,政府给予快递公司充分的支持,做好城乡“最后一公里”和物流网点等工作,鼓励物流企业进行经济资源共享,解决冷链“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问题,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实效性。

2.创设新型服务内容,延伸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物流行业应该和制造业进行结合,创新模块性与柔性的物流体系。将现有的服务为前提,深入到技术开发与信息服务上,结合本地区的制造业优势,打造生产性服务功能强的跨境物资提供。物流企业依据智能化技术与弹性组织⑥,给制造企业创设多元化的物流服务机制,确保制造业在制造商家层面转型为集成商家形式,更好地产生制造业价值。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可以和电子商务结合,组建信息化与网络化并存的电子商务物流,围绕物流和快递企业,实施智能化分拣,提高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按照消费品与医药产品等行业的发展现象,打造包装和服务一体化的工程结构。挖掘电商产业园与物流园结合的发展模式,确保城乡地区物流可以及时地配送,整合冷链物流、社区物流以及跨境电商物流等,完善标准化的物流运行体系,增加物流服务类型。

3.引进新型技术,适应物流行业需求。最为关键的便是云生态体系下的信息技术物流平台,思考到物流提供方、物流需求方与其他单位,包括银行、政府与保险公司等,紧密地链接各个环节,朝向物流线上线下集成进展,创设开放与动态化并存的信息平台。每一个参与方都可以借助云生态体系下的信息平台,完成协同合作,开展服务咨询、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业务,适应物流参与方对物流的具体需求。另外,网络优化与信息技术构建和物流园之间的互动,要依托传统物流管理的创新加以进行,物流业可以结合电子类行业、机械类行业与汽车类行业等,把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处理,对所有的企业加以全球化的供应支撑,加快第三方服务商转变为贸易集成商的变化速度。

4.布设优质环境,开拓新型市场。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中,国家可以对院校的专业进行扶持,强化院校内物流管理、跨境电商管理、物流金融、智慧物流等人才的培养,对紧缺人才培训环节加以调整,增强物流工作者业务知识水平,组建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团队。并且在新业务人才的培养上,可以增加创业项目,给予轻资产和中技术等物流项目足够的支持;对于物流高端人才的培养,设置创业资金运作计划,强化全球范围内的物流供应链经营,带动物流行业的经济水平升级⑦。或者设置物流融资的试点内容,政府把供应链企业视作代表,着手于物流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展的融资,把供应链涉及的上下游企业拥有的资金盘活处理,给物流行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渠道,减少融资运行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管是对于物流成本的减少与物流运行质量的提升,还是业务创新与市场开发,都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物流业要时刻把服务产业的升级与创新视作目标,优化现有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创设,完善集约化机制。加大力度转型自身企业,依托信息平台和供应链管理整合服务内容。政府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与供应链金融等操作,具体借助优化物流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聚性,创设新型服务内容、延伸物流领域,引进新型技术、适应物流行业需求,布设优质环境、开拓新型市场,全方位布设物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地给物流行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打好基础。

注释:

①曾玉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对策研究——以湖南调研数据为例[J].物流科技,2018(8)

②陈静,罗燕,朱保林.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策略 [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③高倩.广东新型专业镇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7(24):32

④石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破解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策略分析[J].创新科技,2019(6)

⑤王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湖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

⑥王平.试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29):130-131

⑦崔改,姜小蕾.新常态下农发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7(32):75

猜你喜欢

物流业结构性供给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物 流 业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