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质联用的不同产地温州蜜柑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2020-03-02金润楠李子函赵开丽犹共宇王晓潘思轶徐晓云刘凤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蜜柑产区柑橘

金润楠,李子函,赵开丽,犹共宇,王晓,潘思轶,徐晓云,刘凤霞

(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技学院,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

柑橘(citrus)是全球最重要的水果品种之一[1]。柑橘果实酸甜可口,香气怡人,营养丰富、均衡,富含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和类黄酮等,对人体的健康、美容和疾病预防等方面有积极作用[2],深受消费者青睐。宽皮柑橘是第二大柑橘品种,仅次于橙,由于其营养丰富、易于剥皮的特点,销量不断提高[3]。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4],2 018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达4 000余万亩,产量达3 900多万t,其中,宽皮柑橘(mandarin)是我国主要种植品种,产量占比达70%以上[5]。温州蜜柑(Satsuma mandarin)是我国宽皮柑橘的主栽品种[6],产区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等地[7-9],主要种植品种包括宫川、尾张、山田、兴津等[7],然而,与产量不成正比的是,目前温州蜜柑主要以鲜食销售,加工利用率低,与其相关的品质研究也较少。

香气是衡量果实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10],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ASIKIN等对4个主要栽培系的台湾香檬汁进行分析,认为果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受栽培品系的影响[11]。ZHANG等研究了芦柑、脐橙、砂糖橘和狮头柑这几个具有代表性柑橘品种的香气成分,发现不同品种香气成分的差异是香气类型的差异、特殊香气差异和共有香气含量差异的综合结果[12]。LEE等对韩国不同产区的佛手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佛手柑汁的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产地差异[13]。ZHANG等研究比较了2种产地关西柚和沙田柚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是决定样品挥发性谱的主要因素之一,栽培区域可能导致各品种挥发物成分的分化[14]。然而目前对温州蜜柑的香气成分与产地与品种的关系研究得较少。

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我国3个温州蜜柑主要产地(浙江、湖北、湖南)2个主要品种(宫川、尾张)共6种温州蜜柑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比较分析,探讨产地和品种因素对温州蜜柑香气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浙江台州(A)、湖北丹江口(B)、湖南邵阳(C)3个地区的柑橘实验站取样,每个地区2个品种(宫川1和尾张2),共计6组温州蜜柑样品。各组样品按下述编号:浙江宫川-A1;浙江尾张-A2;湖北宫川-B1;湖北尾张-B2;湖南宫川-C1;湖南尾张-C2。

2-甲基-3-庚酮(色谱纯),美国Sigma公司;NaCl(分析纯),国药集团。

1.2 仪器与设备

HU-910IV-M HUROM多功能榨汁机,韩国HUROM公司;BC/BDD-319HB 冰箱,海尔公司;DF-101S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Agilent公司;Agilent6890N-5975B气相色谱-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制备

1.3.1.1 样本前处理

温州蜜柑果实洗净后,从各批样品中随机抽取10个果实,去皮去络去籽,然后使用HUROM榨汁机榨汁。果汁榨好后用两层普通纱布过滤,分装在塑料瓶中,密封贮藏在-20 ℃的冰箱中备用。

1.3.1.2 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香气成分

参考乔宇等[15]的方法,并稍作修改。样品解冻后摇匀,准确量取8 mL果汁于15 mL固相微萃取样品瓶中,加入2.4 g NaCl及磁力搅拌子后密封,于40 ℃水浴下平衡10 min;将固相微萃取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carboxen,PDMS/DVB/CAR) 萃取头通过瓶盖聚四氟乙烯隔垫插入样品萃取瓶的顶空,推出吸附头使其暴露于萃取瓶顶空蒸汽中萃取30 min,吸附结束后拔出萃取头,插入GC-MS进样口中,于250 ℃条件下解析3.5 min,采集数据。

1.3.2 仪器分析条件

参考付复华等[16]的方法并稍作改进。

1.3.2.1 色谱条件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40 ℃,保持6 min;然后以3 ℃/min升至160 ℃,再以5 ℃/min升至23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 ℃,萃取头于进样口处热解析3.5 min;采用不分流,载气He,流量1.0 mL/min;接口/传输线温度250 ℃。

1.3.2.2 质谱条件

采用全扫描模式(scan mode)采集信号,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轰击能量为70 eV;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级杆温度为150 ℃,量扫描范围30~450 AmU。

1.3.3 香气物质的鉴定

1.3.3.1 保留指数的计算

对C9~C22的正构烷烃采用相同的升温程序进行色谱扫描,参考HOGNADOTTIR等的方法[17],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各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并与相关文献值对照,即可对物质进行有效鉴定,如公式(1):

(1)

式中:ta是指样品a的保留时间;tn是指正构烷烃Cn的保留时间(其中样品a的保留时间要落在正构烷烃Cn和Cn+1之间)。

1.3.3.2 定量分析

本研究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以2-甲基-3-庚酮(浓度为1 212.5 μg/mL)为内标物,根据其相应的峰面积之比计算出各个化合物的物质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2)

1.3.3.3 香气活性值(OAV)的计算

(3)

式中:Ci为香气成分的浓度值,OTi是经文献查找得到的香气物质的香气阈值。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分析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1分析软件,Origin 8.5绘图软件进行处理,图表中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香气成分及含量

由表1可知,6种温州蜜柑汁中共检测出125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物质种类数最多为20种,其次为醇类物质19种、酯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13种、芳香族物质12种、醛类物质12种、醚类物质6种、酸类物质2种。

6个样品均检出的有20种,包括2种酮类(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β-紫罗兰酮)、4种醛类(正己醛、正辛醛、壬醛、癸醛)、4种酯类(戊酸异丙酯、异丁酸丁酯、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硅烷二醇二甲酯)、1种醚类(二乙二醇单乙醚)、2种芳香族化合物(甲苯、对异丙基甲苯)、4种烯类(柠檬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巴伦西亚橘烯),以及3种其他未分类成分(硝基甲烷、二氯甲烷、4-硝基邻苯二甲酰胺)。其中,柠檬烯和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是含量最高的2种化合物。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8-23]。

各样品中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数分别为A1检出48种、A2检出50种、B1检出55种、B2检出52种、C1检出52种、C2检出61种。其中,湖南产地的2个品种(C1,C2)中,除欠缺β-榄香烯外,醋酸乙酯、二氯甲烷、正己醛、月桂烯、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柠檬烯、γ-松油烯、对异丙基甲苯、萜品油烯、4-甲基-2,1,3-苯并噁二唑、4-硝基邻苯二甲酰胺、硅烷二醇二甲酯、二乙二醇单乙醚、4-松油醇和 (7Z)- 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产地品种;在浙江产区的2个品种(A1,A2)中硝基甲烷和巴伦西亚橘烯含量较高,正壬醇只在浙江产区的样本中发现,但癸醛含量明显较少,而醋酸乙酯为浙江产区柑橘欠缺的香气物质;在湖北产区的样本(B1,B2)中,2-甲基呋喃、2-辛烯醛、(2S)-2-甲基-1-月桂醇、5-甲基-3-庚炔这4种香气成分为其特有的成分,而乙醛和异丁酸异丁酯为其欠缺的香气成分。这种品种差异在不同产地的蜜柚中也能体现[14]。

在品种方面, 3-己烯-1-醇和硅烷二醇二甲酯为宫川品种含量显著更高的香气物质,甲苯和β-萜品烯仅在宫川品种中检测到;而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为尾张品种含量显著更高的物质。

表1 温州蜜柑汁香气化合物的GC-MS分析

续表1

序号物质名称CAS号RI含量/(μg·mL-1)DB-WAXDB-5A1A2B1B2C1C211苯71-43-2922 ------16±1112异丙基乙烯基醚926-65-8958 ------10±713戊醛110-62-3958 --6±415±18±121±1519±13142(5H)-呋喃酮497-23-4994 -13±9----17±2151-戊烯-3-酮1629-58-9995 --15±1060±441±445±6-16β-萜品烯99-84-31017 -31±25-36±26-111±122-17反式-α-罗勒烯6874-10-81018 ------196±13918甲苯108-88-31018 -234±4170±39124±21118±8317±129166±11719正己醛66-25-11056 801 264±36271±16429±2296±2619±11457±4820异丁酸异丁酯97-85-81066 917 17±1215±10--10±78±621三甲基甲硅烷醇三硅甲烷氧基水杨酯3789-85-31068 ---25±17---22三甲基硅醇1066-40-61072 -1 276±902--1206±95-1 740±1 230232-蒎烯80-56-81 085 -25±131±317±12--16 427±11 61524戊酸异丙酯18362-97-51 102 -20±1033±031±328±2018±326±5253-异丙基-6-亚甲基-1-环己烯555-10-21104 ------87±6126桧烯3387-41-51105 975 ---8±656±576±5427异丁酸丁酯97-87-01114 917 14±1013±013±213±19±79±628金合欢醇4602-84-01114 ---10±752±37-16±1129月桂烯123-35-31124 992 124±2-15±11-155±24638±21730丁酸丙酯105-66-81129 -----6±4-31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3814-41-31147 938 6 619±4416 944±2616 640±1896 776±767 031±4257 137±17832N-甲基仲丁胺7713-69-11 154 -7±5-----332,5-二甲基-3-己酮1888-57-91 161 -----720±509-34乙氧基乙炔927-80-01166 ---87±62---35氯乙酸辛酯5451-98-91166 ----54±38--365,9,9-三甲酯 -2-氧杂螺旋-[3,5] 壬-5-烯142746-97-21176 ---12±8-18±1-37柠檬烯138-86-31177 -8 805±1 58610 722±1908 638±4797 437±11512 142±1 20415 085±10 66638丙醛123-38-61 192 -4±2-----392,4-壬二烯醛6750-03-41 195 -7±5----19±14404-辛酮589-63-91 200 -21±524±322±1520±221±15-418-boraindane5731-84-01 200 ------2 240±1 584422-甲基-4-庚酮626-33-51 207 ---27±19---43反式-1,1-二氟-2-甲基-3-丙基环丙基131262-46-91208 ------102±7244糠基甲基苯丙胺13445-60-81212 --12±9----452-正戊基呋喃3777-69-31212 --18±1234±125±0--46γ-松油烯99-85-41220 -365±63584±6329±3258±7552±751 651±59947对异丙基甲苯99-87-61 257 -235±166352±249319±226185±7534±377952±67348萜品油烯586-62-91 260 1 091 14±1044±319±67±0141±2125±249正辛醛124-13-01 266 -25±438±169±038±157±370±1150α-律草烯6753-98-61 274 1 467 -15±0--35±2545±3251对氯甲苯106-43-41 276 954 --13±9---52异萜品二烯586-63-01 277 ---34±2---53δ-4-蒈烯29050-33-71 277------170±12054氯代环庚三烯55619-05-11 286--15±1-14±10--554-甲基-2,1,3-苯并噁二唑29091-40-51 303-----6 053±4705 598±3 958562-氨基-3-甲基苯甲醛84902-24-91 306--1 516±1 072----57甲基庚烯酮110-93-01 306989 35±25---80±7-58N-乙酰苯胺103-84-41 307----790±558--59(1-溴乙基)苯585-71-71 307------5 660±4 00260马尿酸495-69-21 309 ----5 081±3 593--61正己醇111-27-31 312 -17±12-----62二戊基二硫醚112-51-61 313 -10±710±713±99±75±4-632-甲基苯乙醇19819-98-81 326 --9±77±5---

续表1

序号物质名称CAS号RI含量/(μg·mL-1)DB-WAXDB-5A1A2B1B2C1C264叶醇928-96-11337 ------57±12655-氯代-1-己烯927-54-81337 ---16±12-23±16-663-甲基-4-戊烯-1-醇54702-04-41338 -5±4-----67反式-2-己烯-1-醇928-95-01356 ------10±768壬醛124-19-61369 1106 62±8109±6137±2103±2101±892±1369二正辛基二硫822-27-51402 --3±2----70反-2-辛烯醛2548-87-01404 -38±035±2-91±6550±1027±2712-辛烯醛2363-89-51407 ---121±4105±74--722-甲基-1-苯基丙烯768-49-01410 -15±11-----73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195-32-01417 ------21±4741-甲基-1氢-5-醛基-咪唑39021-62-01430 ---3±2---75(2S)-2-甲基-1-月桂醇57289-26-61434 ---6±47±5--764-硝基邻苯二甲酰胺13138-53-91436 961 10±1312±912±011±121±315±1775-甲基-3-庚炔61228-09-91461 ---12±110±7--78甲基 二氢化茚767-58-81475 --7±5----79癸醛112-31-21475 -34±2449±464±750±1466±364±9803-己烯-1-醇544-12-71479 -14±108±116±116±023±17-812-环己基甲烷-四氢化味喃3208-42-21499 -6±4-----82芳樟醇78-70-61499 --47±33-14±10--83正辛醇111-87-51510 -15±1---20±14-842-已烯醛6728-26-31513 854 ----18±13-85丙烯酸异辛酯103-11-71513 --17±12----86反式-2-壬醛18829-56-61513 --16±1130±325±2--87反式-1,2-二乙基环丁烷19341-98-11513 ------25±1788α-甲基-盐酸赖氨酸111717-28-31514 ------16±11893-甲基环庚酮13609-58-01529 ---3±2---902-乙基亚胺617-80-11529 ----2±2--91硅烷二醇二甲酯1066-42-81549 -126±8976±5480±573±0183±2593±092二乙二醇单乙醚111-90-01565 -18±1219±116±117±026±1823±093二乙二醇二乙醚112-36-71567 -14±10---25±17-944-松油醇562-74-31577 -----31±328±095γ-丁内酯96-48-01586 -----4±3-96N-甲基乙烯亚胺6898-67-51586 ---3±2---97乙烯酮463-51-41586 ------4±398β-榄香烯515-13-91587 1581 15±412±910±08±5--994-乙酰基l-2,3,4,5,5-五甲基l-环戊烯 -2-酮50506-59-71609 -8±614±10-19±1323±116±12100正壬醇143-08-81611 -4±37±1----101月桂醇112-53-81623 ---9±0---1023-羟基 -3-(4-甲氧苯基)-2,2-甲基丁酸27925-42-41655 ----9±7--103α-松油醇98-55-51660 1194 --8±6--37±26104甲酸異莰酯1200-67-51660 ----8±5--105丙酸芳樟酯144-39-81660 -----50±1-1062-乙基 -2,3-二氢 -1-苯骈呋喃16198-39-31682 1219 8±16±4---14±6107稀醋酸,3-(氟甲基)-7-甲基二十八烷 -2,6-二烯-1-醇76481-05-51694 ---3±0---108香叶醇106-24-11694 --3±0-6±44±3-109乙酸橙花酯141-12-81694 ----7±5-14±10110(-)-二氢乙酸香芹酯20777-39-31723 ------11±8111巴伦西亚橘烯4630-07-31728 1462 225±59125±790±441±29108±1113±8112(+)-香橙烯489-39-41734 ----56±40-20±14113乙酰基环已烯932-66-11799 ----3±0--114(7Z)- 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3879-26-31825 1456 ----166±117111±18115香叶基丙酮3796-70-11825 -109±18181±1199±20228±35165±117-116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6846-50-01858 --19±14-8±514±10-

续表1

序号物质名称CAS号RI含量/(μg·mL-1)DB-WAXDB-5A1A2B1B2C1C21172,6,10,15-四甲基十七烷54833-48-61903 -----28±20-118β-紫罗兰酮14901-07-61976 1494 7±513±027±419±529±310±71192,6-二甲基-2,6-辛二烯-1,8-二醇 1-叔丁基二甲基 乙醚90460-86-92313 -4±2-----1204-甲基戊-2-烯-1-醇69143-05-12316 ---5±3---121环己烯110-83-82326 ---4±0---122(Z)-6-壬烯-1-醇35854-86-52326 --12±1---7±51231,6-辛二烯3710-41-62326 -21±15-----1242-丙基咪唑50995-95-42326 ------5±4125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142-50-7-------9±2

注:“-”表示无。下同。

2.2 不同品种温州蜜柑香气种类的含量比较

不同种类香气成分对整体香气的贡献作用不同。柑橘香气由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醛类、酸、酯类、酮类等挥发物混合构成[24-25]。本研究发现,酯类香气物质、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和醚类香气物质受产地和品种的显著影响。

酯类是主要的香气贡献物,大多具有花香或者果香,是柑橘头香的主要构成物质[26]。由图1可知,在产地方面,浙江产柑橘(A)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湖北产区柑橘(B),湖南产地柑橘(C)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低。在品种方面,也呈现稳定的宫川品种(1)酯类相对含量大于尾张(2)品种的结果。ZHANG等在对我国不同产区2种蜜柚挥发性物质的研究中也发现,2个品种酯类组成不同,并且每个品种的酯类结构也随着不同的栽培区域而变化[14]。

图1 不同品种温州蜜柑中酯类物质比较

在芳香族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方面,由图2可以看出宫川品种(1)柑橘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尾张品种(2)的结果,并且可以看出湖南产区(C)柑橘芳香族香气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而在醚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上(图3),同样表现出宫川品种(1)显著高于尾张品种(2)的趋势。可以认为在醛类、芳香族、醚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方面,宫川品种优于尾张品种。

图2 不同品种温州蜜柑中芳香族物质比较

图3 不同品种温州蜜柑中醚类物质比较

另外,不同样品在醛类、酮类、醇类等香气物质在总量上虽然差异不大,但个体也具有差别。萜烯类物质在柑橘果汁中含量最高[27],主要是倍半萜烯和单萜烯及衍生物[28],而萜烯类物质中最主要的柠檬烯、β-月桂烯、β-蒎烯[29]都在C2中含量最高;醛类也是柑橘汁中的重要香气物质,吴曲阳认为壬醛、癸醛是柑橘中重要的脂肪醛类香气物质,这2种成分在A1中含量都是最低的;醇类物质中芳樟醇对香气贡献较大[30],在柑橘果实中的单萜烯衍生物以芳樟醇为主[31],其只在A2,B2两个品种中检测到。

因各香气成分阈值不同,因而采用OAV值进一步评价样本香气构成。

2.3 主要香气成分的香气活性值比较

根据GUTH的报道,OAV值大于1的成分被认为对总体香气有贡献[32],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对各类物质的OAV值进行了计算,列出了OAV值大于1的成分,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陈光静等的划分[33],OAV值大于500可以认为对香气影响显著。由表2可以看到,OAV值超过500的香气成分有对异丙基甲苯(芳香味)、 2-辛烯醛和柠檬烯(果香),其中对异丙基甲苯的OAV值超过了10 000,可认为这些成分对柑橘香气具有显著贡献;OAV值在100~500的香气成分有正辛醛(橘皮味)、壬醛(薰衣草味)、异丁酸异丁酯(甜味)和甲苯(甜香),可认为这些成分对柑橘总体味道起调节作用。

在产地方面,正壬醇只在浙江产区品种(A1,A2)中发现,其具有的尘土味和花香味或为浙江产地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而醋酸乙酯为仅在浙江产区没有检测到的成分,其具有的菠萝味或为浙江产温州蜜柑所欠缺的;2-辛烯醛只在湖北产区品种(B1,B2)中检测到,并且OAV值非常高,其具有的绿叶味可认为是湖北产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而异丁酸异丁酯为仅在湖北产区没有检测到的成分,可认为其甜味是湖北产区温州蜜柑欠缺的味道;4-松油醇为仅在湖南产区检测到的成分,其绿色清新的味道或为湖南产区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此外,月桂烯(青苔味)、柠檬烯(水果味)、γ-松油烯(草香)和萜品油烯(果香)在湖南产区品种中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产区。CHOI等对比了柑橘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发现γ-松油烯、香叶醇具有显著的自由基清除率[34],LIU等通过遗漏实验发现月桂烯和芳樟醇与芳香呈味有关,柠檬烯作为背景香气具有重要作用[29], 可认为湖南产区温州蜜柑的香气相较其他2个产地相对丰富。

在品种方面,甲苯只在宫川品种(1)中发现,其甜香或为宫川品种的特殊成分。

表2 温州蜜柑汁主要香气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OAV)分析

2.4 主成分分析

为了进一步反应不同产地温州蜜柑香气物质构成的差异,对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图4)。

由成分得分图我们可以看到3个产区样本被很好地分开,其中湖北产区(B)的2个品种在左上部几乎完全重合,而浙江产区(A)和湖南产区(C)样本分别分布在左下部和右下部,并且都呈现尾张样本(2)在宫川样本(1)上部的规律。可以认为,产地因素对样本香气成分的构成有显著影响,第1主成分可以将产地分开;并且,除湖北外,样本品种对浙江和湖南产区样本的香气的构成也有明显作用,第2主成分可以基本将品种区分开。

图4 主成分分析得分图

由载荷图(图5)可以看出,4-甲基-2,1,3-苯并噁二唑、4-萜烯醇、萜品油烯、二乙二醇单乙醚、(7Z)- 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醋酸乙酯、4-硝基邻苯二甲酰胺、柠檬烯、正己醛、乙醛、二氯甲烷、月桂烯、γ-松油烯、2-乙酰氧基-3-甲基-2-丁烯醛与PC1正相关,β-榄香烯、芳樟醇与PC1正相关,可以认为这些香气成分体现了产地的差异。5-甲基-3-庚炔、2-辛烯醛、(1S,8aR)-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2S)-2、甲基-1-月桂醇、乙酸橙花酯、硝基甲烷、壬醛、正辛醛、癸醛、α-松油醇、香叶醇与PC2正相关,异丁酸异丁酯、巴伦西亚橘烯、正辛醇、甲苯、硅烷二醇二甲酯、3-己烯-1-醇、β-萜品醇与PC2负相关,至少就湖南和湖北两地来说,可以认为这些香气成分体现了品种的差异。

图5 成分载荷图

3 结论

6个温州蜜柑样本中共检测出125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物质种类数最多,其次为醇类、酯类、酮类、芳香族、醛类、醚类、酸类物质,其中样本在酯类、醚类和芳香族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存在产地和种类的规律性差异;香气成分中4-松油醇、硝基甲烷、醋酸乙酯、正壬醇、2-甲基呋喃、2-辛烯醛、(2S)-2-甲基-1-十二醇、5-甲基-3-庚炔、乙醛和异丁酸异丁酯为产地特异性成分。β-萜品烯、甲苯、3-己烯-1-醇和硅烷二醇二甲酯为品种特异性成分;结合OAV值分析发现,具有的尘土味和花香味或为浙江产地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具有的绿叶味可认为是湖北产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绿色清新的味道或为湖南产区温州蜜柑的特有味道。此外发现甜香或为宫川品种的特殊成分。

然而,后续的研究需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和感官评定来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产地和品种温州蜜柑香气成分差异对其香气的影响。

猜你喜欢

蜜柑产区柑橘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2016年春黄岩区柑橘冻害调查
温州蜜柑提升品质的试验效果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