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颌面创伤特征及预防策略的调查研究

2020-03-02王耀东王侯杰

中国体育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具颌面发生率

王耀东,王侯杰

系统地进行损伤监测是保障运动员训练效率和延长运动寿命的关键因素。分析运动中各类伤病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制订运动员训练计划,采取预防伤病的各项措施。颌面创伤是冰雪运动中较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尤其在单板滑雪、冰球、高山滑雪等项目中,运动员发生颌面创伤的概率更高(Finch,2006;Soligard et al.,2019)。本研究通过对若干冰雪运动项目国家队现役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冰雪运动中颌面创伤的现状和成因,旨在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到颌面创伤的概率,采取各类措施进行有效预防。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各冰雪运动项目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包括单板滑雪、高山滑雪、花样滑冰、冰壶、速度滑冰、冰球、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无舵雪橇,共10 个项目。

1.2 问卷调查

主要针对颌面创伤现状、成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展开,通过问卷星向参加冬奥会的各项目运动队发放问卷,共回收107 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1.3 数理统计

调查结果通过Excel 2013 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

2 研究结果

2.1 运动员基本情况统计

107 名运动员(表1)中,以雪上项目为主,单板滑雪和高山滑雪运动员为52.3%。其中,男性运动员62 人,占57.9%,略高于女性运动员比例(图1)。共有38 名运动员通过跨界选材从其他项目转入冰雪运动,占总人数的35.51%。总平均训练年限约为7 年,其中,平均训练年限最长的项目是冰壶,超过14 年。运动等级方面,无运动等级的运动员最多,达到50 人,占总人数的46.7%;国家二级运动员最少,仅有5 人(图2)。

表1 被调查运动员信息统计Table 1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the Athletes under Investigation

图1 被调查运动员性别Figure 1.Gender of the Athletes Surveyed

2.2 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运动员颌面创伤的发生特点

2.2.1 颌面创伤的发生率

图2 被调查者运动员等级Figure 2.Level of the Athletes Surveyed

在运动损伤发生率方面,有94 人发生过运动损伤,占比87.9%;在颌面创伤发生率方面,27 人经历过颌面创伤,发生率为25.2%(表2)。在被试超过5 人的项目中,颌面创伤发生率依次为冰球、单板滑雪、花样滑冰;发生率最低的是短道速滑,无颌面创伤的发生。颌面创伤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占比88.9%。31 人认为颌面创伤为冰雪项目中高发的伤病类型。

表2 运动损伤及颌面创伤发生率Table 2 Incidence of Sports Injury and Maxillofacial Trauma

2.2.2 颌面创伤的发生部位

冰雪运动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56.1%)、踝关节(41.1%)、手腕及手指(39.3%)、腰部(34.6%)、颌面部(25.2%)(图3)。在颌面创伤部位(图4)中,最容易受伤的是面部皮肤,占比48.1%;其次是下颌骨,占比40.7%;再次是嘴唇及舌头,占比37.03%。除了软组织外,下颌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这与目前的颌面护具无法为下颌骨提供有效的保护有关。

图3 颌面部与其他部位运动损伤对比Figure 3.Comparison of Maxillofacial and Other Sport Injuries

图4 颌面创伤部位统计Figure 4.Statistic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Site

2.2.3 颌面创伤的损伤类型

颌面创伤(图5)中,最常出现的损伤类型为擦伤/挫伤/血肿,占比77.9%;较少见的类型为关节脱位和撕裂,占比11.1%。值得注意的是,经历过脑震荡的运动员有8 人,占比29.6%,可见脑震荡是冰雪项目运动员中排名第2 的损伤类型。

图5 颌面创伤类型统计Figure 5.Statistic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Types

2.2.4 颌面创伤的严重程度及影响

Soligard 等(2015)把导致运动员缺席训练或比赛7 天以上的损伤界定为严重损伤。研究发现,颌面创伤多数为轻度损伤,缺席时间少于7 天的病例占比达到66.7%,但依然存在33.3%的严重损伤(表3)。

表3 颌面创伤严重程度Table 3 Severity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27个病例(表4)中,半数以上的颌面创伤没有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造成影响,但也存在少数导致运动员无法进行训练或比赛的病例。从恢复时间来看,恢复时间超过一周的病例达到了50%以上,意味着颌面创伤的恢复时间整体偏长。

2.2.5 颌面创伤的发生场景

训练是最容易发生颌面创伤的场景,训练伤病率整体上高于比赛伤病率(表5)。值得注意的是,冰球是唯一一个比赛伤病率高于训练伤病率的项目,这与冰球运动同场对抗的特点有关。

表4 颌面创伤的影响及恢复时间Table 4 Influence and Recovery Time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例

表5 颌面创伤的发生场景Table 5 Occurrence Scenario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例

2.3 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运动员颌面创伤的可能原因

关于外部原因(表6),选择与静态物体碰撞或接触及与其他运动员碰撞或接触的人数均超过50%。同时,约有1/3 的颌面创伤是由其他运动损伤发生后间接造成的,这意味着在进行颌面创伤预防时要有整体思维。

就内部原因来说(表7),技术动作错误被认为是最容易导致颌面创伤的原因(59.3%);其次是注意力不够集中(44.4%)。这意味着预防颌面创伤时,完善正确的技术动作、引导运动员充分休息、给予心理疏导等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2.4 冰雪运动颌面创伤的主要预防手段

2.4.1 颌面创伤知识掌握情况

关于颌面知识掌握情况(表8),仅有不到半数的运动员了解一定的颌面创伤知识,且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愿意主动学习颌面知识的远动员人数较少(46.7%),多数运动员更偏向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表6 颌面创伤发生的外部原因Table 6 External Cause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例

表7 颌面创伤发生的内部原因Table 7 Internal Cause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例

表8 颌面知识掌握情况Table 8 Statistics Related to Knowledge of Maxillofacial 名

在教练和队医安排的内容方面(表9),较多着眼于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提升与优化、对护具的使用和调整,对于理论知识普及和传授的关注度较低。

2.4.2 护具佩戴情况

关于护具佩戴情况(图6),头盔的使用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2.9%;其次是四肢护具与躯干护具,分别为63.4%和56.1%;不佩戴护具的人占7.4%。在颌面护具方面,除头盔外,佩戴人数最多的护具是眼镜(50.5%)和面罩(40.2%)。

在颌面护具佩戴情况方面(表10),近半数的运动员认为佩戴颌面护具会感到不适,并且表示会因为颌面护具而受到影响,但也有近60%的运动员会坚持佩戴颌面护具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4.3 颌面创伤预防与训练方法

关于训练方法改进是否会对伤病预防产生影响,超过一半的运动员(54.2%)认为改进训练方法有助于预防颌面创伤。在提出的改进方式中(表11),选择提升训练装备及护具质量和舒适度的最多,达到59.8%;其次是优化体能/身体素质训练,占比52.3%。

表9 教练及队医安排的内容Table 9 Prevention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Arranged by Coaches and Team Doctors 名

图6 运动护具佩戴情况Figure 6.Wearing Condition of Sports Protective Gear

3 分析与讨论

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都被认为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潜在因素(Sulheim et al.,2017)。被试的平均年龄约为21 岁,表明我国冰雪运动项目以青年运动员为主,年龄较为接近,21 岁及以下运动员发生颌面创伤的概率较高。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生运动损伤及颌面创伤的概率要高于女性,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男性的性别特点会导致其在运动中采取更加冒险、激进的技术动作(Davey et al.,2019;Willick et al.,2017),也导致男性更容易遭受运动损伤。不过,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之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给予进一步证明。在身高及体质量方面,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约为21,表明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的身体质量指数处于正常水平。在107 名被试中,无运动等级的运动员最多,为50 人;运动等级最高为国际级健将运动员,共13 人,其颌面创伤发生率最低。

表10 佩戴颌面护具情况Table 10 Wearing of Maxillofacial Protection 名

表11 改进训练方法的方式Table 11 Ways to Improve Training Methods 名

3.1 颌面创伤的发生特点

由于我国冰雪运动项目起步较晚,因此运动员的跨界选材率相对较高。发生颌面创伤率高的项目多以空中技术、高速和发生较多冲撞为特征。在被试超过5 人的项目中,受伤率最高的3 个项目依次是冰球、单板滑雪、花样滑冰。在107 名被试中,颌面创伤的发生率超过1/4。

冰雪运动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5 个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手腕及手指、腰部和颌面部,可见颌面部是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发生的颌面创伤多数为急性损伤,受伤率最高的颌面部位为面部皮肤,最常见的创伤种类为擦伤/挫伤/血肿,这与前人研究一致(Gassner et al.,1999;John,2010;Tuominen et al.,201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面部皮肤面积大,暴露概率高;另一方面是面部皮肤较为脆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类影响。因此,在之后的预防及保护策略中,面部皮肤应该被重点保护及预防。目前,常见的颌面护具无法为下颌骨提供有效的保护,导致下颌骨受伤的概率较高,应通过改进或更新颌面护具的形状与种类,加强对下颌骨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脑震荡的发病率很高,是排名第2 位的损伤类型,因为脑内部如果发生损伤,多数是重度损伤,因此,相关的运动损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即使是轻微的伤病和极短的时间损失都有可能限制运动员的参与和表现。在27 例颌面创伤中,严重损伤的占比约为1/3。尽管多数颌面创伤为轻度损伤,但其仍然是值得被关注和防范的运动损伤类型。同时,严重的颌面创伤会导致运动员无法继续训练或比赛,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研究显示,恢复时间超过1 个月的颌面创伤病例为5 例,占总颌面创伤病例的18.5%。这意味着,如果在比赛期间发生了类似的严重颌面创伤,将会导致运动员无法继续参赛。因此,要特别重视预防运动损伤尤其是严重的损伤,更加突出颌面创伤预防的重要性。

颌面创伤在不同运动项目比赛和训练中的发生场景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总体来看,颌面创伤的训练发生率高于比赛发生率,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Soligard et al.,2015,2019)。通常情况下,相比面对比赛,运动员在训练时会出现松懈、放松等心理,护具的佩戴可能不如比赛中全面,因此颌面创伤发生率相对较高。冰球是唯一一个颌面创伤比赛发生率高于训练发生率的项目,这与早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相同(McKay et al.,2014)。冰球是冬奥项目中为数不多的团队项目和身体对抗性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身体对抗的强度、奔跑速度、身体对抗次数和疲劳程度均比训练中高。为了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能拥有较好的运动表现,冰球训练的强度较低,更倾向于对运动员的保护,受伤率也较低;而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双方运动员都会拼尽全力,因此发生各类运动损伤的概率也会提高。

3.2 颌面创伤的发生原因

运动损伤并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的,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被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颌面创伤作为运动损伤中类型之一,其发生原因也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外部原因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是“与静态物体发生碰撞或接触”“与动态物体发生碰撞或接触”以及“与其他运动员发生碰撞和接触”,最常见的外部原因为“与静态物体发生碰撞与接触”(Gassner et al.,2000;Weinstein et al.,2019)。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选择“与静态物体发生接触或碰撞”的运动员最多,说明大多数的颌面创伤是由于摔倒或与墙面、地面等碰撞,“与其他运动员接触或碰撞”的病例超过一半。因此,在预防手段的选择上,除了佩戴护具以外,还可以通过训练提升专项技术与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减少摔倒的次数与概率。此外,约1/3 的病例是由其他运动损伤导致的,即发生其他运动损伤之后,运动员无法维持身体正常且稳定的姿态,无法继续进行相应技术动作,从而导致跌倒、碰撞的发生。这意味着颌面损伤的预防不能仅从保护颌面部考虑,更应该从运动员整体运动损伤预防的角度出发。

内部原因中,由于“技术动作错误”导致颌面创伤发生的病例最多,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徐建武等,2007),表明冰雪运动各项目对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要求极高,技术动作难度大,动作细节较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排在第2 位,表明多数运动员发生颌面创伤时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或心理压力过大。因此,预防颌面损伤时要从饮食、休息、心理和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等方面对运动员进行帮助。

3.3 颌面创伤的预防手段

避免颌面创伤发生的较好方法为提前预防。目前,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法为学习相关知识(Davey et al.,2019)、佩戴专业护具(Black et al.,2017;Russell et al.,2010;Willick et al.,2017)和改进训练方法(Spörri et al.,2017)。

本研究发现,不同项目之间对颌面创伤知识掌握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颌面创伤知识具有一定了解的运动员较多,但了解程度不够深刻,非常了解颌面创伤知识的人数很少,不了解颌面创伤的人数超过1/2,少部分运动员表示会主动学习颌面创伤知识。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对颌面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也有运动员表示愿意接受颌面创伤相关知识培训,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练和队医应加强对运动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指导,调动运动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练和队医准备的预防内容方面,“优化技术动作防止相关运动损伤出现”占比最高,说明教练与队医更加注重对运动员技术和实践方面的保护与照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优化和完善技术动作的确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但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非常重要。预防运动损伤培训的有效性得到证实。Ettlinger 等(1995)的研究显示,20 个滑雪场的员工接受了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ACL)损伤意识培训,旨在教育滑雪者正确应对ACL 损伤情况。接受伤害预防培训的滑雪者膝盖严重扭伤率下降了62%,其他22 个没有接受伤害预防培训的滑雪场中,受伤率没有任何下降。因此,预防颌面创伤的知识培训及传授对于预防颌面创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行相关教育时,可以通过讲座、社交媒体、培训课程、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运动员了解和掌握各类颌面创伤知识。

有研究表明,眼镜、牙托、头盔和面罩在减少面部受伤风险方面具有有效作用。然而,不是所有从事高风险运动的运动员都采用佩戴护具这种安全措施,很小一部分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选择不佩戴任何护具。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项目的特点导致该项目运动员受伤概率小;另一方面,部分运动员为了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放弃佩戴护具。运动员不采取预防措施的原因可能还包括对损伤风险的感知程度弱、佩戴护具的舒适度低、缺乏风险意识及坚持佩戴护具的执行力(Black et al.,2017)。在护具的选择上,头盔是最常见的,排名第2 位的是四肢护具类,这也与调查中膝关节、踝关节、手指与手腕为发病率较高的部位相吻合。颌面护具方面,除了头盔和眼镜外,运动员对于其他护具佩戴较少。佩戴头盔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头部及颌面部有效的手段之一,并在冰雪运动中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Shealy et al.,2015),可以有效防止擦伤及挫伤等损伤。头盔的种类和形式还可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加以完善。另一个对颌面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的护具是牙托。佩戴牙托可以分散上下牙齿受到的压力,保护嘴唇、舌头以及口腔内的软组织避免受伤,以及牙齿和下巴免于脱位(Tuna et al.,2014)。通过对被试的调查,下颌骨、牙齿和软组织均为较容易发生颌面创伤的部位,佩戴牙托对于颌面创伤的防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佩戴护具可能存在舒适度的问题,接近半数的运动员表示佩戴颌面护具会令其感到不适,还有少部分运动员表示佩戴颌面护具会影响其运动表现,甚至还有运动员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运动表现或较好的舒适度选择不佩戴颌面护具。因此,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选择最合适、舒适的防护牙托,预防颌面创伤的发生。

训练方法的改进也是预防措施之一。尽管还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以证实其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直接作用,但是可以通过改进训练方法优化技术动作,提升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失误,间接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在改进训练方法的措施中,其次为“提升训练装备及护具质量和舒适度”的人数最多,选择“优化体能与身体素质训练”,这与运动员对护具舒适度体感差、技术动作错误为颌面创伤发生的重要主观原因的结果一致,表明要将现代的新型科学技术融入训练,提升训练质量,科学预防损伤。以雪上项目为例,目前比较成熟且流行的训练方法是以减少滑行风阻为主要目标的风洞实验,通过实验来检验身体姿势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从而优化身体动作、提升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Asai et al.,2017)。此外,还可通过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运动测量设备监督运动员的实时动作数据,监控动作过程,改良技术动作(Hirose et al.,2015)。

4 小结

颌面创伤是冰雪运动中发病率较高的运动损伤类型,本研究通过对颌面创伤的发生特点、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预防对策。在备战2022 年北京冬奥会过程中,要积极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提供符合项目特征的颌面护具并要求佩戴,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改进训练方法,优化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达到预防颌面创伤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护具颌面发生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电子护具对跆拳道竞赛的影响分析
岸上容易水里难
跆拳道电子护具改革对实战比赛观赏性提升研究
护膝紧身裤并非运动必备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