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区教研工作的挑战与思考

2020-03-01闫文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县区

闫文忠

【摘要】县区教研工作是提升县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新的教育背景、教育形势下,县区教研工作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体系不完善、教研方式不科学等问题,迫切需要直面挑战,寻找对策。

【关键词】县区;教研工作;教研员队伍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有质量”五个字,醒目突出,重如千钧。但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教育现实情况仍客观存在,既体现在生源差异与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也体现在保障基础教育质量重要支撑的教研工作方面。从笔者实际调研看,县区教研工作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体系不完善、教研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县区教研工作要直面挑战,寻找对策。

一、县区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县区教研员队伍建设存在巨大短板

县区教研系统“编在人不在”的被借调现象严重。根据调查统计,某市各县(市、区)在编人员为436人,被借调到县教育局其他科室、部门的达314人,占比达72%;实际在编在岗从事教研工作的为122人,占比仅为28%。各县区实际教研人员严重不足,且教研员学科分布不合理。县区小学学段基本只配备语文、数学、英语专职教研员,小学道德与法治基本无专职教研员;县区初中学段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中考学科,总体配备有专职教研员,个别县区、个别学科由学校教师兼任;县区初中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很少有专职教研员,多为跨学科兼职或学校教师兼职,甚至没有;县区高中学段普遍没有教研员。

(二)县区教研体系不完善

县区教研室在教学视导、教研活动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本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了较大的贡献,但县区教研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组合拳,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之间联动性不强,存在平台不广、深度不够、影响不大的情况。学校对教研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教研组建设重视度不够,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真正落实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在年级管理的制度下,一些教研组办公室长期空置,灰尘遍布,教研组建设不力,教研组、备课组应付检查式、做秀式集体备课较为普遍,集体备课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学校校级教研活动,多停留于校内公开课、青年教师比赛课等“个案”课堂展示,对日常常态课的跟进和提升关注不够,未能有效服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县区教研方式不科学

县区教研活动组织有待加强,部分县区各类优质课比赛选拔机制欠缺,教研员凭主观印象直接“点兵”现象较多,不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对优秀教师的选拔培养。在下校听课指导方面停留于日常个案听课指导,受限于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只能基于师生该节课的学习表现和表象,对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意志力等诸多要素无法深入了解,对于如何透过课堂40分钟的窄小样本抵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真实症结,并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持续给予教师、学生真实有效的帮助和提升,是迫切需要考量的问题。此外,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部分县区抓课堂教学改革流于表面,或课改方案未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缺少特色和实效,效果不明显。

二、推进县区教研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一)完善配备教研员队伍

县区教研室肩负着提升乡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当前现状,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日常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县区教研室,要配合教育局把规范办学行为抓在平常、嚴在日常、做在经常,不能不管不问、一无所知、放任自流。要加强对辖区学校教学的督查与指导,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帮助学校走上正轨;更要把主要时间与精力安排在教学研究与指导上,通过开展区域教研活动,校际教研活动,为基层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给予悉心指导,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区域教学质量提高切实做出贡献。

(二)实事求是调研,对症施策

县区教研室是全市教学工作的引导者,是全市教研的龙头,要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调研,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筹谋对策。要对本县区各校集体备课、作业批改、校本教研等教学教研情况,有清晰的掌握和了解,从而针对本区域教学教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典型性的问题、疑难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加强区域教研、学校教研的紧密协同,共同克服困难。各学科教研员要深入学校,了解学科教研组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更要加强研究学习,关注学科课堂教学前沿,根植一线教学,服务一线教学,切实为老师解决实际困惑,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科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三)创新教研服务工作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应成为县区和学校的自觉追求,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县区教研室所作为本县区教研工作的领军者,要增强教育服务的创新发展能力,要在做好常规教研的同时,创新教研方式,积极开展同课异构、联动教研、网络教研、慕课、微课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教研平台,进一步提升本地教育教学质量。

县区教研工作是提升县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新教育背景、教育形势下,县区教研室、县区教研员如何发挥专业支撑作用,需要思考,更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2]关于市县教研运作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6(07)

猜你喜欢

县区
大同市篮球赛事在县区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县区电视台如何借助融媒体平台高速发展时机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河北省县区农业投入产出弹性的空间计量分析
县区化学教研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县区基层干部职业焦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