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三洋坝金矿采选项目尾矿库岩土工程特性及工程适宜性评价

2020-03-01马杰

西部资源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价

马杰

摘要:三洋坝金矿采选项目位于陇南市西和县,位于西秦岭南侧的陇南山地,拟建尾矿库等级为三等,本次尾矿库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三洋坝金矿区大地构造属于秦岭造山带西段腹地,扬子板块北缘,南秦岭印支陆隆带之北,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本文对工程区地层、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地基土工程地质及尾矿库库区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尾矿库渗漏预防措施,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三洋坝尾矿库;岩土工程特性;工程适宜性;评价

三洋坝金矿采选项目位于陇南市西和县六巷乡花桥村三洋坝,勘察区位于西秦岭南侧的陇南山地,依据地貌特征和成因类型勘察区可分为侵蚀构造中低山、侵蚀堆积河谷两大地貌单元。该区属我国东西和南北地质构造结合、交汇枢纽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多期次、多旋回不同层次的构造演化,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尾矿坝的设计提供完整、可靠的地质参数和地质依据。

1.地层及岩性特征

据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揭露,尾矿库场地地层自上而下由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Q4d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4al+pl)及中泥盆统(D2g)构成。现按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第四系(Q4)

①含砾粉质粘土(Q4dl):黄褐色,可塑,中密,稍湿,主要分布在沟道左侧斜坡上,碎石粒径多在0.5cm~1cm,最大可见7cm,母岩岩性主要为板岩、灰岩等,含量约25%,表层富含植物根系,厚度2m~8.7m。②含碎石粉质粘土(Q4al+pl):黄褐色,中密-密实,稍湿,可塑,主要分布在沟道左岸,碎石粒径多在2cm~ 5cm,偶见漂石,母岩岩性主要为板岩、灰岩等,含量约20%,厚度1.6m~7.5m。③碎石(Q4al+pl):主要分布于沟道内,浅灰-灰色,稍湿,中密-密实,骨架颗粒由漂石、碎石组成,磨圆度差,级配不均匀,成分主要为板岩、灰岩、变砂岩,风化强烈,以粉质粘土及岩屑充填,骨架粒径一般在3cm~6cm,大于2cm的颗粒含量占总质量的50%~85%,其中碎石含量约30%,漂石40%,最大粒径约45cm,砂土及粉土含量较少,层厚1.0m~4.6m。

1.2泥盆系(D)

④强风化板岩夹灰岩:浅灰色,薄层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炭质等,岩体破碎,岩质软,局部段夹中层灰岩,可见石英脉,层厚6.4m~ 10.5m。⑤中风化板岩夹灰岩:浅灰色,薄层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炭质等,岩体较破碎,岩质软,局部段夹中层灰岩,可见石英脉,揭穿层厚11.5m。⑥微风化板岩夹灰岩:浅灰色,薄层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节理裂隙较不发育,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炭质等,岩质较坚硬,局部段夹中层灰岩,可见石英脉,未揭穿,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孔及物探揭示,其厚度大于50m。

2.场地地质构造

2.1断裂

经地球物理勘探3条剖面工作成果得知剖面控制范围及深度内地层岩性稳定连续,库区内没有断裂构造存在。详见物探工作报告。

2.2节理

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区内构造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本次勘察在坝址及库区进行了节理裂隙测量,主要发育两组节理,为剪节理,产状分别为:275°~290°∠42°~60°,337°~350°∠59°~70°,节理宽度多在1mm左右,1m内发育节理条数7~9条,贯通性较差,泥质充填。

2.3层理

勘察区多为薄层状板岩夹中厚层灰岩,层间结合性较差,偶见石英脉充填,表层风化强烈,倾向东南,产状多在155°~170°∠40°~55°,局部地段受褶皱影响,个别地段倾角有所变化。

3.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位于山区内的沟谷地带,地形切割强烈,山势较陡。该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两大类。

3.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1)河谷潜水。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区,赋存于河谷第四系砂砾卵石孔隙之中,水位埋藏较浅,一般小于5m,含水层厚度一般在2m~5m,渗透性属强透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差,一般多为SO4·HCO3-Ca型水,水质较好。

(2)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分布在斜坡残坡积物中,含水层呈不连续片状分布,含水层较薄,且含水层多泥质充填,一般为0.5m~2m,属中等透水含水层。

3.2基岩风化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千枚状板岩夹薄层灰岩地层中,构造裂隙带为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呈不规则状,厚度8m~10m,渗透性、富水性较差,属弱透水含水层,多为SO4·HCO3-Ca型水,水质较好。

本次勘察沟道内多数钻孔见地下水,水位埋深1.2m~ 8.8m,相应水位标高为1732.10m~1747.48m。

4.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结果,尾矿库坝基、库区未发现对尾矿库产生威胁的断裂构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该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小,坡面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相对较薄,坡面植被发育,在局部有小面积坡面泥流形成的可能,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崩塌、滑坡灾害。

尾矿库所在沟谷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但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区内的松散物质,库区属于基岩山区,坡面及溝道内能转化为泥石流所需的松散物质较少,且沟道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水流清澈,泥石流灾害发生易发性小,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T/CAGHP006-2018),综合判断该沟为非泥石流沟,不会产生较大的泥石流灾害,但应做好防洪措施。

5.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

5.1工程岩体分类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孔揭露及室内试验结果,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对场地内的岩体进行了工程岩体分级,其成果见表1。

5.2场地岩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场地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变形参数列于表2。

5.3地基土综合工程地质评价

①含砾粉质粘土(Q4dl):主要分布在沟道左侧斜坡上,厚度不均匀,分布不连续,结构疏松,力学性质与均匀性差,不宜做坝基础持力层。②含碎石粉质粘土(Q4al+pl):主要分布于沟谷内,中密,厚度不均匀,分布不连续,结构疏松,力学性质与均匀性差,不宜做坝基础持力层。③碎石(Q4al+pl):主要分布于沟谷内,密实,厚度较小,工程力学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可做拟建拦洪坝基础持力层。④强风化板岩夹灰岩:层位稳定,埋深较小,厚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拟建防渗坝的基础持力层。⑤中风化板岩夹灰岩:层位稳定,埋深较大,厚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能较好,承载力高,可做拟建初期坝基础持力层或下卧层。

6.尾矿库库区评价

6.1库区稳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及现场勘探结果,库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边坡稳定性好,库区岩性以薄层板岩夹中-厚层灰岩为主,第四系覆盖层相对较薄,无第四系活动断裂,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尾矿库建设。

6.2库区渗漏分析评价

(1)坝基渗漏。根据勘探和地面地质调查,库区南北西侧山体及谷底均揭露到基岩,鉴于坝址区南北封闭,谷底基岩基本上由相对不透水的板岩夹灰岩组成,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库区内无构造断裂发育。结合建筑物特征,通过坝基开挖,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后,库区渗漏主要为沿强风化节理裂隙通道的渗透。坝体伸入到基岩中风化层1.5m后,坝址就具有一定的防渗特性。

(2)侧向渗漏。坝址区位于沟坡地带,左右坝肩山体高差45m~50m,坡度25°~36°,地形条件良好,左坝肩覆盖层厚度5.6m~8.5m,右坝肩2.5m~3.8m,强风化层深约8.0m,两侧坝肩多为强透水第四系地层和中等透水的强风化板岩构成,加之本区气候湿润多雨,应防止坝肩绕坝渗漏或其他侧向渗漏问题。

(3)土的渗透变形。根据本次土工试验结果,库区内②层冲积碎石不均匀系数均大于5,颗粒级配不均匀,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G划分,区内②层土可能发生流土的渗透变形,应设计合理的水力比降,防止土体渗透变形的发生。

6.3库区防洪标准、洪水计算

三洋坝金矿尾矿库的等别按三等库考虑,依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其防洪标准的洪水重现年为50年~100年。

拟建三洋坝金矿洪水流量采用陇南地区经验公式:

故三洋坝金矿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12.32m3/s,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8.96m3/s。

7.尾矿库渗漏预防措施

由于拟建尾矿库为透水堆石坝,属于透水性坝体,坝址下游5km为花桥村所在地,一旦坝址区发生尾矿渗漏渗滤液对下游地下水影响较大。因此,坝前应采取人工防渗、截堵等措施防止尾矿水对下游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并应制定发生渗漏的应急预案。

修建尾矿库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对库区及坝体均进行人工防渗处理。要在库区内铺设粗砂、复合土工膜和粘土复合防渗层,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坝体内浸润线高程,并在堆积坝体内预埋排渗管系统。(2)库区运营期间,在尾矿库沟口及两侧邻谷的沟口布置监测井,随时检测水位、水质的变化及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发现污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

8.结论

根据地质调查、勘察,拟建场地内无第四系活动断裂,亦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物依地势而建,上部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层位相对稳定,综合评价: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本库区内场地土覆盖层厚度do为12.0m,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值330.2m/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本场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整体持力层分布不稳定,建议初期坝清除上覆第四系土层与强风化板岩后,将坝基放在中风化板岩上;左右两侧坝肩清除上覆第四系土层与强风化板岩后,将中风化板岩作为坝肩持力层。坝体修好后在两侧坝肩上下游做翼墙进行防护,以加强坝体的抗滑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甘肃省质矿产局.甘肃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

[2]于广明,宋传旺,吴艳霞,等.尾矿坝的工程特性和安全监测信息化关键问题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S1): 56-60.

[3]李家龙.广州市某酒店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J].西部资源, 2019(03): 101-103.

[4]邹国富,段富平,吴莉.某尾矿库场地岩土工程稳定性的初步评价[J].采礦技术, 2006(02): 33-36+39.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