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福屯隧道马头门施工工艺分析

2020-03-01陈斌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隧道

陈斌

摘要:隧道施工中,若遇到各种设备房与隧道主洞交差较为复杂的情况,采用马头门施工工艺能较好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洞体稳定安全。文章结合永福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马头门施工工法及其优点,分析了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隧道;马头门;超前锚杆;施工工艺

0 引言

考虑到消防安全的必要性,公路隧道常常设有人行及车行横洞,用以在紧急情况下引导人与车及时疏散所用。横洞与隧道主体连接处,形状与马头极其相似,故名为马头门。马头门由于其结构型式特殊,与隧道标准段施工方法有较大差异,在隧道施工中属于重要的节点工程。

1 工程概况

永福屯隧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以南山岭中,其中永福屯隧道进口端右幅桩号K61+192~K63+000,长1808m,左幅桩号ZK61+220~ZK63+015,长1795m。该隧址区属构造溶蚀峰丛洼地、谷地地貌区,隧道通过地段地面标高在339.00~728.00m之间,相对高差约389.00m,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山坡坡度较陡,隧道最大埋深约301m,洞轴线进口走向方位角约262°,洞身段走向方位角约289°,出口走向方位角约282°,单幅隧道净空11.0m×5.0m。隧址区出口处于一稍缓斜坡上,坡度约15°,坡向约296°,未发现失稳前兆及会引起失稳的环境因素等。

本工程包含7个人行横通道和8个车行横通道,以及地下风机房联络通道、送排风通道、运输通道和逃生通道、降压变电所通道等,均需要进行洞门破除施工。洞门施工处理不当易导致交接面失穩,形成坍塌事故,因而如何同时进行如此多的洞门破除施工是本工程的控制性节点,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本标段洞门施工采用马头门施工方案。

2 主要施工工艺

(1)对比地勘报告及施工图,核对隧道所在围岩类别,并按照施工图要求打设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先施工放样,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位置,准确标出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的位置。小导管采用80mm的花管,壁厚4mm,沿掌子面间距40cm进行施打,每根长5m;超前锚杆采用直径22mm的HRB400钢筋,沿掌子面间距30cm进行设置,每根长5m。

①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在横通道工作面开挖前,沿掌子面的轮廓线施工带孔小导管,目的在于通过小导管上的开孔,利用岩体内部压力注浆使其固结稳定,一般此加固范围在0.5~1.0m左右。加固完成后方可进行接下来的工序。

a.小导管采用80mm的花管,壁厚4mm,压入围岩段的端头进行焊接封闭,并使其形成尖端状态,方便其进入岩体内部。

b.注浆采用水泥浆,其水灰比控制在0.8:1~1:1之间。

c.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内,或预先采用钻机成孔,然后置入小导管。检查导管内有无充填物,如有充填物,用风管吹出或掏钩勾出。

d.水泥浆搅拌均匀,注浆终孔压力控制在1~1.5MPa,导管注浆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每根导管总进量应在30L/min以内。

②超前锚杆施工工艺。

在横通道工作面开挖前,沿掌子面的轮廓线施工超前锚杆,锚杆本身像钉子一样,将开挖扰动的松散岩体钉在深处稳定坚固的岩体上,使其协同受力[1]。因此,超前锚杆施工的关键工艺是注浆是否密实,能否将松散岩层与稳定岩层较好地结合起来。

a.根据施工图纸,准确定位出锚杆所在位置,做出标记。

b.在钻孔操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到手持风钻,通过长短钻杆的相互配合来顺利钻孔,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钻头直径,令其比锚杆直径大15mm左右,移动钻孔台架至施工面,由专业施工人员对钻机进行操作,同时掌钻,将钻杆推进。在掌钻的同时,对准眼位并控制好钻孔方向。钻研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先使用短杆后使用长杆,以加强钻孔质量控制。

c.成孔后,对孔位重新核实,并探查孔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对孔内进行清理,确保孔内无杂质。采用人工安装或机械安装方式,将钢筋放置入孔中,并及时安装对中支架及止浆塞等附属物。

d.之后进行注浆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全粘结锚杆施工,对孔内适当进行返浆处理。带锚杆浆液凝固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拉拔力测试,满足要求后,及时封锚。

(2)根据开挖施工示意图进行挖土施工,按分区工序严格执行,并缓慢破除开挖范围内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留存工字钢架。

(3)为保证马头门的拱顶稳定,需设置马头门暗梁。根据本次洞口设计尺寸采用如下方法:沿马头门上方设置6根22mm的钢筋内外两侧焊接,钢筋间距为15cm。梁周主筋需进行箍筋加强,根据计算,采用8mm的钢筋弯成矩形,每一箍间距为25mm。钢筋间均采用焊接处理,焊缝密实饱满,形成一道高30cm、宽24cm的暗梁,同时安装22mm药卷固定锚杆,然后喷射混凝土覆盖,在马头门上方形成一道支撑,防止在切割工字钢架时造成的隧道正洞拱顶下沉。

(4)切割开挖范围内的工字钢架,形成侧向开挖通道。应注意及时在暗梁下方架设洞口工字钢架托梁,托梁与切割后工字钢连接,并用竖向支撑将拱顶托梁落地,形成较强的刚度用以支承上覆压力。如图1所示,架设工字钢架托梁及竖向支撑,同时采用锚杆加固。

(5)爆破开挖2m后,施以后续洞室初期支护,再继续洞室开挖。

3 施工质量控制

3.1 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喷射施工中,应保证作业的连续化,并且与强度、厚度及岩面粘结力方面的设计要求相符合。开挖后初喷混凝土,复喷过程中需结合掌子面地质情况和一次爆破药量,进行分层次、分时段的喷射作业,保证支护能力良好,并控制好喷层厚度,喷射混凝土终凝后3h内不可开展爆破作业。

(1)喷射作业时,应保证喷头与受喷面垂直正交,并保持有一定的配设间距。喷射应自下而上进行,切忌断喷及移动速度较快。当岩面超挖形成凹面时,应清理干净并先将凹面喷平[2]。

(2)喷射施工应分层进行,务必确保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完成,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喷射。若间隔时间较长,再次喷射前应采用水枪将表面清理干净。

3.2 锚杆施工质量控制

(1)为确保操作的规范性,需要进行力学试验和工艺试验,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锚杆。

(2)就锚杆的组成情况来看,包括杆体、垫板、螺母等,基于设计要求来确定锚杆材料品种,并从外观质量、抗拉强度、加工锚杆杆体尺寸这几方面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在外观质量检验过程中,要确保杆体直径保持均匀且一致的状态,不可出现锈蚀或者弯折。在抗拉强度方面,需要确保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相符合。对于加工后的锚杆杆体尺寸,需要与设计要求相符合,车丝部位不可出现偏心的情况。对于焊接件来说,焊缝表面不可出现缺陷,比如裂纹或者焊瘤等。

(3)在初喷混凝土之后方可开展锚杆施工,锚杆垫板基面需保持平整,以便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4)锚杆钻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施工前需先根据施工图纸准确定位锚杆位置,孔位允许偏差为±150mm;

②钻孔施工时,应多次复核其余围岩面的交角,确保其正交入岩;

③一般而言,钻孔直径会比钢筋直径大,因而成孔时需确保孔洞足够进行钢筋插入施工,且满足其他配件如对中环等配套;

④钻孔入岩深度需满足设计要求,并在成孔后及时清理孔底,确保注浆施工时孔底返浆不带杂质。

(5)局部进洞段落根据地勘报告,围岩岩层定性为软岩,锚杆施工时需控制注浆压力,防止松散岩体因压力过大形成块体脱落。必要时可采用较小的压力进行二次注浆,确保注浆的密实度及粘结强度。这样施工后的围岩强度较高,确保了未来的行车安全[3]。

(6)锚杆施工完成后,需及时封锚。封锚时应注意检查垫板是否按照设计进行安装,其对锚杆拉拔力检测起到重要影响。

3.3 钢筋网施工质量控制

(1)钢筋网材料采用HPB300钢筋,直径8mm,网格间距为200mm×200mm,每两片网片需搭接1~2个网格,并确保焊接质量,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2)铺设钢筋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贴近围岩表面先进行一层混凝土喷射,待其初凝后,再铺设钢筋网;

②钢筋网注意控制大小,确保其能贴合隧道轮廓线,搭接处应注意起伏度的控制,并确保与受喷面的间隙≤3cm;

③钢筋网端头需与超前锚杆及其他支护钢材料进行固定连接;

④初始喷射时,需确保喷头到喷面距离小于常规喷射距离,增加其挤土效果,确保初始混凝土与钢筋充分结合密实,防止脱空;

⑤若噴射压力较大造成围岩局部块体脱落,则需及时清除,并重新喷射混凝土。

3.4 钢拱架施工质量控制

(1)钢拱架施工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整理,避免残渣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检查围岩岩面是否有凹坑等,如存在则需先行用混凝土填平。钢拱架脚部需特殊处理,使其能牢固地固定在围岩上。

(2)钢拱架平面应严格与隧道中线正交,复核其倾斜度,确保其≤2°。

(3)钢拱架施工时,应注意使其与围岩较好地紧贴闭合,复核满足要求后,再进行钢拱架与超前锚杆的焊接施工。每两榀钢架之间根据设计图纸,需设置纵向连接钢筋,确保其整体刚度。

(4)复核钢拱架施工满足设计要求后,需第一时间喷射混凝土,确保钢架全部被混凝土包裹,[JP+1]形成均匀的良好整体。喷射一般从拱脚向上喷射,拱脚处喷射需注意质量的控制。钢拱架保护层厚度按设计不得<4cm,如不满足,需剥除部分重新进行喷射[4]。

4 结语

(1)隧道施工中,若遇到各种设备房与隧道主洞交叉较为复杂的情况,优先采用马头门施工工艺,其能较好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洞体稳定安全。

(2)马头门施工时,应注意控制工序,务必在超前锚杆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马头门暗梁施工,最后进行支承钢架切割拆除。施工期间应注意监测拱顶下沉,确保马头门施工期间不会引起其他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

(3)马头门施工质量需严格控制,根据设计的支护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主要控制点需根据文中所述要求严格控制,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蒋青青,黄晓阳,周 恺,等.复杂条件下地铁隧道马头门施工技术与监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s1):2858-2865.

[2]王福恩,张付林.地铁竖井横通道破马头门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09,16(3):54-55.

[3]姚文花.地铁暗挖隧道马头门施工技术[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4):100-104.

[4]张 东.城市地铁马头门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隧道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艺及其控制管理探究
山区峡谷大跨径桁式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浅析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地铁信号系统车站施工工艺研究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重点及施工工艺探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最长隧道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路基路面压实施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