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

2020-03-01张洋叶安强

西部资源 2020年4期

张洋 叶安强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对贵阳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进行分析。将其工程概况作为出发点,从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均匀性等角度出发,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分析。同时,提出符合贵阳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措施,为该地基基础类型的稳定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选择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势头普遍比较良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可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地势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区域的危险性比较高,所以在建设时,必须要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建设效果。由于超限建筑软岩地基本身就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对与其相关的基础类型进行选择和利用的时候,就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1.工程概况分析

在对贵阳进行地质条件勘察的时候,想要建设的贵阳恒大滨河左岸项目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与兴义路交叉口北侧[1]。该位置的交通具有非常便利的特征,如圖1所示。

在对该项目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该项目的总用地面积是积106700m2,总建筑面积643500.83m2。同时,由于该项目所处路段的交通非常便利,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与周围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之后,打算将该项目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包括首期地块、18至12地块以及18至11地块。在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时候,发现考察的范围是12#楼,在这一基础上,与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资料进行结合分析之后[2]。发现该项目打算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建设:地上层数为34F,地下室层数为-2F,建筑高度为199.80m,单层高度为5.00m~6.00m,-2F地下室高度为11.00m。除此之外,该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想要利用剪力墙或者是框架的结构方式来进行建设,同时还会选择利用桩基的形式。在经过实地考察和统计结果可以得出,预计的桩基基础在其中的埋深通常情况下会大于3.00m,独立桩的桩基基础埋深在经过统计分析之后,确定小于3.00m[3]。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基础对沉降或者是差异沉降具有非常敏感的特征。所以在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将项目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具体的项目工程特征表如表1所示。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1气象水文

在对该项目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对一些自然气候因素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这些都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在分析时,可以将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DBJ22-01-89)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由于该地区本身属于北亚热带地区,所以冬春半季节会呈现出半干燥的气候状态,而在夏季则会比较湿润。与此同时,没有非常寒冷的冬季,自然也没有非常炎热的夏季,该地区的四季相对比较分明[4]。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15.3℃,最冷月1月平均4.9℃,最热月7月平均24.0℃,极端最高39.5℃,极端最低-7.8℃,年平均降水量1174.7mm,集中于下半年;年平均风速2.2m/s,全年以NE风为主,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风,>8级的风日数8天,静风频率为38%,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日照数为1420.0小时,全年积雪深最大达8cm,年无霜期261天;全年平均雾日数9.1天。

在对该场地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明确提出该场地内已经没有任何河流地表的水体存在。与此同时,现场的场地内部分基坑已经被开挖,同时仍然处于低洼的状态,基坑四周通常情况下,都会以中风化泥质白云岩为主。在此时如果大气降雨处于整个基坑内的时候,那么整个消散速度就会异常缓慢,同时还会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盆池效应”[5]。除此之外,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不难发现在基坑内的时候,如果是雨天特别是大暴雨天气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直接导致大面积的地表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那么在后期势必会对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或者是持力层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6]。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应当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排水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这样才能够将基坑内的积水迅速抽出去,排放到其他地方。

2.2地质构造

在对该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对建设地的地质构造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如果在地质构造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势必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质量。该项目想要在马王庙向斜北部进行建设[7]。该地段正好处于一条与东西逆断层相对应的北面,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断层构造的破坏影响,所以向斜本身缺乏完整性和有效性。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在场地的附近并没有任何断层通过,与此同时,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z)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岩体节理发育,多充填泥质,场地附近基岩的露头显示,基岩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98°∠20°。拟建场地具体的地质构造见图2。

2.3不良地质现象

为了保证对贵阳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最大限度保证该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勘察,保证最终的勘察结果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8]。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分析之后,各个钻孔在遇到溶蚀洞隙的时候,与其相对应的垂高、填充物等情况如表2所示。

在与上表中的内容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将该场地的岩溶洞隙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如下所示:场地上已施工的90个钻孔,其中9个钻孔遇溶蚀洞隙,遇洞率为10%,结合场地局部相邻钻孔基岩面在2.00m~5.00m之间,岩溶裂隙或串珠溶洞发育深度<20m,综合判定拟建场地为岩溶中等发育。

3.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

3.1场地稳定性评价

为了保证该项目可以顺利开展,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质量,在对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之后,确定该场地当中没有任何断层通过。与此同时,场地周边还没有任何滑坡、泥石流等各种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现象[9]。由此可以看出,场地本身的地层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无论产状或者是场地本身都具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

3.2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1)土质地基均匀性评价。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经过实地考察结果可以明确看出该地区的素填土的结构相对比较松散。与此同时,厚度在其中的整体分布处于严重不均匀的状态,所以其自身的均匀性普遍较差。

(2)岩质地基均匀性评价。该场地下伏基岩属碳酸盐岩石,岩溶洞隙为制约岩质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对均匀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会选择利用钻探揭露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场地的局部地段岩溶通常情况下会呈现出中等的发育状态,同时溶洞当中都会被粘土所填充,如果是处于自然状态下,那么其自身的稳定性就会比较良好。通常情况下,岩溶会将基岩的浅表型溶蚀洞隙作为其中的主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是利用桩基,那么与其相对应的溶洞顶板的厚度一般都不会超过5.00m。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之后,发现在实践中如果增加荷载,那么其自身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差,所以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地基或者是基础的处理。在处理时,需要将建筑物基础放在溶洞的底板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具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10]。除此之外,场地内局部的地段对应的岩土在混合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其自身遭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地坪底板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3.3地基稳定性评价

(1)土质地基稳定性评价。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场地的土质地基主要是素填土。土质地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任何人工洞穴等现象。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其发现素填土层本身的结构相对比较松散,同时其自身的厚度分布处于严重不均匀的状态,久而久之,其自身很难满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荷载提出的个性化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土质自身的地基稳定性普遍比较差。

(2)特殊性岩土评价。特殊性岩土主要是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场地内的岩土是素填土。这种类型的土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由碎石块与少量粘土相互组合而成。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碎石块粒径的整个范围控制在20m~500m之间,同时杂质含量在其中也可以达到80%以上。除此之外,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新近的填土,这些填土本身的堆填时间一般在3年以内,同时在结构方面也比较松散,所以无法实行自重固结的操作。除此之外,在对这些特殊性岩土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时候,明确看出素填土当中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土洞或者是一些人工洞穴。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素填土本身的结构过于松散,同时厚度分布缺乏均匀性和有效性,很难满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荷载提出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在对贵阳超限建筑软岩地基基础类型进行选择和具体建设的时候,要与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该场地本身并没有出现任何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该场地的整体稳定性比较良好,比较适合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的建设质量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军.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J].居舍, 2019(26):81.

[2]王昆旺,李永华,王敏泽.某病害地基的原因分析与加固方法应用研究[J].工程勘察, 2019, 47(09):38-43.

[3]邸振.軟岩岩土填筑高速铁路路堤施工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9, 46(16):157-158.

[4]刘会桥.粉喷桩在水闸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8):112-114+118.

[5]杨远杭.不同标准建筑地基承载力检测比较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19, 46(14):153-154.

[6]赵长想,王天文,张彦双,魏明越,孙国旭.岩土工程特征对地基基础方案的影响——以“万晟·金地公馆1~10号楼及地下车库”工程为例[J].四川建材, 2019, 45(02):68+70.

[7]何娇.高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8, 15(29):119-120.

[8]王斌.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8(40):236-237.

[9]蒋慧超.溧阳市某施工场地桩基础施工方案评价及工艺控制要点分析[J].地下水, 2018, 40(05):154-156.

[10]韦俊嵋.高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J].绿色环保建材, 2018(0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