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古典诗词阅读教学:音、景、情

2020-02-28胡美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阅读教学

胡美华

【摘要】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其美妙的节奏与韵律;在想象与联想中鉴赏其优美或壮美抑或凄美的意境;在反复品鉴中感受作者寄寓文本中的丰富情感等。

【關键词】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耳醉其音;目醉其景;心醉其情

在五千年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天空中,古典诗词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初中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书面载体之一,遵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项中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指导,入选了源起于四言为主的“诗三百”中的《关雎》与《兼葭》及后世的乐府诗、歌行体、五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词、曲等古代诗词。其中,每一个古典诗词文本都成为我们借此穿越时空、一睹古代文人风采、领略古代文人情怀等方面的艺术载体。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文学艺术体裁,有其节奏感强、画面优美或壮美抑或凄美、情感丰富且美丽等艺术特点。所以,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有别于散文与小说的文学艺术载体,有其独特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诵读——耳醉其音

自《诗经》开始,古典诗词是为吟唱而制作的。现存的古典诗词,唱法虽然早已失传,只能诵读,但是诵读起来,仍具有非常强的音乐感。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均可以与音乐节奏中的2/4拍、3/4拍、4/4拍相对应。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4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4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4拍。诵读时,只要依据节拍而读,便能产生悦耳的节奏感。此为其一。其二,古典诗词讲究内部的音律也即平仄错落,以此产生音调层面的抑扬顿挫之美。中国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他三种音调均有高低变化,所以称为仄声。古代诗人有意让这两类声调在古典诗词文本内部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目的在于使其音调不仅显得不单调,还能显得错落有致与多样化,诵读起来,可以产生一种“声调铿锵”与平仄谐和之美。比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其平仄错落为“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从而导致用普通话判别古典诗词文本中的平仄会有错误。但其参差错落之感还是存在的。其三,韵脚的使用,给古典诗词文本增添了音韵之美。古典诗词讲究偶句押韵,偶句最后一个字叫韵脚。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分别为“前”“悬”“年”“边”,韵母均为“an”。其四,古典诗词文本讲究内部结构中的对仗与工整,如此,可以让其产生强烈的节奏美。比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领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均对仗工整。据此,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时,应引导学生学会停顿,准确把握其节奏,读出文本中的平仄,吟出文本中缓急相间与高低起伏的声调和层层深入的情感,以此发现与感受其节奏美、韵律美等。

二、想象——目醉其景

在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中,诵读与想象、联想是孪生姐妹。古代诗人把自己丰富的想象与所见、所感之景完美地结合起来,经过提炼、集中、概括和熔铸,勾勒出新的图景,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形象,继而完成古典诗词文本的创作。可见,诗人感物,联类无穷。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合理想象,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陶醉于文本美丽或壮阔抑或凄美的画面中。以阅读教学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为例,笔者曾经如此引导学生充分鉴赏文本中描绘的凄美荒凉景象,收到了预期“目醉其景”的阅读教学效果:

导语:同学们,有人说:阅读理解古典诗词的过程,就是跨越时空与古代作家进行对话的过程。现在,让我们走进元代秋思之祖马致远的名作——《天净沙·秋思》文本,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好吗?(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一边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故乡的云》,一边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反复诵读这首千古名作。

引导学生借助文末注释理解文本大意。

出示下列思考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究:

1.文本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有何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2.从文本景物的描绘中,你的脑海里或者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

3.文本前三句排列的九种意象,有强烈的画面感,是一幅精美的深秋夕照图。(多媒体出示相关画面的图片)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漂泊的孤身旅人,在秋风萧瑟的黄昏中,看到画面中干枯的藤蔓、苍老盘曲的古树、黄昏时栖息树上的乌鸦、黄尘飞扬的苍凉古道、因旅途劳顿与饥饿而瘦骨嶙峋的坐骑……这时,你会产生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请学生饱含深情,再齐读一遍课文。

三、感受——心醉其情

教学古典诗词文本,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透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在跨越时空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继之,用自己的声音去复活作者的声音,为诗人“代言”。此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下面以教学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谈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是怎样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距离,消减古典诗词文本内容、形式等方面与现代语言的差异,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丰富情感,达成心醉其情的阅读教学目标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陈子昂是初唐时期一位颇具个性色彩与颇具政治才能但却命运多舛的诗人:他曾因党政之争遭受牢狱之灾,其政治抱负屡遭打击,可谓壮志难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他抒发自己压抑已久的孤寂悲愤之情的代表作。

学生自由诵读文本,借助文末注释了解文本大意。

多媒体出示下列思考题供学生探究:

1.请问:文本中的“古人”与“来者”分别指什么人?

2.作者为何会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慨叹?

3.“悠悠”一词,作何解释?在文本中的作用如何?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画面。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二句营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上述诗句的理解。

6.文本中涉及了哪个典故?有何用意?

7.填空:这首凭今吊古感遇诗,是作者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历史史实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鉴于此诗作于平定契丹叛乱之时,所以,其中也隐含了作者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之情。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古代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情感,是古代诗人借助声音——吟唱为表达形式的艺术载体,所以,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途径感知其节奏缓急、抑扬顿挫、平仄变化所带来的韵律美,通过想象与联想再现文本中描绘的优美抑或壮美抑或凄美的意境,通过探究与品鉴,感受作者蕴含于文本中的欢快抑或愁苦、春风得意抑或怀才不遇等丰富情感,以此达成耳醉其音、目醉其景、心醉其情等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淑惠.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策略应用探析[J].名师在线,2019(2)

[2]魏丹丹.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5)

[3]张本良.披文入情 知人论世——《登幽州台歌》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0)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