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业财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0-02-28杨胡秋月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业财管理系统

■杨胡秋月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会计在实践应用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单位通过财会软件实现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重心也从会计专业技能,向业财一体化方向转移,一个只懂财务不懂业务的会计人员是很难再在工作岗位上有所突破的,因此高职教育中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规划,也更倾向于将财务链与供应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一方面丰富了财会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息管理能力。

2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在课程教学上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旨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优秀人才,财会类专业中的核算业务在受到信息化冲击的情况下,在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养方案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改善。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信息化课程规划不明确

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还是主要依托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开展,对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还处于不熟悉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在接收信息方面会存在难度。另一方面信息化内容的侧重点放在软件操作上,课时量也经常在变化,课时量过少不能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流程,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勾稽关系,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分裂开来,无法统筹兼顾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课时量过多会占据其他专业教学的开展,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需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掌握财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就需要对每个课程的规划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规划课程时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2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会计行业发展领域越来越注重业财融合,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也旨在通过学习财务软件应用,将会计相关知识与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业财一体化的含义,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方案中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侧重点还是在财务链,对于供应链的教学内容安排并不合理,这与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要求相违背,因此在进行供应链教学时,学生容易忽视业务流程的重要性,进行实操练习也只是对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完成作业后很少会花时间用于思考背后业务的逻辑关系,使得学习与应用割裂开来,影响教学效果。

2.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单一

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在课程规划中是以理论为主,操作为辅,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财务业务在企业中的实施流程,以便在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经济业务处理时,能够系统性的掌握各个子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更注重实际操作,为了操作而操作,忽略了实践操作背后的业务逻辑关系,对照课本的实例业务照猫画虎,在面对一个新的业务就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演示实际操作占主导地位,学生们的参与感较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在于考核方案还是基于传统的平时分与末考分相结合,过程控制占比较低,平时分来源于考勤和平时作业,末考分数占比大多在50%以上,使得学生把重点都放在期末考核上,对于平时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能力培养也稍显不足。

2.4 师资团队业务经验不足

目前教授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师团队在业务方面的经验并不是很多,甚至很多教师并没有在企业或单位工作过的经验,虽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应用能力,这不仅导致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误导学生,发挥空间就仅限于课本上的实例,难以处理除课本以外的实践案例,这也局限了学生们的拓展发挥;而且对于这类信息化财务软件的操作,一些教师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解决软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

2.5 会计信息化课程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行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性人才到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资源至少需要专门的ERP软件机房、配套的教学软件、数字化课程资源、实训基地等。但受到经济条件、资源配置因素,高职院校在其投入往往受到限制,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限制了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1]。

3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3.1 明确课程规划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要想有效的开展业财一体化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既要满足学生对财会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综合素质能力。结合相关竞赛和社会人才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规划的培养目标。另外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需要有一个专业理论知识铺垫的过程,因此在开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务清缴等方面的理论课程,让学生有一个理论基础的框架,在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时,能够与之前所学习的理论相呼应,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方便理解每一项业务背后的各个模块间的逻辑勾稽联系。在本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知识拓展,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根据业财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课程内容需要将财务链与供应链相结合,真实模拟出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运行流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实操环境,帮助他们理解业财一体化的深刻含义,掌握财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为体现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教训内容财务链部分需要包括总账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联系之前所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对应软件操作加深理解;供应链部分包括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等,将企业供产销模块通过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店日常经济业务运作,为以后走上会计岗位打好基础[3]。

3.3 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考核方案

目前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重操作而轻理论,使得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演示而学生模仿,学生也要善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模式时,以教师引导为主,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配套的上机实践操作互相穿插教学,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完成教材的实操练习后,再加上一个拓展练习,一方面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为达到教学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需要结合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特征,除了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考试以外,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例如利用信息化工具超星学习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能作为考核要点,可以让课程教学更全面更丰富[2]。

3.4 加强师资培训,优化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是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是日新月异的,所以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吃透教学内容,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首先需要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前沿的各种学术交流会,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为老师们多提供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实操经验,实际接触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流程,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为创新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学校应该丰富教学团队成员,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拓展教学,交流经验,指导工作。

3.5 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资源配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课程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业财一体化教学效果。会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教学资源,为满足课程教学,高职院校可根据课程规划和培养方案,合理安排配套的实操机房,并调查目前企业中使用的功能较为齐全,利用率较高的一些财务软件,结合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演练,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更适合本校学生用来学习拓展的数字化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而且学生学习训练也不再仅限于机房课堂。然后是实践资源,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会计信息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让学生真实参与到企业业财融合的实施过程,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企业也能从高校中吸纳优秀人才,创造价值,实现双方共赢。

4 结 语

高职院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面对目前的现状问题,这是必须要跨过去的坎,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出原因所在,进而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教学成效显著的一条道路。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业财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分析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运用
探析财务软件在企业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