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2020-02-28全丹丹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全丹丹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引 言

为了使我国经济更均衡的发展,我国将经济发展模式由速度发展改为质量发展,为了顺应号召,顺利发挥带头作用,国有企业应该审视自身,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在其改革创新过程中,国有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方面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只有深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相关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并实现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

1 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当前的时代背景不同,企业发展的重心和环境也大大改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管是在内部职工本身的管理上,还是人力资源相关的培训、招聘等各个工作,以及企业内的晋升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也意味着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此时的企业了,急切转变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是其发展的关键。

1.1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并不是特指的某一家国有企业的问题,而是相对于其他发展行业来说,所有的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方式也逐渐在改变,其中,大数据、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人事管理观念产生了冲击,紧接着,人事管理的方式也亟待优化。相比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人事管理要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1.2 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前的管理制度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并不匹配。举个简单的例子,薪酬激励机制未体现市场竞争力。受原先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国有企业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僵化,采用的薪酬激励方法也大多为隐形福利、员工持股等,激励的效果不太明显,并不能完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国有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下降。另外,干部管理制度机械,国企干部市场化选聘机制不足,任职期限导致干部归属感不强,这也间接从侧面降低了干部的工作热情,无法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

1.3 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在之前的发展模式中,国有企业是诸多人才争相进入的地方,而在目前的发展情况当中,却出现了企业内部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因为国有企业仍然遵循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使得员工的职业规划与个人规划并不能实现,除了个人职业规划方面的不合理之外,公司内的激励机制不到位、薪酬结构单一、决策程序慢等,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其中不乏已经做到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量为1/4。如果国有企业再不更新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引进新鲜血液,那么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必定堪忧。

2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路

2.1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结合了用人范围内多个方面的考量,若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首先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不仅指的是管理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包括各种品质建设、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现在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国有企业也应该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用更加先进科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合理诉求,激发员工的自身创新意识,在督促员工进行自身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使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现有的社会需求相符合。其次,管理者要自身的定位进行创新认知,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将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来对待,而不是刻意与人为难得工具,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使其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而提供助力。

2.2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后,部分国有企业当中渗透民营资本,对国有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国有企业打破陈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干部管理机制等,加强对员工的全面激励工作,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入手,注重眼前的同时也考虑未来,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勇于探索,务必通过提高薪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来推动人力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对一般情况下的干部实行市场化管理,提高人才之间的竞争性,建立新时代下的企业用人机制。最后,创新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来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 优化科学用人机制

上文提到适用于一般干部的情况,还有党管干部,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用人选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以此来激发优秀人才活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监督体系,国有企业不应该简单的参照政府公务员的考核体系,也不应该直接照搬企业的考核体系,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取两者长处,共同融合成一套新的有用的体系为自身所用。

2.4 塑造良好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企业文化氛围,使其为企业建设提供引导作用。部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瑕疵,出现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突出自身特色,放眼望去,大同小异。良好的企业文化应既要尊重员工个性的差异性,将员工的优势与岗位需求相连接,又要具有强烈的思想引导力度,推动员工和企业向着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国有企业要通过创新文化理念和文化体系,坚持人性化管理,引导干部和管理者创新发展,真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3.1 培育市场化导向的人力战略

国有企业虽然有别于民营企业,但其仍然处于市场环境之中,受到市场压力,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加,必须要意识到市场化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国有企业必须要聚焦人力战略,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创新,促进人力资源发挥其最优价值,为企业发展而作出贡献。在国企的发展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国企的竞争能力,发挥其带头作用,必须要增强国企的创新能力,不断强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国企的发展关键在于给客户带来价值,给自身带来利益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壮大自身,促进企业内部和员工的双重发展,若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打造一支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不断开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工作思维,通过外部环境氛围的改善,来促进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改变。

3.2 实施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

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一改过去只重视KPI或者是相关指标的情况,更多的去注重员工的贡献价值,根据员工的全面发展情况来看待事情本身,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其次是人力资源的考核机制。为了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能够发挥到最优,除了完善国企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绩效考核机制之外,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绩效考核的内容与结果与员工个人的利益、精神荣誉等挂钩。

3.3 创新培训制度

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范围,完善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促进员工全面水平素质提高,实现发展。除了采取传统的讲座、演讲等形式,还可以创新培训模式,采用其他有效的培训模式,对培训产生疲沓心理。比如过去大部分企业会采用专题讲授的培训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聘请名师,或者有经验的成功人士,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其类似于教育行业的填鸭式教育,员工能够接受到的知识内容有有限,培训作用也非常有限。在新时期下,可以采用案例培训、训练式培训、诊断式培训、咨询式培训、主题式培训等,创新培训的模式,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拓宽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在原有的培训内容基础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3.4 利用数据化平台搭建人才体系

坚持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听之任之放之,而是在制度的保障下,给员工以家人的温暖,进而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借用大数据平台搭建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新鲜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是现有人才的培养。通过完善国企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为了更好的实现专人专用,以招收大数据人才为主,引进高质量的新鲜血液,提高企业内部应用大数据的整体能力,通过大数据人才的融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关于现有大数据人才的培养,除了在培训模式、范围、机制方面下功夫,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此来提高现有人才大数据应用水平,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利用大数据搭建员工发展平台。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极大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企业要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给员工以充足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企业完善相关的晋升标准,提高晋升标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才能优先。

4 结 语

当前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关键都在于人力资源,尤其是国企,不仅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发展也起着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若想继续维持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内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有效价值,才是国有企业的长久发展之策。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