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

2020-02-28奚海燕

经济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能力

●奚海燕 梅 梅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工从城市返回家乡创业、建设美丽家乡的积极性。返乡农民工大多在城市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资本,若能积极引导他们返回家乡创业,将他们在城市务工积累的经验、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经验应用于农村农业生产实际,必将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当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助推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地区扶贫减贫工作及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精准扶贫带来实效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效地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从城市返回家乡创业,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与普通农民相比,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快,具有较强的思维创新意识,这些都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深厚的乡土情结能够促使他们扎根农村,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将在城市务工积累的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带回农村,并积极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部分农村地区现有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大多是延续传统的农耕劳作与生产。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就必须对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返乡农民工从城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理念及市场信息,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及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及新兴产业,为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平台。推动了农村地区产业转型与调整,改变了原有传统农业占主导结构的格局,促进了农村地区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农村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要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开辟城乡一体化的新途径,离不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他们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力军,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他们的创业活动,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在创业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立项、建设、经营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资本、技术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为农村的转型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新的城乡格局的确立。因此,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城乡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不足

(一)创业意识淡薄,创业主动性缺乏

受传统的价值观念及小农思想影响,部分返乡农民工安于现状,不愿意接触新事物,缺少创业激情,创业意识淡薄。在城市打工的经历虽然激发了他们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但受传统的小富即安、乐于满足现状的思想桎梏,容易只考虑眼前利益,安于现状,寻求安定,不愿意冒险。很多人都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从城市返乡的,只为解决返乡后能“有事做”,并没有明确的创业意愿。“打工经济”的思维定式使他们更习惯于以简单的劳作赚取收入,缺少自主创办企业的思维。

(二)受教育程度低,创业经营理念不足

虽然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经历为其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管理经验与资金,但要实现从打工者到经营的蜕变,其自身准备并不充分。首先,返乡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个人素养存在不足,缺少创业能力。多数返乡农民工的学历集中在初、高中水平,拥有高层次学历的人较少。虽然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但是总体来看,其自身创业能力极其有限,难以满足创业需要。创业知识、技术及管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其次,返乡农民工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大多受小农思想影响,一般创办的都是以谋生为目的的家庭制企业,缺少团队合作意识,短期投机行为与盲目投资现象也屡有发生,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降低,严重阻碍了其创业企业的发展。

(三)市场开拓能力差,创业模式单一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市场开拓、经营理念及产品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束缚了创业的步伐。首先,市场把握不准。市场是创业者的风向标,然而返乡农民工对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还不够了解,不能按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创业选择。导致企业在运营中难以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面对市场反应慢,加大了创业风险。其次,创业项目弱质化同质化。创业产业弱质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传统农业、基础农业方面,是依托于传统的种植业,第二、三产业的结构规模偏小。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趋于选择科技含量低、投入少的“兄弟店”“夫妻档”等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企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易陷入经营困境。另外,创业项目同质化的结果就是无法突出品牌效应。他们创办的企业大多都是规模较小、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较低、风险较小的企业,如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等,缺乏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创业产业单一,同业之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影响了产业规模效应,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四)经验技术不足,创业管理能力缺失

营销理念落后、行为短视,导致企业处于产业链底层,产品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维系粗放型发展道路。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为服务业和建筑业,之前打工所学的技术难以满足创业需求,在缺乏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仅凭个人感觉去选择创业项目,并没有对项目与市场等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另一方面,创业者对机会把握能力不足。在项目选择、经营理念、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满足不了创业需求。做出的判断与决策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背道而驰。

三、多措并举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一)培养农民工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动力

现阶段,引导返乡农民工解放思想、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提高其创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创业宣传。针对农民工创业前思想变动,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通过榜样示范,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创业经历、创业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工创业的热情,增强他们创业的意识。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引导返乡农民工摆脱传统保守、落后观念的束缚,树立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意识,推动农民工创业热潮。开展创业意识培训,鼓励和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培训其创新意识,增强农民工创业信心,对他们创业行为选择做科学引导,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二)转变农民工经营理念,提升创业层次

首先,制定科学的创业规划。对于返乡农民工,要引导他们理性认识市场,加强市场调研,明确掌握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减少创业过程中的盲从性,引导他们科学制定创业规划,合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资金、技术与人脉等资源,做创业长远及整体规划。其次,引导农民工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质量、技术及管理的提升,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转型与升级,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受益,实现脱贫目标。

(三)改进农民工创业模式,拓展创业空间

首先,增强农民工的市场把控能力。引导创业农民工将自身技术与市场对接,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如,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业及乡村旅游等项目。推进“不离土不离家”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次,建立产业联盟。做好农民工创业产业指导,避免产业同质化与弱质化,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指导产业有序竞争。

(四)强化农民工创业培训,培养创业人才

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按需培训。在了解返乡农民工从业意愿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对其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尤其要加大对农民工在企业运营、产品营销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培养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企业人才。其次,进行定向培训。重点培养返乡农民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及经营能力。加强产业项目专业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创业项目的市场动态;同时开展市场管理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的能力,并积极培训他们的市场风险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另外,要加大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力度,尤其是地方特色产业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创业素质。

现阶段,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也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扶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农民工创业的能力,从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村能力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