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2020-02-28关少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关少微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发展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且情况更为复杂,表现出老龄人口数量众多、高龄化发展趋势明显、未富先老、养老需求量巨大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空巢家庭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养老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文章对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城市社区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得这一问题在我国更为突出。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实现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我国当前并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对解决老年问题意义重大。我国老年人口目前已接近两亿,其中70%是农村老年人口,更好地解决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任务,而社区养老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养老需求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不到位,老年人参与不足。

在养老保障中,很多人认为养老保障及养老服务是公共物品,理所应当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养老保障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大包大揽。不过正是有了这种老年人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程度错误的认识,在养老服务实践中,作为需求方的老年人参与不足,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中无偿、低偿服务实施效果较好,但自主购买有偿服务与预期相差较大。同时老年人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了解程度不高,这也成为老年人参与不足的重要原因。

2.服务经费不足,筹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不同城市不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早晚、好坏,服务经费不足是各城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列入政府年度预算的财政投入。这些投入要用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用于提供老年服务设施,用于解决服务机构运行的行政成本,用于为部分老年人购买服务,用于服务人员的培训及工资发放等。“未富先老”的现状和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使得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并不宽裕,许多地方的服务对象仅仅限于生活极端困难的老年人,财力上的限制直接制约着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及该模式效果的发挥。

3.养老服务单一,缺乏行业标准和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多偏重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物质生活层面的多,而精神文化层面的少。这一现象的产生跟老年人的现实状况有很大关系。目前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接受政府买单的服务;二是享受服务补贴,相当于接受低廉收费服务;三是自己购买服务。对于第一类老人来讲,他们无经济实力自己购买服务,且他们享受政府购买的无偿服务的时间较真正需求来讲明显不足。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和健全的评估机制导致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地点养老服务质量差异性较大。且由于待遇水平不高,工作压力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社工队伍不稳、数量偏少、缺乏专业培训使得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受到较大制约。

二、完善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1.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筹资渠道。

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既是关系个人、家庭生活的微观问题,又是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国家和谐稳定的宏观问题,养老问题的解决必须动员和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在“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前,我国仅靠政府的力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也不能完全委任于市场,避免市场失灵给部分老年群体带来的损失。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现投入多元化。运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非营利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在社区,广泛动员社区关系网络资源,建立公开便捷的社区服务资金捐赠平台,将养老产业列入扶持产业名录。政府进一步放宽非营利机构接受社会捐款的限制,增强公益组织在吸收社会资金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机制,争取银行贷款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体采取贷款利率优惠,优先保障其发展所需资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投融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按需提供异质化养老资源,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渐明显,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面对越来越多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要告别建立之初经验式、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实现精细化、产业化发展。应尽快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各服务网点之间交流信息、平衡供需。实现网络化、连锁化经营,使社区服务从分散、个体化,转向群体、集团化,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模经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已经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而养老服务产业又不同于一般产业,它有着较强的公共性、福利性特征。要站在全社会的立场上,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和政府、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多渠道的养老服务投入机制。

3.建立行业标准,健全评估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是约束、指导行业发展的准则和依据,对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国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至现在,均没有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使得我国在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各地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方面差别较大,不利于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国家级或省级的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建立差别化的标准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居家养老服务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真实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应该在多方面建立评估机制。

结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综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双重优势。该模式自本世纪初建立开始,各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被大力推广和不断完善。实践证明,该新型养老模式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出路。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