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问题研究

2020-02-28黄嘉礽韩晓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肛肠中医学穴位

黄嘉礽,韩晓华

(东明县小井镇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500)

肛肠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炎、肠息肉等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肛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在手术之后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对患者的恢复、心理、生活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 中医对肛肠疾病的认知

在我国的传统中医中,对于肛肠疾病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便有对于痔疮的记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我国中医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上提出一些手术治疗方法,例如,在复杂性痔瘘的治疗中,挂线疗法、结扎疗法等,同时对于肛肠疾病和治疗后的疼痛症状的消除也有着一定的研究。

对于“疼痛”本身来说,中医理论中认为其主要与气、血、痰、湿以及邪气瘀滞,经络血脉运行不畅、经脉脏腑失养有关,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针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认为其病机主要是实痛为主,虚实结合。患者因手术造成的机体直接损伤,气血瘀滞而导致疼痛,同时患者久病、术后气血虚弱,脏腑失养,也促进了疼痛的虚实的产生。

2 中医药治疗方案

通过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症状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在该病的治疗上应当以促进伤口愈合、行气活血止痛为主,同时辅以扶正祛邪从而更好的缓解疼痛。在具体的治疗上可以大致分为内治与外治两类方案。

2.1 中医内治

中医内治主要是通过患者内服方剂或者中成药等来进行治疗,针对该病常用的方剂有止痛软便汤、保愈汤、仙方活命饮、加味芍药甘草汤等,这些方剂大多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平衡阴阳、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肛肠术后疼痛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应用中药方剂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疼痛,消除水肿,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而在中成药方面,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银芍冲剂、龙血竭胶囊、金氏消痔散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用药较为方便,因此获得了较多患者和医师的欢迎。

2.2 中医外治

中医学除了应用方剂治疗以外,还有者非常丰富的特色疗法,在针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治疗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坐浴等。其中中药外敷又可以分为膏剂、散剂、栓剂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需要将中药炮制加工成各种剂型,在伤口处进行直接外敷或塞入肛门中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普剂痔疮栓、黄芩油砂药膏、云南白药膏等。中药熏洗是根据患者辩证将配制好的中药液用热水冲泡,然后让患者坐于盆中进行局部熏蒸或坐浴,使药力、热力直接透过皮肤进入机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外治疗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止痛、止血、止痒以及抗感染、消水肿的效果。

3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的经络、穴位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刺激来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缓解疼痛的效果。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针灸治疗上主要以阿是穴、肛门部位附近的穴位以及相关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常用的穴位有秩边、承山、长强、气海、中脘、水分、关元、腰俞等。在穴位的刺激手法主要以平补平泻为主,并可采取电针、温针灸等方式来加强或持续刺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除针刺外,用艾灸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熏蒸或用推拿手法进行穴位刺激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4 小结与发展

我国传统中医学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肛肠术后疼痛的治疗上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中药汤剂、中药外敷、熏蒸坐浴、针灸治疗等方法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方便、成本较低。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是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过在当前的中医药缓解肛肠术后疼痛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在实验设计上不够严谨和深入,可重复性差,缺乏基础文献、动物模型以及客观参数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治疗方案多样,规范性不足。因此,对于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更为科学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明确的临床路径,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的优势与特色,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增强。

猜你喜欢

肛肠中医学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