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在急性创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0-02-28程泽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穿刺针导丝锁骨

程泽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急性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临床中救治这类急性创伤患者时经常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国内该类方式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短时间中补充体液,并且为患者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还能够监测中心静脉压[1-2]。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现展开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创伤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患者,当中男性48例,女20例,年龄18~80岁;急性创伤事件:车祸39例;高处坠落伤19例。

1.2 方法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主要采用右锁骨位置下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主要应用平卧的体位,头部略向左边位置偏,肩部下辅以软珍辅助,头部稍微向后仰,穿刺主要位置是在右锁骨中点下缘靠近下方的1厘米,通常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部麻醉后,在确定好的穿刺位置把穿刺针往胸锁关节的位置,以35°~45°刺入,进针深度仅为3~4 cm,感觉到突破感后应进行血回抽,明显观察到大量暗深红色静脉血后,将穿刺针进行固定并置入导丝,然后退出穿刺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按照导丝置入上腔静脉位置,并拔出导丝抽取回血,然后采用肝素钠盐水将管子封闭,进行缝合固定导管,并敷料穿刺位置连接输液,每次输液前给予10~100 U/ml肝素钠盐水将管子封闭。

2 结 果

68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66例,2例失败,当中有1例患者穿刺管进入颈中静脉,拍片后更新位置后成功,另1例穿刺针眼有渗血迹象,给予沙袋压迫后未再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脱管、血气胸、导管阻塞与空气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置管使用时间为(27.52±0.12)天。

3 讨 论

国外文献报道,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急性创伤、重症患者或经大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的常见方法[3]。在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抢救工作期间,应当在第一时间中成功建立静脉通路,但急性创伤者往往由于病情危机,在机体受到创伤性刺激时产生了应激反应导致循环功能减弱,四肢浅静脉难以达到理想的充盈效果从而增加常规穿刺的难度[4]。Jung D E等[5]研究报道通过锁骨下静脉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对患者而言更为舒适,与股动脉和颈内静脉导管插入术相比,感染风险较低,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是近年来急诊科室广泛应用的术式。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急性创伤性患者治疗阶段表现出良好的优势,锁骨下静脉置管能够在有效时间中达到补充体液的效果,实现机体对循环血容量需要,避免患者发生休克、细胞严重脱水等严重症状,拓展循环血量;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能够有效的监测中心静脉压变化,可以有效的辅助临床输液工作的进行,针对血容量供应较低,且发生休克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锁骨下镜面置管能够达到对供血情况监测的目标,便于临床输液工作的开展;在血管上并无严重的刺激性,患者在这种急性创伤情况中需要给予大量的输液、高频率静脉给药,由于药物类型较多,同时时间较长,所以易造成对血管的刺激,应用静脉置管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急性创伤性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有效建立静脉通路,并且护士掌握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可有效辅助医生快速完成患者的强求与体液、急救药品的补充。

猜你喜欢

穿刺针导丝锁骨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