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应用研究

2020-02-28王丽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血管癫痫

王丽丽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500)

癫痫是由于大脑皮层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产生异常放电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情感异常等[1]。癫痫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指出[2],我国癫痫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设计对象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痫患者50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2019年3月。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8例与22例,年龄为26β68岁,平均年龄为(47.18±3.35)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伴随肌肉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经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慢性感染性、炎性疾病;药物过敏;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均需行常规体检,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癫痫症状首选药物:地西泮静脉注射,10~20 mg;控制以后,使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0.1~0.2 g,8 h注射一次,持续治疗3次。若患者发作频繁,可使用60~100 mg地西泮静脉滴注。在46小时以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括控制血压、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压等。

1.3 观察指标

总结原发疾病与治疗情况,其中原发疾病包含脑出血、脑梗死等;治疗情况分为治愈、死亡。

2 结 果

治疗效果比较:50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脑出血者21例(42.00%),脑梗死者25例(50.00%),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8.00%)。经过治疗后治愈48例,死亡2例。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高,且在发病以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症状性癫痫。当癫痫急性发作以后,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极易引发患者死亡,即使抢救成功[3],也存在较高的致残率。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不断变化,脑血管疾病不断增多,其有效治疗则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有研究指出,症状性癫痫的原发疾病有脑出血、脑梗死等。本次研究结果可见,50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脑出血者21例(42.00%),脑梗死者25例(50.00%),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8.00%)。与该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对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癫痫的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所应用药物种类较多,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不同药物作用效果不同[4],治疗时机也存在差异。地西泮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可控制癫痫急性发作症状,有助于快速缓解症状,常用于急性发作的治疗;苯巴比妥钠具有癫痫发作控制效果的增强作用,具有保护脑组织作用。在脑血管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确保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经过治疗后治愈48例(96.00%),死亡2例(4.00%)。

卒中后癫痫治疗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与早期治疗效果、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存在相关性,脑卒中后往往伴随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抑郁症等多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无论应用那种方法,卒中后癫痫存在复发概率,且其复发与半永久性、永久性脑损伤存在相关性,需仔细检查,对可能发作病灶及时明确,另外脑电图诊断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明确癫痫的放电部位、类型。

综上所述:癫痫患者急性发作时需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脑血管癫痫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