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02-2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风险管理

戴 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22)

血液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并且会对患儿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其生命。输血治疗是血液疾病患儿的常见治疗方式,但是输血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护理人员则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方式,来降低输血治疗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儿的安全。为此,本次以我院儿科2018年接收的50例血液疾病患儿为探究对象,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以我科2018年接收的50例血液疾病患儿为探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5例患儿。甲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0.82~7.62岁,平均4.62±1.62岁;乙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0.79~7.52岁,平均4.75±1.39岁。

1.2 实验方法

甲组患儿接受常规输血护理,乙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输血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 进行风险评估

想要科学、准确的进行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常见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对此,本科室建立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评估和分析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风险,具体涉及到了如下4点。(1)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由于对疾病治疗的认知不足,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儿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护理风险事件。(2)操作失误,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程度不足及护理任务繁多,可能会出现护理操作失误,如输注血型不正确、污染输注血液、成分输血不正确、输血感染等,进而导致护理风险事件。(3)静脉炎,患儿输血治疗涉及到了静脉针留置操作,而患儿的血管较细,如果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能力不强或穿刺经验不足,便可能会导致穿刺失败,进而需要多次穿刺,这十分容易导致静脉炎。(4)护患纠纷,血液类疾病治疗周期往往较长,并且病情容易反复,患儿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担忧患儿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果此时出现了护理操作失误、护理人员专业程度不足、没能与患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等情况,便可能会导致护患纠纷事件。

此外,风险管理小组还负责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方式,并指导各级护理人员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以此来及时消除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

1.2.2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

血液疾病患儿病情变化较为迅速,而幼儿年龄较小,各器官系统尤其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安全;此外,幼儿的表达能力较差,难以准确的向医护人员描述临床症状和感受,这些均增加输血护理风险[1]。为了做好输血护理风险防范工作,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全程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细节信息,及时找出输血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以此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医院则需要开展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和护理能力培养,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护理水平,具体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等法律规定,使其明确进行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1.2.3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程度

(1)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感染、过敏、肺损伤、溶血、迟发性免疫反应等)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及护理风险的规避方式。(2)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输血疗法流程,以此来提高输血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畅程度,同时避免静脉留置针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如果患儿的静脉针穿刺难度较大,需要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以此来确保穿刺一次成功率。(3)护理人员要全程规范输血,尤其是严格无菌技术,以此来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护理人员要确保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制定输血观察表,并将其作为护理交班材料,在输血治疗未完成前班班交接,这样参与输血的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患儿病情从而降低输血治疗风险发生率。

1.2.4 确定输血护理原则

(1)输血前核查患儿资料,护理人员需要双人及两种以上方式仔细核对患儿身份信息,并在输血治疗前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2]。(2)对患儿输血治疗进行全程监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结合患儿的临床反应适当调整输血速度。(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这是因为血液疾病患儿容易出现感染并发症,尤其是白血病等需要大规模输血治疗的患儿,为了全面避免患儿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护理操作。(4)与年长患儿及家长积极沟通,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年长儿的沟通来使其配合输血治疗护理,同时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提高其对医院的信任,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5)按照规定严格书写护理文书,以此来确保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这样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能够有足够的依据保护自己,护士长则需要定期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1.3 观察指标

本次探究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x2检验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乙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0%(1例),甲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00%(3例),乙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患儿,卡方值为5.62。

3 讨 论

常见的患儿血液疾病主要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贫血及血液病等,每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都较为复杂,这导致每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都较为复杂,输血治疗是其中较为关键的治疗环节,也是最容易使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和不良情绪的治疗环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感染、过敏等。如果患儿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护理风险,而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不但会影响到输血治疗效果,还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护理人员针对输血治疗需要采取风险管理方式,以此来降低输血治疗的护理风险。同时,幼儿尚处于身体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和身体各组织均未得到良好成长,这会降低患儿对护理风险的抵抗能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血液疾病患儿采取专业护理方式[3]。

在本次探究中,乙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患儿,表明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总之,针对血液疾病患儿输血护理采取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输血护理质量,巩固输血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同时还能更好的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程度,适合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