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白石鼠类题材绘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0-02-27刘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齐白石传承绘画

刘平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齐白石开创了鼠类题材大量入画的先河,他的鼠画也影响了后世画家对鼠类题材的态度与创作技法。文章梳理了中国美术史上的鼠画以及齐氏鼠类题材绘画的历程,将齐氏鼠类题材作品追根溯源至1902年,对齐氏的鼠画进行解读和鉴赏,揭示了齐白石鼠画对传统鼠画题材和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并对作品背后的创作缘由和艺术思想进行初步考证。

关键词:齐白石;鼠;绘画;传承;创新

在中国绘画史上,齐白石开创了鼠类题材大量入画的先河,赋予了笔下的鼠以人的性灵与情感,开创了中国鼠画全新的历史。他的鼠画也影响了后世画家对鼠类题材的态度与创作技法,自齐氏始,鼠类题材常见于现当代绘画作品。本文梳理了中国美术史上的鼠画以及齐氏鼠类题材绘画的历程,对齐氏的鼠画进行解读和鉴赏,揭示了齐白石鼠画对传统鼠画的传承和创新,并对作品背后的创作缘由和艺术思想加以初步考证。

1 戏写:中国美术史中的鼠画

纵观中国美术史,在齐白石以前,以鼠类题材入画的画家和画作皆屈指可数。现存最早的此类题材绘画当属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南宋画院画师毛益款工笔画《鼠》册页(图1)①。毛益曾于1165—1173年担任画院待诏,此册页应当为这一时期所作。

其后,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所画《苦瓜鼠图》(1427年)、《菖蒲鼠荔图》(1431年)、《食荔图年》,合并装裱为《三鼠图》②;日本泉屋博古馆藏朱耷(1626—1705)《瓜鼠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华喦(1682—1756)所绘《梧桐松鼠图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华喦所绘《八哥松鼠图轴》;南通博物苑藏清代华浚《松鼠图轴》;南京博物院藏清代任颐(1840—1895)《凌霄松鼠图》;上海博物馆藏清代虚谷(1823—1896)《松鼠图轴》;武汉博物馆藏虚谷《松鼠图团扇面》;故宫博物院藏赵之谦《瓶梅灯鼠图》(1865年,图2)等。鼠类题材作品如点点星光,散落在苍茫浩渺的美术历史中。

正如朱瞻基在《苦瓜鼠图》题款中“戏写”两字所道出的,鼠类题材只是古代极少数画师、文人在其艺术生涯中寥寥写上的几笔,到了近代亦未能改变这种状貌,直到齐白石的出现。

2 化丑为美:齐白石鼠画创作历程

齐白石钟爱画鼠,改写了中国鼠画的历史。他从何时开始涉及鼠类题材绘画?翻阅所有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日记、诗文等文献,最早的一条线索是《白石诗草二集》中收录的《题画鼠》。这首题画诗写于1902年,诗前注明此为“壬寅居百梅祠句”,诗文曰:“汝足不长。偏能快行。目光不远。前途路须看分明。”③齐白石于1900年38岁时,携家从星斗塘老屋搬至莲花山下的梅公祠,取名“百梅书屋”,他還在祠内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直到1906年齐白石44岁那年,购置了茹家冲的一所旧房才举家搬离典租的梅公祠。由此可知,齐氏开始画鼠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1902年居住在梅公祠的恬静岁月。只可惜随着齐氏的搬迁、避乱、北上,此诗对应的画作已经不存。

根据笔者查阅资料所及,现存可见最早的齐白石鼠类题材作品是作于1930年的《松鼠》图轴(图3)。图中绘一松鼠,趴在遒劲挺拔的松枝上。树干半在画内,半在画外,用干湿相间的中墨,苍劲含蓄,而松鼠纯用焦墨,凸显于画面。画面右侧有题款云:“不破仓壁,亦不害苗,一岭松风,独自居高。白石山翁并题,伊藤仁弟清属,庚午齐璜。”

20世纪30年代,齐白石还画了多幅老鼠作品,包括徐悲鸿纪念馆藏的《鼠子倾灯图》(1935年)和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灯鼠》(1935年)、《灯台三鼠图》等。《灯台三鼠图》题款为:“一日画鼠子啮书图,为同乡人背余袖去,余自颇喜之,遂取纸追摹二幅,此第二也。时居故都西城太平桥外,白石山翁齐璜并记。”“太平桥外”即齐氏1927年冬购置的跨车胡同住宅,他在此一直居住到逝世,从题款书法来看,属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作品。

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画鼠作品数量更为丰富,技法也更为精湛,且出现了“集大成之作”。仅翻阅《齐白石全集》,自1941年以来,其画鼠作品就多达16幅,其中“松鼠葡萄”主题绘画二幅,“松鼠荔枝”主题绘画一幅,“老鼠葡萄”主题绘画三幅,“灯鼠”作品三幅,“烛鼠”作品一幅,老鼠与红桃一同入画的《许君双寿图》一幅,另外收录的就是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老鼠蔬果册页》五幅。此外,北京画院对外公布的齐白石画鼠作品也不少,包括“老鼠葡萄”(1941年)、“墨鼠”(十二鼠之一,1942年)等主题,其中“墨鼠”是与蔬菜一同入画。分析齐白石20世纪40年代的画鼠类作品,1945年之前,齐氏喜画的鼠类题材主要是“鼠与葡萄”(图4)和“鼠与荔枝”这类相对繁密的长轴作品,鼠类不仅有老鼠,更多的是攀跃于枝丫上采食水果的松鼠,它们只占据画面的一隅,与繁实的果树形成一静一动的对比。1946年以后,齐氏鼠类题材作品集中于“灯鼠”和“老鼠蔬果”等主题小品画,画面更为疏朗,此时已不见松鼠的踪影,老鼠在画面和主题中充当绝对的主角。

3 不似之似:齐白石鼠画风格与内涵

3.1 传承创新

对比古人的鼠画和齐白石的鼠画,“鼠与荔枝”“鼠与葡萄”这些鼠与果类结合的画题是相通的,它们源自一种共同的社会心理:人们将鼠视为灵兽,赋予它多子的含义。鼠类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普遍被民间奉为多子多孙的象征。而葡萄、荔枝、石榴、苦瓜等瓜果也属于多子的植物,因此鼠与葡萄、鼠与石榴等合而为一的创作主题成为民间剪纸及年画中非常经典的图式,并进一步影响了正统的绘画史。

尽管齐白石所画“鼠与荔枝”“鼠与葡萄”的题材与早期的画院派花鸟画相通,但技法延续了更为文人画的表达。尤其是“灯鼠”题材,直追赵之谦。事实上,在齐白石以前,赵之谦是仅有的画过“灯鼠”题材的画家,也是第一个用简洁的没骨笔法画鼠的画家。齐氏也延续了这一画法,并修炼得更加精湛、奇绝。

民间还有一些表达同样主题的吉祥图画。如“老鼠偷南瓜”,代表多子多孙,福运绵长;“老鼠偷白菜”,因鼠喻“子”,白菜的“白”谐音“百”,比喻“百子”。另外,在中国一些地区,老鼠被奉为“财神”。因为在以前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多半家无隔宿之粮,老鼠大驾光临往往意味着这户人家粮食有余,而家中鼠多是一种吉祥富裕的象征。齐白石将这一类民间图像大量引入国画中,这是他的首创。

齐白石的鼠画在题材方面的创新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自称》(图5)这一画题中。“杆秤”这一意象虽然来自民间,但是“老鼠自称”却表达了主观化、拟人化的主题,这在中国画史中前所未见,扩展了传统鼠画的题材。

3.2 创作缘由

齐白石终其一生皆在求变,尤其是天命之年开始的“衰年变法”给他的艺术生涯带来了质的飞跃。他曾说:“人喜变更,不独天下官吏行事也,余画亦然。余二十岁后喜画人物,将三十喜画美人,三十后喜画山水,四十后喜画花鸟草虫。或一年之中喜画梅,凡四幅不离梅花。或一年之中喜画牡丹,凡四幅不离牡丹。今年喜画老来红、玉簪花,凡四幅不能离此。”此言道出他虽终其一生在绘画主题方面不断求变,但变中有不变,对喜爱的主题十分执着,无怪乎他对鼠类题材能够长年坚持不懈,反复琢磨,不断推陈出新。那么,他缘何对鼠类主题如此执着,以下试分析一二。

3.2.1 十二生肖画题

一般认为,齐白石出生于公历1864年元旦,是鼠年生人,所以对画鼠情有独钟,还被人戏称为“鼠画家”。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开篇便有说明:“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生肖是属猪的。”①

尽管齐白石属相不是老鼠,但是他钟爱画鼠确实与十二生肖画题有关。清代,十二生肖动物主题的雕版画和民俗画开始在民间大量出现,生肖题材绘画也渐趋流行,除齐白石外,许多近代国画名家都曾画过生肖图,如徐悲鸿、黄永玉等。

北京画院现珍藏着一套齐白石的《十二生肖册页》。该套册页共十二幅,每册各绘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其中,《墨鼠》(图6)一图作于1942年,图中下部绘一老鼠匍匐而行,其上散落着几颗白菜和萝卜。作为十二生肖主题绘画,该图理应凸显老鼠的存在,而实际上,墨鼠被白菜的硕大和萝卜的艳红反衬得格外渺小,俨然成了配角,如果不仔细端详,乍看之下还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尽管如此,在十二生肖中,老鼠仍是白石老人最喜画、最常画的主题。无怪乎在齐白石更为晚期的鼠画中,老鼠愈发占据画面的绝对主角地位。

另一幅《许君双寿图》(图7)也表达了“生肖”的意蕴。此画绘于1947年,是张伯苓校长的友人为其贺寿而向齐白石订购的礼物。张氏出生于1876年,恰好肖鼠,因此图中特意画了一只神态安详的老鼠,趴在果篮之上,其下为用洋红画出的两只硕大的寿桃。

3.2.2 将常见之物入画

齐白石喜爱将常见之物入画。在8岁上外祖父所设蒙馆的时候,他便开始痴迷绘画,他曾回忆道:“我早先画过雷公像,那是小孩子的淘气,闹着玩的。知道了雷公是虚造出来的,就此不画了”,后来“画的是星斗塘常见到的一位钓鱼老头……接着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等,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都把它们画了出来”。

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放弃了芥子园画谱程式化的文人主题和八大山人冷逸一派,自成“红花墨叶”大写意风格,大胆地将他作为“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所亲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白菜萝卜,游于笔端,纳入方寸之间,它们以一股乡土的“蔬笋气”见长,表达了画家在艺术盛期由内而外的自信。

他常总结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①“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不画常见的而去画不常见的,那就是舍真作怪了。”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贫苦农家、简朴画室不断出没的老鼠会成为齐白石笔下常见的事物。

3.2.3 抒胸中之臆气

齐白石擅用鼠画表达自身的心境与感受。抗日战争期间,齐白石“天天提心吊胆,在忧闷中过着苦难日子”。隨着卖画的停顿,家人的离世,老人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只有在书画中,略吐不幸之气。1944年,老人见侵华日军已日暮途穷,就拿老鼠来讽刺他们,他曾题《群鼠图》诗曰:“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她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③这时期画的鼠作,是当时愤懑心境的表达。而齐白石《鼠二首》题诗中体现的平和怜悯、惺惺相惜,《小鼠翻灯》题诗中体现的气恼和幽默,《题葡萄老鼠》诗中的意外之喜,则又大有异趣。

《鼠二首(之一)》:“不仁一饱谁无妒。独汝愿人不苦贫。吾有葡萄珠满架。酸甜与汝许平分。”④

《小鼠翻灯》:“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⑤

《题葡萄老鼠》:“青青喜垂累。晴雨促之熟。觊觎两虎争。急堕双珠玉。萍翁偶拾之。贻与雅人掬。”⑥

3.3 艺术思想

齐白石曾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一绘画理论是他艺术成熟经验的总结。而齐白石的鼠画作品恰好是践行这一理论的成果。

中国画史上,前人关于“似”和“不似”其实已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中,第三法则即是“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表明在南北朝时期,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当时的画家珍视画作与对象的“似”。

到了北宋的苏东坡,则在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提出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这道破了文人画的秘密。苏氏追求的是“不似”,他将形似看成是庸俗无知的追求。此后,写意派的大师们大多追随苏氏的这一观点。倪瓒曾说:“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石涛多次强调“不似之似似之”,徐谓也说过:“至若其不求似而有余,则予之所深取也。”⑦

齐白石曾对古人“应物象形”的法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前人作画空言六法,而不能形神俱似,余深耻之。”⑧他无疑是同意东坡居士的观点的,他曾在《白石诗草》中表达了认同。

他说:“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我有句说:‘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所以我的画,不为俗人所喜,我亦不愿强合人意。”⑨但是,恰是这种“不愿强合人意”的艺术态度,让齐白石及其作品真正达到“不求似中得似”,最后得到的世人认可,并留传于画史。

猜你喜欢

齐白石传承绘画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