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演类真人秀综艺节目戏剧性美学研究

2020-02-27

民族艺林 2020年4期
关键词:戏剧性真人秀冲突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对于“真人秀”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他把“真人秀”称为“真人电视”,“泛指普通人在假定情境和虚构的规则中真实的生活”。真人秀节目拥有着纪实性和虚构性,它打破了新闻节目的纪实性和电视节目的虚构性。真人秀的一个关键字在于“真”,在表现“真”的个性时,同时也要“秀”出个性。表演类真人秀就是参与节目的嘉宾按照节目组给出的节目形式和将要发生的情节让演员参与到环节中来,考验演员的表演才能。

一开始的表演真人秀并不是选择明星作为参赛选手,2014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来吧!灰姑娘》,其模式是导师选取普通人,帮助普通人在舞台上实现演戏梦想,与常规的真人秀不同,采用户外拍摄、演播室录制相结合的最新模式,倾力打造一个让梦想发光发热的舞台。随后,山东卫视《花漾梦工厂》虽然在模式是明星出演节目,但是节目的重心并没有放在演技这个话题上,而是在节目中展示明星才艺的过程,节目模式比较独特:以生存模式,每场晋级一个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十大影视公司现场竞价签约。虽然这几档节目都有大咖导师加盟,却没有让大咖的流量产生效应,也没有转化为收视率和话题度,可以说是反响平平。

从2014 年开始IP 风改编,让观众看到了众多“流量小鲜肉”“流量小花”,荧幕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场景,众多靓丽面孔让观众逐渐视觉疲劳,随后引发一系列争议。观众的选择越来越理性,“演技”开始成为衡量一个演员的标准。2017 年浙江卫视推出一档强调演技的真人秀——《演员的诞生》,节目播出几期,网上讨论的热度持续高涨。《演员的诞生》所引发的热度,完全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几乎每一个周日关于这档节目的讨论度承包了微博的热搜榜,其影响力超过同期的各种综艺节目,达到了流量聚集的高潮,成为一个拥有高热度、高流量、高关注的三高“爆款”节目。一档成功的表演类真人秀不仅需要演技在线的演员,节目的戏剧性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面。节目中的选手、评委间的戏剧性、舞台、比赛规则的戏剧性设置等元素更是表演类真人秀的制胜法宝。浙江卫视的《演员的诞生》戏剧性情境、人物角色、戏剧冲突和戏剧规则等设置获得了巨大反响。本文以《演员的诞生》(第一季到第三季)为案例,从戏剧情境、戏剧人物角色、戏剧冲突营造三个方面,探讨《演员的诞生》节目如何成功运用戏剧性,另一方面对近年来的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戏剧性的设置和运用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假定情境的戏剧性

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一书中,对戏剧性有着全面的阐述,他对“戏剧性”内涵的表述是:“在假定性的情境中展开直观的动作,而这样的情境又能产生悬念、导致冲突;悬念吸引、诱导着观众,使他们通过因果相承的动作洞察到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的本质。”[1]他还强调不能忽视生活的真实性是一切剧作能够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在戏剧界有句话:“剧作家的任务,就是为了让戏剧情境尖锐化。”[2]由此可以看出情境对于真人秀的重要性。表演类真人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剧本创作和改编、演员表演碰撞、服化道和灯光配合来达到虚实的情境。演员在规定时间和空间中,按照节目组的安排去完成自己的表演,在时间上,真人秀节目都是每周一集,保证时间上的统一性;在空间上,大多是在舞台上表演,保持了叙事的完整性。《演员的诞生》在舞台上表演占了节目时长的三分之二,但是舞台表现空间总是有限,除了在主舞台上表演,还有舞台外表演空间的延伸。但是在舞台外空间表演拍摄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提到节目的比赛进程和比赛规则。节目的比赛进程和比赛规则就构成节目情境的假定性。节目的比赛规则是戏剧性的主要推动力,决定演员能否与导师对决,能否进入决赛取得冠军。《演员的诞生》第一季到第三季中,虽然节目的规则有所改变,但是其内核就是演员与演员通过规定戏剧情境进行对决,赢者晋级,输者淘汰。随着比赛进程推进,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戏剧化的情境将观众带入剧情当中,挖掘演员背后的辛苦付出,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性。

无论音乐类真人秀还是表演类真人秀大多都是在一个指定空间里进行。《演员的诞生》第一、二季都是在两个舞台里展开戏剧冲突,主舞台配副舞台,演员在表演前还有一个排练空间,戏剧冲突在三个空间里得以展开。可以说形成了综艺空间(演员排练)、戏剧空间(演员表演)、影视空间(演员对决)。这三重空间戏剧冲突展开关键在于“戏”这个字,可以说戏就是过程,过程如何进展,如何展开冲突。一档节目时长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节目空间中制造戏剧冲突,保持节目的魅力,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演员的诞生》在每期主要是小悬念推动着大悬念,三组演员的对决,决定出三位演员,三位演员进行接下来的比赛进程,通过与导师对决,赢得进入决赛资格。戏剧冲突除了需要比赛规则推动,后期的剪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演员的诞生》大多数采取保留悬念设计,在下一期揭晓。节目设计三重空间来展开戏剧冲突的情境,主要有人与环境冲突、人与人之间冲突。演员表演前会一起排练,一方面是帮助演员熟悉剧情,另一方面是让双方的配合更加默契,这个磨合过程,也是冲突产生的过程。例如任素汐和左小青在表演《1942》的时候,就因为人物角色戏份产生过一定的戏剧冲突,每个人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表演空间。表演类真人秀的主体是人,不同演员的性格展现,在不同理念的支撑下,对手之间情感复杂化,不可预料的比赛过程,选手内心的冲突,都共同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戏剧化的人物构建

在戏剧表演形式中,整个戏剧的重点在于演员对于戏剧人物的塑造,演员不仅需要有舞台经验的积累,更要具有娴熟的表演技巧。整个戏剧的情绪传达,完全是依赖演员的表演,只有对人物形象进行完整的把握和展现,才能使整个戏剧表演更生动。观看真人秀,观众需要在演员塑造的人物身上找到认同和共鸣,演员塑造的人物才是成功的。表演者演出的戏剧场景中,为了人物改变的剧本,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展现复杂的人物矛盾,人物更加饱满。

(一)熟悉而又陌生参赛者

对于节目的参赛者,首先就应该选择观众感兴趣的对象,因为他们本身就带有话题性,或者就是说要构建一个观众感兴趣的对象,让观众在这个对象身上找到一种兴趣点,然后会对这个对象持续关注下去。近几年真人秀综艺中营造话题度最好突击的就是选手自己话题点的新闻炒作。其次选取的参加节目的选手要有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可以包括年龄上的差异,性格上差异,更进一步是演员自身表演功力的差异,有差异就会有对比,有对比就会产生一定戏剧性和热度。参赛者和评委以及节目的构成人员都要发挥自己功能性,或者就是说节目人员要扮演好节目组设置好的角色,并且随着节目进程的展开,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节目增加戏剧性。在节目中每个人承担角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比如帮助者、施压者、氛围制造者等等,这些设定可以随意转化。《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我就是演员巅峰之夜》就在人物关系设定上下足了功夫,力图展现节目多样的戏剧性。

上文就提到了,真人秀的主体是人,真人秀在于真实地呈现参赛者的情感,所以参与者要有明确的定位,有助于推动节目戏剧化的发展。对于节目参赛者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也要照顾到观众年龄层次和兴趣。《演员的诞生》在表演者的选择上包括新生代演员、青年演员、中年演员,几乎涵盖了所有演员的年龄层。大约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高话题度,但是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比如郑爽、欧阳娜娜等,节目组非常清楚观众想看的并不是她们演技,而是她们自带的话题度。在节目组的戏剧化安排下,郑爽即兴表演时频频笑场,导致章子怡和刘烨上演一场殿堂级的吵架,这样的戏剧安排就是你年轻给你机会,在批评她们的演技中,让观众获得一定满足感。第二类有演技,却让观众形成固定印象的演员,“渣男”代表凌潇肃,一部《回家的诱惑》,火遍全国。还有靠老婆上位的周一围、谢大脚于月仙,一个节目除了话题性,还要有实力的说服。观众想看的就是通过节目组戏剧化安排,如何突破自身表演形式,打破自己身上的标签,这样的戏剧性操作是有风险的,但这正是节目组所需要的。这些参赛选手对于观众来说是熟悉的,但又是陌生的。节目组将演员表演的节目和演员自身结合起来,凌潇肃身上是一直背负着出轨标签,但是舞台上出演深情迷人的赵得意这个人物,为了爱人献出了自己生命,加强了观众印象中陌生化的效果。节目选取选手的过程,是节目组与选手的互相成就,帮助节目组增长了热度,又完成二次造星。演员在节目中开心、紧张、难过以及矛盾,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

(二)引导者+广告代言人

主持人在一个节目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把握节目的节奏,挖掘台上人物思想以及推动节目进程的关键人物。在节目组中,张国立扮演引导者角色,或者是维护演员的定位。节目组别出心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老戏骨自身口碑,张国立对于观众是熟悉的,可以说张国立是和其他三个评委地位是相同的。另一方面老戏骨有着多年的演戏经验,发挥自己专业性的同时,保证着节目的质量。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中郑昊的表演,很多人评价的时候给郑昊带上“戏霸”帽子,这时张国立就会发挥作用,来维护演员,可以说张国立的话语权和资历是年轻主持人伊一难以做到的。而伊一更像是一个“隐形”的主持人,存在价值就是广告商的代言人,伊一的广告宣传破坏了节目的戏剧性和流畅性,会让观众瞬间出戏。在《我就是演员之巅峰之夜》(第三季)中,虽然主持人变成了李立群,但是他的角色定位依然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三)扮演着不同角色的评委

许多理论家认为,在经典艺术作品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物的性格塑造,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人设。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通过戏剧化情境安排,复杂的人物关系导致矛盾冲突,激发情绪波动,来帮助明星塑造人设。在《演员的诞生》中刘烨扮演“鼓励者”角色,在整个节目中,刘烨几乎没有说过一句重话,更像是一个老好人。章子怡则是一个对于演技有着自己明确的判断标准,会让选手产生一定距离感的情绪性导师。而宋丹丹更像是官方的发言人,树立了一个独立的人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抉择者”。评委自身的魅力也吸引观众观看节目,评委和选手犀利互动也是节目看点之一。在《演员的诞生》中决定选手命运是大众评审团和评委团投票。在票数上大众评审拥有300票,三位评委每人一票相当于50 票。在这个设置中,评委权力有点放大,削弱了观众选择的权力,评委很容易改变观众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节目组又设置了飞行导师,飞行导师看似没有三位评委那样巨大的权力,但是本身却是节目组戏剧化转折的关键一步。在《像雾像雨又像风》表演结束后,曾舜说完淘汰感言,就是要面临着离开舞台,这时张国立问了一句“飞行导师要不要使用权力”,飞行导师胡军没有表态,选手马上就要离开舞台,突然之间发生了戏剧性转折,胡军行使了自己的权力,曾舜直接晋级,留在舞台上。《演员的诞生》给人一种评委的喜好决定着节目的竞演结果,在此举动下,让节目充满戏剧性,观众改变不了竞演者的名位,评委可以。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评委已经深度参与节目的叙事,引起过很大争议,提高了节目关注度。

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受众需求成了节目组关注的重点。受众要通过大众媒介去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受众也有以前的选择参与变成了主动参与。《演员的诞生》节目组就很好掌握了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引导受众主动参与到节目中去,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戏剧性,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

三、节目构造的戏剧冲突

秦俊香在《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一书中说:“人与人之间的戏剧冲突,是电视剧戏剧冲突的最主要部分,因为电视剧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造成的。”[3]《演员的诞生》从表演者到评委,为了节目的戏剧性,需要不断制造矛盾,有冲突才会有看点,有看点才会有关注。《演员的诞生》从不同方面制造着戏剧冲突。

(一)演员自身冲突性

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过“前台/后台理论”,他认为,人们在表演中可能会分辨出前台与后台角色性的不同。在前台,人们常常呈现的是可以从受众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展示能为社会或他人所接受或认可的形象。后台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台的表演提供场所,掩饰在前台表演中不能呈现的东西,与前台相比,后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隐藏社会或他人所不接受或难以接受的形象的场所。在后台,人们的行为不必拘泥或刻意,可以放松心态,从而缓解前台的紧张感。

对于演员来说,演戏、参加发布会、赶通告是他们的前台表演,参加综艺节目是他们的后台表演。随着这几年真人秀的兴起,观众不免会发现,很多在荧幕看到的演员和他们在真人秀表现得不一样,对于演员来说,参加综艺节目可以解脱荧幕对他们的束缚。这个解脱意味着在综艺舞台上可以为观众呈现实力的一面,或者为观众呈现一出闹剧,让舞台空间中充满戏剧性。在新生代马可、谭松韵、毛晓彤表演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中,全程表演下来就像是一场闹剧,在排练过程中彼此就很不和谐,到了舞台上,全程表演就是一场尴尬的戏剧,你抓我,我抓你,没有任何演员的修养,台下评委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悲剧演成了喜剧。在总决赛的时候,柳岩、周一围、凌潇肃表演《投名状》,章子怡指出了柳岩的问题,柳岩表示女生的台词太少了,男演员的台词多,根本就没有给她发挥空间。尽管引发戏剧冲突的原因不同,但是原因还是叙述主体的混乱。在表演戏剧中,演员、主创团队都是属于一个团体的,这个团体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把故事讲好,但是在舞台呈现的表演中,个体只顾自己完成叙事,没有把自己投入到叙事当中,在这样的操作下会导致故事情节链断裂。一个断裂的叙事,故事自然是混乱的。不过这在节目构成中,也有一定好处,观众会参与到这个叙事当中,会对表演的人物作出评价,提高了积极性。

(二)评委之间的冲突

除了演员自身的冲突外,还有评委的冲突,在表演《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时,柴碧云、黄圣依和于明加演出了一场“闹剧”,抢词加戏,所以导致评委章子怡认为他们三个人没有演技,就是在舞台上闹着玩,宋丹丹却反驳了章子怡的看法,认为三个人的表演真情实感,只是剧本限制了三个人的表演,但是章子怡认为演员应该有适应剧本的能力。这种小冲突只是双方交换一下意见,节目组还时不时放个大招。在郑爽和任嘉伦表演的《我的父亲母亲》时,评委们就示范出了“殿堂级”表演吵架,刘烨认为两个新生代演员表演非常好。在表演的过程中,郑爽一直笑场,惹得章子怡非常不满,冲突由此产生。接着刘烨把一只鞋扔到了桌子上,章子怡立马也扔了,紧接着宋丹丹扮演“和事佬”,评委们解释他们示范了一下如何吵架,这样就使得叙事冲突增添一丝暧昧色彩。

(三)演员与评委的冲突

在演员二进一后,会选择一段影视作品和评委进行搭戏,这个过程对于参赛的演员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较量的过程。对于节目组而言这是增加看点,加强戏剧性,博得话题度的过程。对于观众而言这是演员能不能突破自我,打破观众固定印象,让观众重新认识的过程。在演员与评委较量的过程中,也是戏剧冲突激烈的体现。在蓝盈莹和章子怡表演的《青衣》中,两位优秀的女演员都贡献了十分精彩的表演,蓝盈莹打破了观众脑海中丫鬟浣碧的形象,让观众眼前一亮。章子怡在很多观众心里,她的表演可以用神仙演技形容。但是这两位对决,观众发现,两个人的演技并没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冲突被制造出来,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和娱乐性。

四、结语

从2014 年开始,不同种类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竞技类《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歌手》,慢综艺《向往的生活》《锋味》,室内综艺《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等等,五花八门,可以说中国综艺迎来百花齐放的景观。

近几年综艺市场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象就是同质化严重,一个综艺成功,其他综艺就会效仿。不管是腾讯推出《演员请就位》,优酷的《演技派》,还是爱奇艺的《演员的品格》,这些同质化节目重点并没有放在“真”上,反而一直在“秀”演技。虽然浙江卫视推陈出新,在竞技类节目上加入了观众讨论度最高和最为关注的演员的演技等社会热点话题,推出《演员的诞生》第一季到第三季,但是关注度也面临着下滑的趋势。面对同质化如此严重的现象,表演真人秀应该多思考本地化问题,把握好“真”和“秀”的尺度,避免低俗的戏剧化,尊重观众,呈现高质量且具有激烈戏剧性的内容才是关键。

猜你喜欢

戏剧性真人秀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