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字评语背后是师者仁心

2020-02-26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仁心师者呼唤

事件回放<<<<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位“神仙”教师火了。这位小学语文老师从教26年如一日,批作文就像写论文,批改作文至少看5遍,平均每篇评语300字,句句斟酌、逐段点评。得其授课,学生和家长都如获至宝。

时事鲜评

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中,大概都有类似场景:捧着老师的评语反复咀嚼,被表扬了满心欢喜,被批评了垂头丧气,受到鼓励后斗志满满。尽管当时情绪各异,偶尔还会感到“压力山大”,但多年后回首莫不心怀感恩。如上述教师,全班36个学生,每篇评语三百多字,她每次批改作文要写超过一万字,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对职业发自内心的尊重,不是对学生真诚深厚的情感,很难想象她可以坚持近30年。

为这位老师点赞,是在表达对一位敬业者的尊敬,更是在呼唤“师者仁心”的精神。当今社会,教学手段也在追赶技术潮流———课堂PPT花样百出,微信打卡热热闹闹,线上教育风生水起,但师生间的隔阂反倒深了,亲密度、信任感还不如“表现不好罚站背书”“作业完不成放学留下”时强。甚至某些老师的“放权”,俨然成了“卸责”,如屡遭诟病的家庭作业成了“家长作业”,课堂压力变相转移到了课外培训,都是现代教学方式的负面表现。

纵观这些年的相关新闻,我们为万字评语折服,给粉笔板书鼓掌,呼唤“将戒尺还给老师”。与其说我们是在怀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如说我们是在呼唤密切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回歸。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已经表明,那种一笔一画里传递的严谨认真,一字一句中透露的真诚关心,一板一眼里难掩的激励敦促,无论历经怎样的时代变迁,都是最珍贵、最纯粹的教学相长。坚持“面对面,手把手”执教的初心,具体是用万字评语还是AR技术,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真正负责任地去贴近这些可爱的灵魂,用心浇灌那些初生的小苗,一定能够带领孩子们开启更广阔的世界,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选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仁心师者呼唤
无声呼唤
中国少年仁心大
我只说给月光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爱的呼唤
师者风范
烈火仁心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三月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