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的“第一现场”

2020-02-26秦伊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囊饭菜桂花

秦伊

红枫似火唱金秋,落叶萧然吟凄婉。最是今朝秋来探,遍寻何处晓霜残?

凉风习习,又是一个秋季。走过了春的稚气蓬勃,看过了夏的热闹繁荣,是时候静下心来,一品秋的成熟妩媚了。秋意浓浓的校园里,桂花的幽香阵阵袭来,落叶用蝴蝶般纤弱的身躯舞出最亮丽的离别,蓝天下身着秋装的莘莘学子依旧不减青春风采……秋,早已温柔地潜伏在我们身边,一点一点地拭去夏日的涂鸦,又一笔一笔地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淡彩画。背上行囊,我们一起去找寻秋的“第一现场”。

静谧的清晨,一个人悄悄地走出家门。空气里掺杂了凉爽的气息,东方是一片安闲的白色———太阳尚未光临。街道上,已落下不少叶片,慢慢踩上去,细微的碎裂声从脚下传来,我的每一根神经都被激活了,紧接着似火的红便跳跃着映入眼帘。受够了夏的酷热难耐,这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秋的“第一现场”,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回到家中,热腾腾的早饭新鲜出炉,温暖清淡的稀饭取代了夏季冰箱里透着寒气的牛奶,蒸汽氤氲的厨房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馨,家的甘甜慢慢地在心中沉淀。秋的“第一现场”,在干净温暖的厨房。

还未步入学校,馥郁的桂花香便迎面袭来,颇有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势。深吸一口甜甜的气息,怀揣着甜蜜的梦想,在微笑中走进校园,投入充实有序的学习环境,再懒散的人也会加快步伐,生怕怠慢了这甜美温婉的时光。柔和的阳光,晨练的少年,加上少许轻风,秋日的惬意在不经意间显露无遗。秋的“第一现场”,在朝气蓬勃的青春校园。

傍晚,落日的余晖早早地收敛了光华,骑着单车,穿过大街小巷,头顶似乎还有几颗暗淡的星。马路上行人川流不息,路灯默默提醒贪玩的孩子:不早了,回家吧。乍回首,已是华灯初上,西边最后的那一点光辉,也消逝殆尽。秋的“第一现场”,在红日西斜的傍晚。

打开房门,妈妈在客厅静静地坐着,看到我归家,才张罗着做晚饭———怕饭做早了我回來已经凉了。热腾腾的饭菜上桌,滋补的食物占了多数。最合我口味又有营养的饭菜,诉说着母亲的体贴入微。秋的“第一现场”,在母亲的细心关爱里。

深夜,一盏孤独的台灯,一个孤单的身影,阵阵凉意蚕食着我的耐心。倦意一阵阵袭来,我几乎招架不住,倒上一杯热茶,暖一暖有些冰凉的双手,再次投入奋战中。秋的“第一现场”,在泛着寒意的深夜。

…………

不知不觉,行囊中多了这么多秋的“第一现场”。我想秋的“第一现场”,不必刻意追求唯一与精确,因为谁也无法给秋的“第一现场”一个准确的定义。

我想,秋的“第一现场”,在第一朵桂花绽开笑颜的枝头,在第一颗苹果坠地的果园,在秋风漫卷的街头,在落叶铺陈的草坪……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中,藏身于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里。

热爱生活,美,就在身边……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扣题紧密、于平实中见真纯的佳作。“第一现场”本是个有点儿玄虚的作文题,但它的导向,依然在于引导作者真切地深入生活、感悟人生。本文作者对此把握精准,在有限的作文时间内,立足自我生活,关注时序变迁,准确地破解题意,以时间为序抒写自己对“秋”的“第一现场”的具体体验,生动地揭示出“热爱生活,美,就在身边”的道理,读来颇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慢慢踩上去,细微的碎裂声从脚下传来……”等片段尤其细致入微、细腻动人。(唐惠忠)

猜你喜欢

行囊饭菜桂花
桂花
做桂花糕
小小筷子八寸长
我最喜欢的作业
桂花蒸
打桂花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