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活动院校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05)

0.引言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主要以服务为目标,以就业发展为导向,满足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需求。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对于医护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传统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因此,积极转变医护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

1.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可行性

1.1 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具有简单、高效、实用的主要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较为注重图文并重的技巧内容,将各种内容的关系按照层级图表现出来,实现重点内容、图像、文字等内容之间的有效链接。思维导图运用至教学活动中,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借助记忆、阅读、思维等内容的规律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能,实现逻辑思维与想象思维之间的平衡发展。思维导图的运用,将通过关键词汇引发想象构造,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辅助效果。

1.2 护理教学的需求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发展,将思维导图结合教学活动中,将满足护理专业的改革需求。高职院校护理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医务护理的基本能力,其中包含生命体征测量、医疗技术、静脉输液、输血、冷热疗法、抢救技术共五十多项内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并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准确运用。传统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及规范性,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尚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结合至教学活动中,将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护理知识结构,实现护理知识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2.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

2.1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备课工具

思维导图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有效的备课工具,运用至实际教学活动之中,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效率。首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备课阶段中,教师可将制作好的护理专业思维导图内容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更好的理解知识中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知识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将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通过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内化吸收护理专业知识内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通过思维导图将更加直观且便捷的构建出护理专业知识框架,为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出知识内容。

2.2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自学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于护理教学活动之中,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强化复习,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护理知识自学能力,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最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护理教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吸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教学成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结合至教学活动中,将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活动,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引,避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盲目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护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流程较为紧密,通过思维导图内容,将为学生课后复习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提高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护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2.3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训练工具

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是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及任务,传统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低。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有层次性及秩序性的护理知识内容,完成学生对于护理知识系统化的了解学习。传统高职院校学生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锻炼,主要以学生计划书为主,并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讨论活动。将思维导图结合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习中,将有效组织学生对护理活动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归纳总结、自觉探索等内在联系,实现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师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及思维盲点,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因此,思维导图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与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相符,切实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4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评价工具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教学评价的结果缺少客观性与公正性。将思维导图结合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明确学生对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考核评价的相关目标与层次划分。首先,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不同学习阶段中,学习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理念及学习方式。其次,将思维导图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性评价活动中,将切实丰富护理专业学生的评价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护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路径

3.1 课堂教学的应用

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其中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导入、思维导图教学、总结评价四个环节。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理解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特点、优势、制作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大纲,激发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工具的热情及兴趣。例如,如何在课堂之上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重点内容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使用喜欢的符号进行特殊标记等。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应转变传统线条性的文案设计,设计护理知识思维导图课件。其次,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检查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的成果及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导入相关的临床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第三,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结合思维导图,实现护理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护理思维导图中记录相关的笔记,有效的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第四,课堂总结性评价活动,教师针对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内容进行查重补漏,检验思维导图教学成果。最后,教师可以思维导图为中心,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将思维导图制作较好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传阅与展示,或是粘贴在教室的公共信息栏之中,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3.2 实践教学的应用

高职护理实践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以静脉输液教学为例,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路径。首先,学生课前准备环节,需要预习并绘制出静脉输液的思维流程图,在实践活动开展前,自主观看静脉输液的相关视频。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主要为制作静脉输液的思维导图教案,并将打印出静脉输液的思维流程图,供学生进行参考及借鉴。其次,在静脉输液实践教学之中,教师应先检查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预习基本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课前思维导图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需要结合思维导图内容完成操作准备工作,明确静脉输液的基本流程及要领。最后,高职护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事项,组织学生总结思维导图内容,并再次复习静脉输液的相关视频。

4.结语

教育现代化改革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护理教学的改革创新,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传统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趣味性及实践性较低,并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将通过线条、词汇、图像等内容,将繁琐的护理专业知识,转换成为具有层次性的图片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提炼学习内容及存储信息,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活动院校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