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女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及策略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思政素养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公共课部 湖南 岳阳 414000)

0.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视域下,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不仅在经济支配能力上,更在社会分工上,女性真正扛起了新中国的“半边天”,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特别在网络科技领域、金融领域、科研领域对女性具有巨大的需求量,然而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科技水平也发生了显著的提升,特别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对女性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渐提升。作为我国教育阵地的高校,如何培养女学生综合素质,如何使女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

1.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学者关心的问题,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更关乎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在早期,高校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的教育上,通过专业课程的传授,赋予大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企业或科研工作的需求。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的业务素质培养,无法应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种变局,诸如某些严峻的商务谈判场合,对大学生的心理要求极高。而在企业产品研发场合,又会对大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到90年代后,学者对大学素质培养工作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将大学生所需具备的素质细分为: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体素质。从而提出综合素质的重要概念。而在国外,则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研究方向,集中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分析、研究当前社会市场行情,社会企业职位需求及对学生自身的优势特点,重点挖据学生职业潜力,培养学生高尚品德、适应里、创造力、急促知识,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等。可以说,虽然研究方向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的,但国内外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涵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我国综合素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德素质包括大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等。文化素质指高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涵盖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社会知识,对宗教及艺术的理解能力等等。而业务能力,则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至于身心素质,则是大学生的体质及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生活习惯等等。而在实际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由于女大学生在生理及心理等层面上与男大学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特别在身心素质上,女大学生身体柔弱,心理素质差,相交与男生,抗挫折能力若,而在道德素质上,在社会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常常为追逐时尚,盲目消费,崇拜金钱,其中用于化妆品、皮包、科技产品、服装上的资金,占生活总资金的70%。严重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因此在高校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女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难点。

2.我国高校女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2.1 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系陈旧

培养女大学综合素质的前提是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及体系。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相继制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化的方案匹配,通过专业课程的传授以及课外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在身体素质及人文社科知识方面。然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由传统的实体经济衍生出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从企业计算机化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然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旧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特别在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很多具体培养方案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依旧存在着教学形式刻板,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的问题。譬如,大部分高校通常以教室、教材、教师的模式,展开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教育,而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使教学或等变得多样性,则漠不关心。而在高校女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我国高校则未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作出明显的区分,更未将男女同学的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区别性的对待。从而产生“一刀切,统一标准”的教育模式,导致我国高校女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道德素质培养,以至弥漫在高校女生群体中的拜金主义、盲目消费等社会问题,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最终影响高校整体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限制了我国高校学生未来的成长。

2.2 课程设置不适于综合素质培养

我国高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主要通过课程设置的形式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其中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关乎与学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提升,更直接影响着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主要以专业相关课程为主,从不同层面,从整体到部分地传授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相较于男生,高校女生专业学习能力较强,专注力更好。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专业成绩前前100名的学生中女生占65.4%,课堂学习成绩良好。而在身体素质培养方面,高校主要通过体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素养,不过与其它课程相比,体育课程较少,培养力度有限。至于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的培养工作,主要依靠课堂品德教育,以教师言行身教培养学生品德素养及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通过思政理论,强化高校学生思想理论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然而,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的思政课程,却得不到院校领导及学生的重视。首先在教学观念上,思政教师以应试成绩为主,强调统一化教学,针对性不足,无法全面提升学生思政学习质量。其次,由于思政课程的社会实用价值不明显,理论基础知识复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最后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高校却没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空白。

2.3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亟待完善

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核心阵地,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而高校校园环境则通过学生的课业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身心素养、道德素养。因此校园环境则根据物质形态,可划分为校园基础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两个主要层面。校园基础环境建设主要指高校的建筑、公共空间、自然环境等层面的建设,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氛围。而文化建设则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通过文化形态的构建,通过潜意识形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在品德教育中,通过高校后勤队伍及教师的品德示范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然而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过于重视基本环境的建设工作,从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导致网络不良思潮进入校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品德素养及心理素养的培养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学生思想觉悟低下,对思政工作不重视,心理疾病问题严重。极大限制了高校进一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特别是高校女生,由于生理及心理的因素,极易受到不良环境及信息的影响,从而由内而外地出现不良价值观问题。

3.促进高校女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3.1 创新高校女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原有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市场的需求,更无法有效挖掘女学生的潜力,培养女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培养方案上,高校应在结合高校女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探析现代市场经济的组成架构,运营形式,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各个领域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制定出复合社会市场发展趋势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教学模式上,高校应响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校英语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从形式上使教学活动新颖化、多样化,调动起高校女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课前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课堂上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口语交流等活动,从而达到课前知识,课堂吸收内化的目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能力,使学生英语各项应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高校学生自学意识。而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有效地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与专业理论知识有关的案例信息,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内容及原理。也可有效构建不同班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科学、完整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从而使教学活动更系统,更灵活。

3.2 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构筑立体的、多方向的课程机构是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它既包括专业学科的概况与整合,也包括学生思维、认知与专业知识体系的统一。还包括人文与科学知识的整合与协调。具体来讲,要将课程设置的横向拓宽与纵向深度结合起来,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课程集合起来,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新旧结合的学科格局。从而打破学院、专业、校际。学科间的可和,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效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理工学科,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对人文知识的传授,导致女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薄弱,导致人文素养培养效率低下。而跨越专业限制,整合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能够全面培养女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此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工作中,高校领导应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各个环境达到深入的认识,明确各个素质培养的均衡性,推动高校女生发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比如,增加体育课程,保障身体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及效率,能够有效发挥思政教学的品德素养,心理素养的培养功能。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程度纳入教师考核及学生学分体系中,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进度以及效果。

3.3 建立针对女同学的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主要针对,全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进行培养,因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无法达到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特别在心理素养及品德素养层面上,高校女学生与男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思想认知与情感动态敏感,活跃,易受到心理暗示及不良环境的影响。特别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信息不断侵蚀着高雪女生的心理及思想,导致女生无法有效识别、判断、鉴别社会多元价值观,从而动摇了自身传统的价值观体系,甚至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产生怀疑,甚至出现抗拒的心理。因而高校在结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高校女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譬如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女学生日常的消费水平、娱乐生活内容、未来职业的规划、传统道德的认知以及情感波动情况,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调查,并通过调查结果,归纳终结出目前高校女大学生所存在的综合素质问题,诸如,人文知识薄弱、盲目消费、功利主义、追求奢侈品以及道德理念低下等。随后根据问题的类型及属性,判断出综合素质的子类型,进而进行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比如,盲目消费、功利主义问题属于道德素质培养的范畴,高校应根据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传授思政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使教师能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出道德培养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品德素养。

3.4 构建科学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女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高校应结合院校的办学宗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并通过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及社团活动的形式,使女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并在心理层次上,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其次,将思政教学理念渗透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通过高校导师及学生会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其中,要改革学生会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带头作用,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立学生会思想工作小组。由高校导师直接统筹领导,引领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文化活动,并对班级内部存在的不良价值观进行监督,及时向上级反映,予以纠正。进而净化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最后,建立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文化环境评审机制,高校教师或部门领导应通过大数据网络追踪技术,收集学生互联网浏览、评论、下载等信息,进而分析出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价值观树立情况,从而通过调整现有的培养模式或文化环境,来提高女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综合素养培养体系的发展。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对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特别在社会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培养女学生全面、科学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工作。高校应结合女学生的生活学习特征与社会科技发展情况,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女性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