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6)

0.引言

高校若想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结合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开展教学工作。基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带来新的机遇。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除应重视学生创业理念及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创业之路上,才能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与思想品德。使学生才华能得以有效发挥,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避免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导致学生走向错误的人生。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是伴随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出现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标准。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锐意创新”,国家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自己创业,继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核心内涵是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且大学生是有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的投身到创新创业队伍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创业活力。国家支持每个人创新创业,使更多人能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进而改变创业的思维理念,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2.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意义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在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更加全面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进行融合,进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着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重视创新创业理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确保学生能建立并完善其人格品质。尤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及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内在人格教育,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人。并培养大学生在未来创业中,能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建立、管理团队,全面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教育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使这些大学生们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影响学生未来创业的团队管理或运营效果,同时,对学生未来能更好的适应、处理社会关系也有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而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堂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且引导学生建立不畏艰险、达到成功目标的信念。并通过对学生创业方案的总结与分析,全面激发学生创业动机。鼓励大学生热情的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革命浪潮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面对风险与失败时的良好心理素质。大学生具备积极的创业精神,是为了开展创业活动的基础理念。同时,也为大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思想政治方向及思想道德水平,对国家的发展及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市场竞争时的公平竞争的意识。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且正确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心态的前提。而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北京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明前行方向,并明确指出思政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应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引导大学生能够建立并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负面信息,有个正确的认识。使大学生在未来参与创业活动时,能将创业目标建立在社会的需求基础上进行创业,避免学生自私自利,恶意竞争的情况发生。其次,培养高校学生养成自主创业的优秀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依据学生创业观念与创业活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创业目标。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创业精神与自主创业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创业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学生创业产生的某种行为与实践活动内容表现状态等,对大学生进行实时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思想品德。尤其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警示的作用。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路径

4.1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渗透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这样,可使学生对国内、甚至是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认知。引导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在实际创业过程中,能以国家的利益为中心,采用正确的创业思想与手段开始创业之路。同时,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国际形势与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使学生了解整个社会环境最新的创业政策。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政策,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使他们能很好进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做好准备。需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及积极提高自身创业等各方面能力。教师可向学生渗透一些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把创新创业工作与社会服务有效连接起来。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德、社会公德等,并帮培养学生建立一定的法律意识并提高法治思维等。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业工作中,能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令学生具备较高法律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应最大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不仅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2 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基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我国的教育领域,是为国家培育并输送人才的机构,更应紧随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改变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建设并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工作,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高校在打造校园网络教育体系过程中,建立了相关的微博、微信公共账号、QQ工作群组等。高校基于这样的网络环境,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具多元化。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而,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时,可最大化的利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向学生们开展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并利用社交软件等向学生实时推送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总结与分析相关创业案例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学习效果,利用校园网络向学生推送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过程中,能实时的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要求等相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全面的创业知识体系,对创业建立正确的认知。避免学生盲目运用创业理论知识,造成不良后果。

4.3 理论实践相结合,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论中认为,社会活动是人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必经之路。近几年来,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个人表现。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受到教育部门及家长的重视,而加强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有效开展教育改革重点。当前教育领域中,已有部分学校加大社会实践项目的经费投入,并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分的形式计入教学评价中。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应不断增加实践次数、扩大活动基地。而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且在实际项目贯彻与落实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时,应突出价值导向。相较其他课程的实践内容与流程不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应更重视育人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及认知能力,使学生建立并最大化固定高尚的品性。其次,思想教育活动中突出目的性,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社会实践教育应服务于课堂教学,作为延伸与补充开展教学工作。社会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创建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条件,强化教学效果,进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有大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因教师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与责任感,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能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对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有能力有效运行社会实践项目工作。

4.4 搭建教育平台,创新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及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将这两项都十分重要的教学体系有效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注焦点。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搭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促进两项课程的有效结合。第一,搭建课堂教学平台。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时,应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编制特定的教材开展融合教学新理念。并将编制的教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科目,纳入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并将这一课程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有效的融合,运用到创业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将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创业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二,创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可开展相关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活动时,科学的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如学校可邀请一些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到学校进行演讲,使学生与真实的创业者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认知能力。借助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令学生加深课堂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更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理念。高校通过不断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运用更科学、更开放的教育理念,以更为灵活的教育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与创业目标,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开展未来的创业之路。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等方面的深刻认知,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当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才能以健康、积极的创业手段投入的创业工作中。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在实际创业活动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甘愿的贡献自己的量,从而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