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及融资渠道革新研究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源政策性股权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0.引言

企业需要利用资金采购生产要素,通过融资满足资金需求,融资渠道是推进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国的金融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加之社会治理成本较高,中小型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与风险较高。同时受到房产价格高涨等因素的影响,大量资金脱实如虚,平均利润不足5%的制造业企业难以获得投资人青睐。受此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缩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部分行业的利润率低于融资利率。这一问题,将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我国应围绕制度创新与理念创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稳定的融资渠道。

1.中小型企业常规融资渠道

1.1 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通过内部组织,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此类融资主要涉及存留收益与股东投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盈利,这部分收益通常会被配置到三种渠道。其一,是用于偿还借款。其二,是用于企业发展。其三,可计入股东收益。其中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可被称为内源融资。由此可见,在分配企业盈利的过程中,内源融资与股东收益成反函数关系,增加内源融资必然会减少股东收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较高,在民营企业中,股权的集中度较高,股东之间的私人关系也较为密切。这样的股权结构,有助于企业开展内源融资。同时由于内源融资的成本较低且隐性风险较少,因此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1.2 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是外源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下企业难以通过内源融资获得发展所需的全部资金,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外部资金。商业银行是为企业提供借款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的经营逻辑,是利用利率吸收散存于社会的资金,并利用信息优势与专业分析,将其配置到社会生产环节。借助生产环节提供的收益,商业银行可偿还融资利息并获得收益。我国的商业银行会为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短期担保(抵押)贷款。而其他类别的企业可通过民间金融结构,获取小额信贷或抵押贷款。但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通常来自第三方融资平台,因此民间借贷的成本普遍较高。再有,通过亲友获得融资,也是我国民营企业较为常见的融资方式。

1.3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外源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无法获得直接融资的情况下,可将资产与远期盈利作为交换,以获得融资。但企业资产用于生产,出售相关资产必然会对正常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难以直接出售资产。而远期盈利的融资能力较差且难以得到准确评估,因此其难以成为独立使用的融资工具。股权集中了企业资产与远期盈利的相关权益,通过股权交易,企业可在不分割生产体系的情况下获得融资,这一融资方式被称为股权融资。以中小型企业视角分析,股权融资的主要优势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风险性低。股权融资是以企业资产与远期盈利为交换的融资方式,企业无需偿还所融资金,只需分享远期盈利。二是扩充企业优势。新的股东必将增强企业人脉,企业的发展可获得促进。三是可增加企业估值。增加资金或人脉,可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整体估值将相应提升。

1.4 政策性融资

政策性融资,是以政府信用担保,为定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金融模式。该模式中的资金输出方通常是政策性银行,部分地方政府也会在财政支出中编列预算。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引导,上世纪6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市场经济与产业规划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在展现出良好效果后,“亚洲四小龙”等后发国家纷纷效仿。学界普遍认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型产业的发展要素更加复杂,依靠市场力量孕育新型产业的概率较低。而由政府主导的产业规划,将快速整合社会资源,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例如,上世纪里根政府主导的“星球大战计划”,孕育出诸多民用科技。互联网产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在推动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也为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政策性信贷或扶持资金。

2.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

2.1 内源融资的困难

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部分企业的内源融资面临诸多难题。首先,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存留收益逐渐减少。受此影响,这部分企业的内源融资额度,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内源融资难以开展。其次,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在开展内源融资的过程中,股东之间的意见往往存在巨大差异。部分股东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发展策略,对于增加投资的发展规划持谨慎态度。股东是提供内源融资的主要渠道,在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内源融资无法开展。同时在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股东不愿再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通过炒作房地产,其获益往往更高。最后,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难以盈利,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不足5%。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借新还旧成为其开展融资的主要目的。而了解其中内情的股东更不愿将个人资金投入企业。

2.2 债权融资的困难

债权融资是中小型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其融资类别主要有银行贷款、机构信贷、民间借贷以及网络借贷,但各渠道的融资均存在一些困难。银行贷款的主要难点,是企业信用不符合银行要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曾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但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诚信较差,债务违约问题频频发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逐渐收紧中小型企业的商业贷款,在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极难在商业银行中获取贷款。

机构信贷的主要问题是利率过高。加入WTO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资金需求大幅增长。为了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我国于2005年设立的第三方融资平台。第三方融资平台可在商业银行中申请低息贷款,并在加入管理成本后,将这部分资金投放到民间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可通过民间金融机构申请信贷。这一融资方式较为便捷,但由于资金流通渠道较长,其金融资成本远高于银行贷款。

民间借贷的主要问题是法律风险,《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犯罪构成要件模糊等问题。在实施中,司法部门通常会将偿还情况及借贷额度作为立案依据。因此,企业在实施高风险项目时,不宜使用这一融资方式。

网络借贷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平台信用。网络借贷是新兴的借贷模式,但由于该行业的资金密度较高,其违法行为也高度集中。2018年初,为了应对美元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我国及时收紧了表外业务。一批依靠借新还旧的P2P网贷平台,不断爆出违约事件,该行业的诚信难以在短时间修复,P2P网贷平台的资金已存量大幅缩减。

2.3 股权融资的困难

股权融资的成本较高且流程复杂,因此我国中小型企业较少利用该融资渠道。但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资金逐渐收紧,直接融资的困难将不断加大,因此股权融资的发展空间较大。当前中小型企业开展股权融资的难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进入新三板市场是其主要选择。但2015年后,新三板企业的估值大幅攀升,总市值由2014年的4591亿快速提升到24584亿,炒作氛围浓厚,大量机构被深度套牢,融资能力低于企业预期。截止2019年1月,新三板市场中的挂牌企业,已经下降到10684家,其中多数企业仍处于停牌阶段。同时新三板市场的挂牌成本通常在200-400万元之间,在融资能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的意愿也随之降低。

其二,中小型企业的股权融资同样面临法律风险。依据《审理非法集资法律若干解释(2014)》提供的指导意见,非法集资的立案原则主要包含融资偿还情况、股东数量、项目类别等构成要件。其中保障投资人权益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而依据公司法规定,企业的股东数量最高不应超过200人,因此参与股权融资的人数不宜过多。同时资金投入的项目应具有实体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部分投资人会集中使用同一账户,在遭遇经营困境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法律风险。

其三,确定股权价值是开展股权融资的前提条件。但我国缺乏权威的股权评估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企业与投资人之间的预期往往难以统一,大范围的股权融资无法开展。依据国际惯例,企业股权价值应依据企业盈利预期展开评估。但我国的商业环境缺乏诚信,部分中小型企业会利用虚假报表骗取更高估值。因此在评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评估机构往往会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权重比例,企业估值必然下降。

其四,股权融资极易引发企业结构变更,恶意收购等行为将对其他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害。例如,企业发行的股权证券被同一投资人收购。在进入企业董事会后,该投资人提出扩大投资的提议,无法跟进投资的股东,其股权占比必然缩小,该投资人所占股份将再次增加,直至获得企业控股权。而其他股东的权益将因此受到损失。

2.4 政策性融资的困难

政策性融资是政府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利用该渠道企业将获得低息贷款或现金补助。该项融资模式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政策性融资的管理问题。政策性融资的主要对象是技术密集、融资能力差、研发周期长的重点中小型企业。但此类企业的认定缺乏清晰标准,部分政策性贷款将被生产效率低下的中小型企业使用。更有甚者,个别企业会以科技研发等名义套取政策性贷款,利用融资成本低的优势,这部分企业会将政策性融资投入房地产或金融领域,以赚取利差。

其二,政策性融资的金额较小,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有限。科技型企业的研发周期往往较长,盈利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此类企业需要在研发端保持长期投入。但政策性融资的金额较少,回收周期较短,企业的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政府提供的资金补助数额更低,企业的研发工作无法得到支持。

3.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革新

3.1 借助价值链理念拓展内源融资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内源融资愈发困难,企业应利用价值链理论扩展内源融资。传统的内源融资,将企业股东作为主要融资对象,其融资范围极为狭窄。但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并非独立发展的生产组织,而是嵌入到社会供需链条的节点。依据这一理念,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因被视为共生体,企业可将内源融资扩展至上、下游企业。

例如,某运输公司的上游企业是运输委托企业,而下游企业是车辆等运输设备的供应企业。由于运输委托企业需要增加运量,因此运输企业需要采购新型运输工具。在融资过程中,运输企业可向运输委托企业提出融资申请,并以运费作为偿还方式且提供高于银行的还款利息。这样的融资条件,通常可得到上游企业的支持。在采购运输设备的过程中,运输企业可以运输合同为担保,向长期合作的设备供应企业提出融资申请,并给付相应利息。在这一融资模式中,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上、下游企业。将成为该企业的融资对象,融资渠道可得到扩展。

3.2 透过风投公司发展债券市场

债权融资的渠道狭窄且风险较高,因此我国应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扩展中小型企业的债权融资渠道。风投公司的资金雄厚,且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人脉。在股权融资市场中,风投公司的作用极为明显。有鉴于此,我国应推出相关政策,以便引导风投公司进入债券市场,从而使企业的债权融资获得支持。例如,我国可参考债转股等政策,制定更为符合风投公司运营方式的“债股转换”政策。风投公司可通过专业评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以股权为质押品的贷款。当企业因经营困难无法偿还借款时,风投公司有权依据事前约定行使股东权利。之后,风投公司可通过一级市场转售企业股权,以保障自身权益。综合分析,风投企业的运营方式,是借助金融市场提高投资回报率。针对这一诉求,我国应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打通债券市场与股权交易市场的流通渠道。

3.3 发展企业员工之间的股权交易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股权融资面临诸多困难,转变融资思维与方式,是应对这一困境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融资理念将资金作为融资对象。但资金的主要功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并维持人工开支。在难以直接获得股权融资的情况下,企业可利用股权直接换取人工开支与生产资料,从而达成股权融资的最终目标。例如,企业可为骨干员工配置股权,从而使其成为企业股东。这样的方式,将使人公开支得到控制,而员工的个人发展也可得到扩展。同时部分互联网公司,可要求成为股东的员工在家中完成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办公场地、生产能源、生产设备可得到节约。在为员工配置股权的同时,企业也应为股权交易提供便利。通过企业内部的股权转换,股东的劳动权益将得到保障。

3.4 利用政府合同替代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是政策性融资的“担保物”,为了降低风险,政府通常会控制政策性融资的金额,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支持。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借助采购合同,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例如,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可为科技型农业企业提供3-5年的采购合同。该企业可以政府采购合同为担保,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政府采购合同的执行力与稳定性较强,企业收益将得到保障。商业银行的主要诉求是降低风险,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中小型企业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可得到控制。依靠商业贷款,企业的融资规模将大幅提高。

4.结语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政策性融资。开展内源融资的主要障碍来自于股东,因此企业可以价值链视角扩展内源融资。债权融资的主要障碍来自于企业资信,我国可将风投公司引入债券市场。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内部股权结构调整推动股权融资,并借助政府采购合同取代政策性融资。

猜你喜欢

内源政策性股权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心杉组培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空气凤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旨在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