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英语精读课程的跨文化实践研究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学信息化

(合肥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0.引言

英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培养语言类人才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传统教育理念限制,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依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氛围沉闷等诸多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应积极结合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英语精读课程环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学体系的完善。在信息全球化视域下,我国对外贸易交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使世界对我国有更充分的认识。然而在跨文化实践中,我国高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失语问题,无法有效为西方国际友人传达中国宗教、历史、民俗民族的文化体系及概念,难以使西方友人对中国文化形成准确而全面的认知。因此加强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落实跨文化教学体系,对我国国际文化交流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跨文化实践中“中华文化失语症”的表现

在中国市场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我国本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发生剧烈的碰撞,不仅促使我国现代社会工作理念及需求发生转变,更促使我国对西方文化体系得到全新的认识。然而由于在跨文化实践领域我国文化难以有效形成向外“输出”态势,导致西方诸多国家严重缺乏对我国整体的认识。究其原因,我国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有效、全面、准确地传输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我国跨文化交际中最为主要、最为根本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韩东城(2016)认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包括文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及思维能力四种,缺一不可,文化的认知、思维及感悟能力是跨文化的前提,而表达能力则是跨文化的枢纽、是跨文化效果及质量的表现。”姜一明(2017)则在高校英语教学层面对跨文化中中国文化失语症进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中华文化失语症问题明显,呈普遍性、广泛性、范围性等特点,这与高校英语教学制度密不可分。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师为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及应用能力,依托西方文化、习俗、理念,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情景中,以期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促成英语表达、应用及理解等相关能力的提升,因而常常忽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输,致使学生缺乏有效利用英语语言体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极大地限制学生跨文化实践质量及效果的提升。进而致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对文化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最终导致跨文化表达能力低下,严重限制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信息化背景下英语精读课程对跨文化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以教学内容信息化形式,实现革新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及理念。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工作,更是我国高校实现科技化教学、现代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广义上讲教育信息化旨在通过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移动智能软件技术为基准的现代科技,深化传统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政策,从而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狭义的教育信息化,指高校教师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诸如A+课堂派、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辅助软件,结合多媒体及计算机设备,实施教学活动的模式。美国教育学家达菲曾在相关著作中强调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具有紧密的关系,总体来讲信息化技术服务于高校教育现代化。我国学者程长林(2016)对此表示,教育信息化应落实到教学的诸多环节,从课程目标设置、教案编排、教学计划设计及课堂教育等诸多环节,均应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高校教学改革体系中。而李成海(2018)强调,教学信息化应将重心放在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落实新课改相关要求。而在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程讲义、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识别、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及口语练习等多方面能力。英语精读课程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及语言表达有效渠道。教师通过分发相关精读材料,引导学生对英文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并朗读,从而培养学生英语发音,课文理解及语言表达等相关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感及感知力的形成,使其形成良好英语运用观念,进而通过精读带动英语听力、英文翻译、书面表达、英语口语表达,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高校精读课程语言信息量大,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发挥精读课程的培养作用,而在教学进度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又有大量英语教学任务需要开展,因此每周英语精读课程往往又十分有限,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精读课程丧失了原有的初衷,导致高校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因而在信息化技术软件的引入下,高校英语教学可将精读课文传授到互联网环境中,通过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在线教学,从而突破地域及时间限制,促成学生对英语精读的能力及各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解决传统精读课堂课程时间有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英文教材内容的弊端。推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全新的认识。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英语精读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听、写、读、说等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实践的基础,在高校教师后续培养学生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3.信息化背景下英语精读跨文化教学的现状

3.1 高校英语精读课程的古典文化内容缺失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英语教学观念本身,是意识形态领域急需更正的问题。首先,中国文化失语症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入,认识不彻底,从而无法有效表达中国古典文化,例如《庄子》、《周易》、《诗经》等文化著作,学生对文化感知力有限,从而无法运用原有的英语知识体系描绘文化形态,进而导致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其原因在于英文教材中缺乏体现中华文化的内容,反而是西方大量经典文化故事、历史遗迹、民族风俗及人际交往等西方国家资料,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语用环境。然而在思维导向上,却将学生学习重点引入到西方诸多国家文化层面上,无法有效结合我国国情,落实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对我国英语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次,英语精读课程需要学生对已有英文课文进行朗读,提升对英文原文的理解以应用等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环境下,我国已出现多种支持英语精读课程的软件及应用,极大强化了英语精读课程的作用及功能,然而针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英文资料及相关资料却严重匮乏,不利于我国高校英语精读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3.2 我国高校英语精读课程信息数量严重缺乏

高校英语精读课程的重点,表面上在于对英文文章的精细化阅读,实际上需要注重学生在读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将语言输入过程与输出表达实现有机整合及统一,实现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及表达能力的提升。然而高校教师在开展基于精细化阅读能力的同时,并未为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反而依旧拘泥于传统教学观念,将英语语法、单词、句式、词组作为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结构层面上,严重限制了高校英语精读课程作用的发挥。致使学生过度注重于英文资料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德国语言学家莫菲特曾在相关著作中强调,第二语言信息输入量匮乏,将严重限制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美国教育学家德尔曾对美国大学语言类教材进行分析,认为教材语言绝非真实情况下运用的语言。因此分析我国高校教材,可发现我国英文精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存在同样情况。赵浅飞(2013)认为日常化语言教材对学生习得非母语语言有较大帮助。然而,最为重要的是信息量的获取。如果在数量规模上,无法达到促使特定标准,则无法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的飞跃。因此,可看出我国英语精读课程在英文资料运用数量及教材内容上存在着较大问题。日常交际类语言输入量较小,则习得的日常用语则越少。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寻找充足的日常类英文资料对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意义,更对跨文化实践活动具有推进作用。

3.3 互联网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教师的有效利用

信息化技术为我国高校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提供新动力,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渠道及方向。然而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进程中,我国高校教师仅仅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作,并未有效将其视作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具。例如通过江苏宿迁地区某高校教师进行走访调查,部分教师在英语精读课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将教材内容上传到网络,通过课前或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然而谈到具体应用环节时,则认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软件课文的质量有限,不符合高校对英文教材的标准。而另一部分教师则主要将信息化技术视为补课工具,利用其便捷性及丰富性功能,达到提升课时不足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目的。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不仅需要结合高校经典课文内的语法及句式等基础知识,更应了解在英语复杂应用环境下的形态,从而将哑巴英语、书面英语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英语。特别是在跨文化领域中,我国诸多历史文化无法用高校教材现有的英语知识进行有效表达,仅能通过相关媒体机构或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才能准确探析跨文化语言表达技巧。而互联网软件则有效囊该诸多英语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表达,若教师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致使跨文化语言能力培养失去根基。

4.信息化背景下促进跨文化实践的精读课程策略

4.1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革新精读课程教学

跨文化能力培养在高校英语精读课程中,应深化到教学内容本身,从文化意识形态出发,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首先,深化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高校应以座谈会或互联网交流平台,强调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重点,英语教学工作的方向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意义。从而提升高校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知及理解。并推进高校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进程。例如,教师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转变原有的英语教学语境,转变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口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革新英语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学生在精读课程中阅读到熟悉的文化知识,能够有效促进对知识的吸收及理解,并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文章阅读的语感,激发学生对英文的学习兴趣。其次,补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英文阅读资料。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课程资源模块,获取大量有关中国古文化的知识,从而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及表达。为解决跨文化实践中“文化失语”问题奠定有力的基础。进而提升我国高校英语课堂跨文化能力培养水平。

4.2 拓展英语精读信息量实现信息化远程教学

基于跨文化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精读课程应在扩充英语阅读资料的中国元素的基础上,深化对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革。意大利语言学家莫芬斯在相关文献中强调语言信息获取量对第二语言能力培养具有直接关系。但语言信息量并非教学内容、也非课外阅读量,而是基于学生语言水平层次的相关语言信息。然而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体系中,由于英语课程编排及课时布置等因素,致使学生无法充分理解英文文章内容,难以将英文文章相关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即便教师在精读课程中不断加大、加深学生对英文材料的语法、句式、单词及词组等方面知识,依旧无法改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低下及进度缓慢的状况。因此,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内“在线课程”功能,将精读课程翻转到课后,通过发布有关中国文化且符合学生英文学习水平的文章,引导学生利用录音软件实现精读训练,从而使教师通过录音数据文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长此以往学生每日获取的信息量逐渐提升,进而扩展了学生英文阅历,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最终使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4.3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视域下,互联网教学软件取得了卓越的发展,在功能上,依托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提供完备的辅助支持。例如“超星学习通”中“课程投屏”功能、“PPT上课”功能、“图书、期刊、教材”功能、“在线测试”功能、“在线教学”功能、“课堂笔记”功能及“课堂考勤”功能等,完全满足高校教师日常课程需求,运用此类信息化软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料及效率,发挥高校英语精读课程的效用,为学生跨文化培养提供条件。首先,在基于跨文化实践能力培养上,英语教师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语言表达层面,通过信息化软件检测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跨文化表达技巧。其次,教师可利用信息化软件搜索贴近实际交流的,报道我国传统文化的刊物或电子报纸,丰富学生精读内容,从而以不同阅读资料入手,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探索性、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促进跨文化技巧及能力的培养进程,真正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5.结语

文化失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高校大学生跨文化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及限制。因此在高校英语精读课程上应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精读课程优势及要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力、理解力、思维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跨文化的表达能力,推进我国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跨文化英语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