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引领:实践之问与理论之思

2020-02-25黄博彦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育

黄博彦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作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就必须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乡村教育的创新发展。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分别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理论思考。

教师发展的生态构建

推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实现生态系统中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支撑和保障。

肇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业春以肇庆学院为例阐述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介绍了肇庆学院在乡村教师教育的探索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善槐,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入手,认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教师队伍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教师队伍”是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命题。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刘徐湘根据生态位理论,指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学校教育需求减少、乡村优秀教师流失、乡村学生留守,城镇生态位不断扩充、乡村教育之“态”不断被城镇之“势”侵蚀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和城镇教育的生态位分离、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等教育生态修复建议。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朱桂琴以物理环境、社会制度环境、组织环境、互动环境、心理环境为分析维度,分析了乡村教师工作环境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工作环境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从工作环境优化策略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与路径两个维度,构建基于工作环境优化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体系。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于海英,从监控主体、监控内容、监控方式、教师质量监控效果反馈四方面,对乡村教师质量监控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享了其对乡村教师质量监控策略的思考:探索乡村教师质量多元主体监控的有效途径,依据教育实践需要灵活选择教师质量监控指标,选择适合乡村教师质量监控的主导方式,形成基于乡村教师质量提高的监控反馈路径。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总督学井光进从按需设岗、分级聘任、合同管理、绩效激励、提供保障性制度和保障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新时代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潍坊实践情况。

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此,需要多方共同构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之路,以专业素养的提升夯实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湖南文理学院校长龙献忠,分享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三基四爱五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三基即公民之基、乡村教师之基、乡村教育家之基,四爱即爱思想、爱乡村、爱学生、爱教育,五协同即机构协同、课程协同、课堂协同、活动协同、实践协同。

广东肇庆市教育局局长兼肇庆宣卿中学校长彭银祥,阐述了政府部门主导的“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模式、肇庆学院探索的“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模式、肇庆城区学校实施的“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模式三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总结了肇庆市教育发展“城乡联动,双向提升”的实践经验。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丽君,分享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八大培养路径: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推进多元课程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新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师范文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王建平从乡村卓越教师的素质内涵切入,阐述了实施公费定向招生培养、培养目标为胜任多学科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增设乡村文化与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等乡村卓越教师培养路径。

泉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秋燕,针对传统校长培训课程同质化、培训过程形式化、培训模式单一化等问题,分享了基于胜任力的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构建校长胜任力指标体系,建立胜任力与办学业绩关系模型,构建通专融合、模块衔接的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双结合、四环节、五保障”培训机制,创建校长研修共同体以实现培训方式多元化。

海南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陈素梅,阐述了推动教师队伍结构化成长的“海口经验”:开展骨干教师队伍的结构化建设,结构化设计教师成长目标,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力传输带,多维度创设实践生长平台,组织结构化团队研修活动。

贵州教师教育学校副校长张佩玲,阐述了省级乡村名师队伍建设的“贵州做法”: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组建共同发展团队,研读专业书籍,提升学科教学技能,强化教育科学研究,提炼个人教学风格。

传道授业的意义生成

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在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更在于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过上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周守军认为,应注重教师教学的公共性,从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四方面开展新时代教师教学公共性建设,引导教师追求教学公共利益,重视教学的生命意义与文化意义,引导师生对教育教学价值观和教育教学角色的认同与共同实践,让乡村教师回归教育初心,传递教育的幸福。

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理认为,应明确乡村教师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知识传授者、学习组织者、文明引导者、乡土文化传承者、先进技术传播者,引导乡村教师树立职业理想、提升师德水平、强化专业素养,进一步发挥乡村教师传道授业、社会教化、服务公众的作用,让乡村教师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实现新作为。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广东怀集县实验小学校长丘红慧,分享了其作为山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坚守初心,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恪守专业发展的敬业之路;勤勉育人,以悉心施教夯实专业发展的奠基之路;科研创新,以教研教改开创专业发展的研究之路;共同发展,以示范带动推进专业发展的提升之路。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江西鄱阳县莲湖乡四望湖小学校长程风,讲述了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乡村学校生源回流的教育现象,分享了自己对乡村教育的观点: 乡村教育是份薪火相传的事业。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2012届毕业生、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中学教师刘洁,分享了自己到祖国西部、到基层去支教,成为扎根新疆边远县大山深处一名音乐教师的经历。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