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020-02-25张丽芳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养生道德经老子

摘要:从老子所著《道德经》的视角出发,探讨老子的养生智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研究认为,老子的养生智慧在当代仍然适用。要想更好的养生,应当“遵循自然”,顺从自然以养生;应当“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少私寡欲以养生;应当“致虚极,守静笃”,以静养生;应当“返璞归真”“专气致柔”,以回归本心养生。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养生 当代社会 启示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109-03

1 研究背景

德国哲学家Kad Jaspers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轴心时代”。[1]“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在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古印度、古中国同时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一时期被称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解体,新的思想出现,各种思想流派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诸子百家。其中,以孔子、老子、墨子的思想流派为代表的三大体系影响最广。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当代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养生,在被西方哲学广泛影响着的今天,道家思想仍然对当今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所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蕴含的养生智慧一直受人追捧,不仅对传统养生文化,而且对当代社会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

2 《道德经》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老子的传说,关于《道德经》由来的记载也是多种多样。我们暂且不辩故事的真伪,但是《道德经》这部著作确确实实存在,毋庸置疑。《道德经》作为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几乎可以说是凝聚了老子的全部人生智慧。《道德经》被称为经典之作,世人称之为万经之王、群经之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养生思想的认同和传播。虽然我们和老子生活的时代不同,但是他的养生理念同样适用于今天和未来。[2]

3 道家思想

说到老子,我们首先想到道家。道家是中国非常有智慧的思想流派,它在中国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郭沫若先生说:如果说儒家思想承担起中国起两千多年的教育和礼仪,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在被西方哲学广泛影响着的今天,道家思想仍在哲学世界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与道家所传播的思想是分不开的。道家宗旨可以归纳为:清、虚、卑、弱。它教诲我们,人生要学会沉淀,要戒骄戒躁;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怀若谷,善于处下。这些都是在当今社会中需要反思的问题。“道教重养生,所蕴含的养生智慧数千年来一直受人追捧,对传统养生文化产生了重要而且深远、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因而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养生大家。”[2]老子被道家尊称为始祖,被后世称之为“养生第一人”,那么他是怎么看待养生的呢?他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4 老子养生思想微探

关于养生之道,老子是有资格谈论的。《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要知道,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的寿命是很短的,但老子却活到了百十余岁,乃至有闻二百岁。这些传言或许过于夸大其词,但是许多史料记载老子确实是个长寿之人,这都要将老子的长寿之诀归功于他的修身养生之道。可见,老子并不仅仅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理论家,还是将养生之道应用于现实付诸于实践的实践家。[3]

养生,就是护养身体,保养性命,达到长寿的意思。《道德经》中记载到:“善摄生者”(《道德经》第五十章)。摄生,即养生。老子是个心系天下的人,他关切的问题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于养生,有人请教过老子,老子说:“养护生命的规则,就是随顺应和,听其自然。我有三宝: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日俭约,去贪去欲。三日不敢为天下先,顺时而动,持而保之,这就是养护生命的方法了。”[4]对老子养生之道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4.1顺其自然,当起居有常,作息有度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渊源流长,这些养生活动大都遵循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十分重视“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老子说:“万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天与人,各为万物之一。出于同源,其本相同。故,人要用虚静之心来感悟天地的规律,让自己的生命回归自然的根本。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做到身与心的和谐相同。”[5]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身体与心理的统一,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真的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以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做到“天人合一”。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就会伤神损体,得病成疾。力求做到生活作息规律,这样做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使身体偶有状况,也可通过修身养性的锻炼,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6]老子在这里的思想主要是告诫当代人们,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的生活讲求的是规律性,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人类也有人类专属的生物钟。现如今,很多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只增不减。而老子倡导的养护生命的规则,就是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如果我们再继续违反大自然的规律,逆其道而行不知反思,一定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可扭转的负面影响。

4.2 少私寡欲,当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对于老子来说,任何欲望都会摧毁人多心智,不利于养生。老子的养生说是建立在少私寡欲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7]他认为,光从形体方面养生是不够的,还必须从精神和情欲上修养。老子认为,情欲限制了人的心灵,影响了本真生命的充分展开,使人的行为往往不符合自己的本性,因此,对于情欲要加以节制。[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萸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基于此种认识,老子十分推崇知足,“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只有知足而无所求,知止而不妄为,减少私欲,恬淡素朴,才不致招来困辱危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才能真正做到养护自己的生命,终其天年。

那么,将以何种标准来判定“知足”呢?人生中,无论怎样的快乐,都比不上知足常乐不贪心来的快乐。知足常乐,看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态了。如今,我们身处在这个纷扰和喧嚣的世间中,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的心灵。当今社会有太多的艰难也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的障碍也有太多的机遇,有太多的失落也有太多的可能。于是,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我们被阻塞其间,不得喘息。[8]此时,如何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就要做到祛除贪欲,知足常乐,完善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颗纯真的心是抗衡物质诱惑的重要砝码,一颗坚定的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使我们在面临利诱时坚守本心。面对外界诱惑,老子日:“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要堵住自己的欲望之门,节制贪欲,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康健,如若放纵自己的情欲而不加克制,那么自己的身心都不会得到救治。[9]

4.3致虚极,守静笃,以静养生

道家养生文化特别是老子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通过收敛心神、少思寡欲和清心及“心斋”修炼方法,达到致虚守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9]

从养生角度看,“致虚守静”实际上就是强调通过清净之心和虚无之心,达到身心内部及外界的一种平衡与和谐。老子认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道德经》第十六章)。以“静”养生也是他所提倡的养生方法。实践证明,人的身心一旦平和安静下来,就能有效抵御外界的干扰,恢复和激发人体正能量,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以养心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是《老子》养生思想的根本宗旨和主要路径之一。[2]南怀瑾先生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也认为身心修养的养生过程实为体道的过程。

4.4返璞归真,专气致柔,应当回归本心

老子强调贵柔,但并不是主张凡事要软弱退缩,无所作为,而是要反柔为刚,因此他强调“守柔日强”。他认为越柔弱的东西往往储存着巨大力量,抵挡着使坚硬的东西使之无法冲击。正所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本义,是自然之道。生命本身是柔弱的,反而失去生命的,通常是僵硬的。因此,柔弱并非坏事,而是生命力旺盛和持久的体现。他主张做人要“专气致柔”,也就是集中全部精神达到柔弱的状态。

老子从贵柔出发,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在老子看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质最最值得称道和效仿的。如若做人如同水一般,做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不仅能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而且顺从自然,省去不必要的烦恼。

实际上,这既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和方法。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人们常言的“返璞归真”。在这里老子想告诫人们,只要我们能永远保持无贪无欲的健康心态,自始至终保持一颗如婴儿般纯真的童心,不过分追逐名利,跟随本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當下生活的乐趣,努力实现长寿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以上四点只是基于笔者的片面认识而得之。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养生要保持精力旺盛,精力充足则生命强劲,反之则虚弱,正如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他还提出了“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的观点,规劝人们把自己置身于众人之外,用客观全面的眼光观察、倾听别人的意见,用长远的眼光审视全局,审慎的考虑矛盾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5 结语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对当代社会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当代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养生,因此,老子的养生智慧越来越受人追捧。老子的养生智慧流传至今,不管哪种养生之道都是其长期坚持养生实践的结果,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随时可以拿出活学活用。老子所倡导的养生之道注重身、心、气兼修,强调呼吸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因为它伴随我们一生,从生到死。这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同时也是与西方健身之法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老子的养生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后世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艳燕,白彦兵,译.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2]熊常初.先秦楚地养生思想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3]高峰.老子的养生思想探微Ⅱ]兰台世界,2013(06):112 -113.

[4]探索发现之问道楼观[Z].

[5]李德建.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C],陕西:陕西省哲学学会,2012.

[6]肖巍.近代革命观念的一个“自然法则”解读[J].哲学研究,1997(06): 53-60

[7]尹龙,老子养生观概论[J].长江丛刊,2018(05): 75-76.

[8]老芨沧桑耳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196.

[9]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中国保健协会,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9.

作者简介:张丽芳(199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养生道德经老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智者老子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