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打假”事件现象学分析

2020-02-25刘康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象学

刘康

摘要:“格斗狂人”徐晓冬武术“打假”事件在网络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通过文献资料法,以现象学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对徐晓冬“打假”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徐晓冬事件主观上存在一定的炒作嫌疑,客观上却促进了传统武术的整体改革,也撕开了传统武术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直面传统武术,其积极意义非常深远。

关键词:武术打假 现象学 武术本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61-03

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1900年创立的哲学流派。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始终没能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科体系。它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方法论方面,即通过回到原始的意识现象,描述和分析观念(包括本质的观念、范畴)的构成过程,以此获得有关观念的规定性(意义)的实在性的明证。认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廓清传统哲学中那些概念的真实意义,从而重新说明传统哲学中的问题,并深入开展各个领域的研究”。[1]总结来说主要精神便是勇于“回到事实本身”去探讨分析。胡塞尔以及一系列的哲学大师为什么把他的学说称之为“现象学”,原因在于我们看到一件事首先关心的就是它的现象,由现象引发联想到事情的本质。那么徐晓冬是真的“打假”还是别有目的,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现象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步骤探讨事件真相。

1 武术“打假”事件的现象学思考

1.1 武术“打假”事件的现象学悬置

“悬置”是现象学研究方法特有的步骤,是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典型特征,也是现象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2]悬置是针对“超验”存在的,其结果却是使这些存在都成为了“内在的”,即由意识本身的结构得到解释因而不再与(人的)意识相外在、相对立、相异化的。[3]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一步步接近事物本质。

2017年4月,一场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真实的武术对决”在四川成都举行,自称中国自由搏击第一人的业余选手徐晓冬短短20秒就将“太极大师”魏雷打得头破血流。“引发了关于当代中国武术有关问题的热烈而广泛的讨论,在社交网路媒体的助推之下,“传统武术”相关话题的讨论一度达致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4]2018年3月,咏春门人丁浩再度挑戰徐晓冬,惨败而归,再次将传统武术推上了风口浪尖,关于传统武术到底行不行,是不是“舞术”等问题层出不穷。当然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紧接着“焊武帝”田野以及“点穴大师”吕刚纷纷在网上成功“约架”徐晓冬。对决当天两人皆是在直播镜头前,拼尽浑身力气,使出了看家本事“里合腿”和“点穴手”,在激烈斗争了不到一分钟后,皆以失败告终。而这宣告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失败,更代表着我们带有典型文化符号的国粹——传统武术被彻底撕开了神秘面纱,被拉下了神坛。一时间,传统武术在饱受争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骂名。客观地说,传统武术在被人误解的路上又加深了一步。

1.2武术“打假”事件的现象学还原

还原是现象学研究的关键一步,是现象学研究的旨归,也是悬置前见的目的。[2]只有在充分悬置前见的基础上进行还原我们才能够有新的发现。从2017年的4月到2019年的现在,历时两年多,徐晓冬事件在整个“武林”乃至网络媒体上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以及“打假”事件中几位主要角色的发展历程,我们便能够从中厘清一些事情。

太极雷雷是第一位与徐晓冬交手的“传武大师”,狼狈被KO后,接受媒体采访,从此活跃在“武术圈”。之后又声势浩荡与王之亮进行对战,虽然又一次失败,但名气再次上升,各种资讯、视频点击量快速上涨,某些新闻媒体看到了商机,很快雷雷就与峨眉传奇给签约了,自那以后消停了许多,就在各大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面发布“自创”太极视频。据相关资料显示“焊武帝”田野原本是一位电焊工,因为长期在网络上辱骂徐晓冬而与之交战。上台后交战不到一分钟就被徐晓冬打得头破血流(此次对战最为吸引人的还是田野受伤后的包扎)。但从此在“武术圈”声名鹊起。与跆拳道选手张龙交战过后成功的格斗世界相中并签约。“咏春点穴大师”吕刚,号称拥有神功“葵花点穴手”,只要让他点中,徐晓冬就动弹不得,夸下海口的他被徐以47秒KO,大师形象荡然无存,赛后竟说只吃20天饭,这是败给徐的很大原因。吕刚被徐击败后,同样成为了人气选手,和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成功签约,成为旗下一员,完成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逆袭。可以说,和徐晓冬交过手的几位“传武大师”中,除了咏春丁浩以外,其他三人都已经先后被签约,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其中徐晓冬的功劳是十分大的。曾经在搏击圈有这么一句话,“想要红打一龙”,现如今,在“武术圈”也有那么一句话,“想要红打徐晓冬”,因为这已经有成功的典例。“打假”事件的发起者,格斗狂人徐晓冬成天很忙,整日都在拓展业务,由“打假”发展到“约架”,今日喊着要拳打李连杰、吴京,明日又嚷着要脚踢邹市明、一龙。在网络上随手一搜他的资讯,到处都是关于他私下要与某某某大师或传人大战的,噱头十足。借助这股风,不仅许多人争先效仿,更是跑出来许多的牛鬼蛇神蹭热度。徐晓冬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哭惨,从“打假”事件后,他的几家拳馆相继被封或是易主,更是在今年五月份更是因为和“陈”的事件,让他成为了一个老赖,打拳不能用真名、出行只有绿皮火车,由此看来确实是挺惨的。但是有消息显示,徐在2018年的时候就进军了影视界,处女作就是和黄金配角吴孟达合作拍摄(虽传出因不可抗拒因素可能终止拍摄)。因为他敢说敢骂,还主创了自己的直播节目《冬哥辣评》。而且他多次“打假”视频直播都是收费观看,俨然已是多栖发展的“网红”人物。而徐晓冬在此之前,基本上在赛场就是个籍籍无名的人,虽然他给自己冠以各种MMA的头衔,但其实他一场MMA比赛也没打过。

2 从现象学精神“面向实事本身”看武术“打假”事件

“面向实事本身”是现象学者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现象学关心的“显现”,乃是在人与世界照面过程中自在存在的自身显示。因此, “面向实事本身”就是要恢复事物的以自身为依据、安于自身的自持。[5]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接近事实本身呢?现象学另一位代表人物梅洛·庞蒂说: “莫过于把极端的主观主义和极端的客观主义在关于世界和合理性的概念中结合起来”。

徐打假事件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媒介效应。“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2017年网民达7.72亿,网络视频用户达5.79亿,2018年网民用户为8.29亿,网络视频用户为6.21亿,年增长几千万。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规模达118.1亿元,同比增长106.1%。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延伸,社交平台的媒体属性更加明显,社交媒体生态链持续变化,微信依旧是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头羊”。[6]网络小视频的传播以及微信的转载让他们事件的曝光度大大增加,正是由于新媒介的介入,让人对他们的事件有着更快和更直观的认识,促使人们对武术的关注度提升。

第二,跨界格斗的虚妄性。这里的虚妄性是指规则的不合理,比赛的不合理,完全违背了现代体育的基本范式。一个自称MMA选手,一个自称太极拳大师,两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同台竞技,这种格斗本身就是不符合体育规则与体育精神的。虽然以前也有过类似的跨界格斗,就是拳王阿里对战猪木,阿里是拳击,猪木是综合格斗,猪木表示只要是综合格斗就行,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阿里却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条件,仅仅规则的协商制定就耗掉将近一年的时间。而徐晓冬和雷雷以及其他几人的比赛更为原始,没有规则,没有限制,什么招式都可以用徐晓冬”打假“事件过后,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打着各种旗号出来想蹭蹭热度,或是想碰碰运气,让人看了不少热闹而搞笑的“打戏”。

第三,网络媒介快速发展背后的危机。从社会层面来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8]亦如徐打假事件背后的策划公司,为了追求利益,虚假、夸大其词宣传,毫无社会责任。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接触武术最多的不是武术比赛或武术表演,更多的则是影视文化中认识的武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武术。邱丕相[9]教授说:只有研究武术的人才真正懂武术!局外人一提到武术就想到降龙十八掌,所以徐晓冬事件出来之后,首先提出了“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

这些年来打着传统武术以及中医中药的幌子招摇撞骗的人不在少数,亦如“闫芳”之流亦能凭借一手“熟人的把戏”招摇于武协之中,担任武协重要角色。“很多民间拳师采用近乎法轮功的方法把自己包装成神一样的人物,还采用类似传销者发展下线的方式来发展更多的徒弟,徒弟见师傅一面都很难,更别说学习技术了。显然,武术已经成为了他们敛财的工具。这些乱象,让人们难以辨认真伪,甚至是质疑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还有多少真实的部分。

3 理性看待武术“打假”事件

3.1 武术“打假”事件的必要性

徐晓冬武术“打假”事件有没有必要,很肯定的说,非常有必要。主观上来说虽然徐晓冬事件存在一定的炒作嫌疑,但是客觀上却促进了中华武术的整体改革,这对传统武术来说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徐晓冬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们一记重拳,其必要性不言而喻。也可以说目前的武术界犹如一潭死水,也确实需要像徐晓冬这样的人来泛起波澜。从另外的角度说来,这也给传统武术增加了知名度,无论好的坏的,至少让更多的人直面认识了它,而不是只的在电影、小说当中接触的武术。

3.2 武术的本质属性

“博大精深”一词既能显示出传统武术内涵之丰富也能从侧面展示出其内容之复杂。徐伟军[6]在《武术的嬗变与发展》一文中对近代武术概念进行了梳理。1932年《国民体育方案》中所讲的“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卫技能,一方面可作为锻炼体格之工具”。1961年《武术》教材中对武术的定义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部分的民族形式体育。2004的《中国武术教程》这样定义: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仅官方给出的概念就近十多种。对此我们不作过多介绍。

从上可以看出武术不仅是一种文化、武术也是一种艺术、武术更是体育项目。传统武术不止有“打”的部分,更多是在于象征着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不能因为几场虚假的对决就完全否定了他。而对于传统武术来说,拳脚也只是末支,冷兵器才是主流。徐晓冬事件后,徐晓冬很巧妙的偷换概念,成功的把百分之二十的徒手搏击技术来否定了百分之八十的冷兵器技术,这个概念偷换得很成功,也导致很多对武术一无所知的人来维护武术。出现了很多不友好的争吵,当然这个争吵没有问题,也否定不了传统武术。但是成功的把武术和格斗分裂开来,导致格斗爱好者和武术爱好者分割成为两个阵营,但是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格斗和武术是一体的。

而对于传统武术是否具备实战属性。李小进、赵光圣[7]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武术的本质:第一,从武术事实中管窥武术的本质特征可以看出,传统武术是一种以技击为主的“技击术”。第二,通过对武术产生与发展的的历史素材的梳理,可以得出武术的本源是人与人之间的徒手或利用器械进行搏杀与格斗。第三,通过对武术技理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得出武术的本质技击,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技击术。可见传统武术与技击与实战是分不开的。

徐雷二人对战以后央视也迅速作出了反应,专门对传统武术进行了讲解,主持人解释传统武术主要分为“击技与套路”,而传统武术能否具备实战能力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练习的是否包括击打在内的真正武术。第二,要下功夫真正练习了武术的击技。第三,不可闭门造车,要和现代的各种格斗技巧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话说回来武术要实战成型周期长而且艰辛,又有多少人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习练,因为时代的改变传统武术丢失了很多东西。但是传统武术横向对比世界各国的传统格斗技,内容丰富度遥遥领先,除此之外理论超前性,技术巧妙性都在他国之上,其他国家的“传武”能打,中国的传统武术自然也能打。

参考文献:

[1]《外国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外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62

[2]赵进.体育科学质性研究之现象学研究方法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04):13-20.

[3]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导引[J].中州学刊,1996(06):65-70.

[4]马廉祯.传统武术价值体系亟待重构一由徐晓冬事件引发的若干思考[J].体育学刊,2018(05):25-29.

[5]蔡春,现象学精神及其教育学意蕴[J].教育研冤,2009(08):44-49.

[6]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8):684-686,719.

[7]李小进,赵光圣,武术的本质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01):135-138.

作者简介:刘 康(199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现象学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现象学为何应是解释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探索
从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现象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启发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论雏形——读《现象学的观念》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