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拳传承发展困境探析

2020-02-25高健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困境

高健

摘要:以查拳拳师所授内容为立足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现查拳传承发展存在无“查”化、神秘化、权威化、非遗偏移化的问题。并根据此类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营造风清气正的查拳文化环境;组建团队再研查拳技艺;组织策划传统查拳比赛和研修班;鼓励采取多途径传承传播查拳。此研究旨在促进查拳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查拳 传承发展 困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56-03

据《体育志》载,查拳于乾隆年间已在聊城地区形成三个流派,在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体系后发展至今。经过百年的传承发展,查拳早已在中国大地上开枝散叶,培养了一代一代的查拳名师。现查拳在我国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有着职业化的运动员传习,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等省市级比赛中均可见其身影。查拳为传播武术文化和培养武术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繁华的背后也掩盖不了查拳逐渐丢失传统拳术的韵味,在民间传承时出现了“高、难、美、新”的查拳动作,在民间传承的查拳逐渐向自选长拳发展,当华丽的动作成为习练者研习的主要方面,查拳所具有的技击技术就会逐渐消失,技法特点也就无法呈现,查拳也就不再是查拳,查拳的传承与发展就会面临新的瓶颈。

1 查拳发展困境

1.1 “无”查化

此处的“无”并不是没有,而是稀少。稀少的是查拳本来的韵味,缺少了具有查拳特点的攻击性、闪转腾挪、防守意识等。随着社会的变迁,它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不同时代的影响,并产生顺应社会变革的变化。[l]在调查中发现,传统查拳在顺应人类审美水平提高过程中,传统查拳传授多以武术动作为主,对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形态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动作规格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动作规格的判定标准也以国家规定为准绳。加之,长拳作为武术推广的成功案例,它既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要求,又符合商业化、竞技化等的需要,为传统查拳借鉴成功方式提供了榜样作用,又因查、华、炮、洪等传统武术拳种为长拳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查拳与长拳本体自然就有相似之处,也就为传统查拳的吸收借鉴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传统查拳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借鉴长拳在身体形态、动作规格、节奏等的要求,致使查拳出现了长拳化的特征。

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在“长拳化”的驱使下,传统查拳过多吸收借鉴他人之长,又不注重攻防技击和技击特点的传授,查拳的鲜明特点已在逐渐消失,曾经震慑武林的“回回拳”,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以此方式发展会逐渐销声匿迹。

1.2神秘化

据调查和整理发现,现查拳共有22个徒手套路,以及器械套路,其体系庞大,技法鲜明,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这样庞大的技术体系需要拳师在言传身教的传授中才能培养出一代一代的传承者。武术作为特殊的文化表现方式,示范法与讲授法也就成为仅有的两种最有效的传授方法。由于年龄、身体状况、场地等各种客观原因,查拳拳师在动作示范中并未达到拳术中所指出的那样,如姿势舒展、发力顺达、动迅静定、协调完整、节奏分明,发力时运用“寸劲”,不用蛮力;弹腿要求每一步都要有腿法,在换步起腿的时候运用磨、勾挑、蹬、盘、弹、撑、拨、踢的技法;拳法则要求连贯不断,招法与招法之见要扣紧,步法连环不断。环环相扣的细节动作,若因拳师无法达到示范标准,再在讲解中无法讲授清晰,致使传承者所学内容大打折扣,查拳拳术的神技也就只能成为理论高度上的技艺,体系庞大的查拳也就成为一个空壳。

技击技法和技击理念是武术拳种最为神秘的,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调查中发现,年轻的传承者在实际对抗中使用查拳技法应用较少,呈现出较多的散打或者搏击术的技法。散打等搏击项目在对抗中非常实用,但具有攻防技击理念的查拳若长此以往,神秘的查拳技法会成为秘密。

1.3权威化

以师徒传承习武方式结聚的社会群体内部的上下等级界限森严,经驗、智慧和常识在师父、师兄中具有绝对意义,而且这种单项灌输式的传承方式充满了祖宗崇拜和族权威慑。[2]在实际的训练教学中,师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徒弟教授,逐渐指导徒弟掌握查拳体系,使其成为出色的传承者。正因师父的尽心传授和徒弟的绝对信奉,师父成为绝对的崇拜者和绝对的权威者。此种特点在武术其他拳种中也有显露。人作为武术传承的载体,若因拳师个人演练习惯的差别,不可避免地将传统查拳的技法传授偏差,对传统查拳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而传统查拳仅有部分传承人和承袭者,传承人员数量较少,这样的影响就是致命性的。

现如今在师父绝对权威化下的传授,传承方式虽然较为滞后,但是他具有强烈的人性化特征,能够弥补现代传播方式之不足。[1]在此种方式下,传统查拳必然会保持查拳本源的特点传承发展,保持着纯正的查拳动作、查拳韵味。 “本真性”是查拳传承与发展中必然要承袭的,但传承者所授查拳动作的“本真”是否为真“本真”,有待思考。可以确信,绝对的信奉未必会将查拳的传承与发展带向下一个阶段。

1.4 非遗偏移化

传统查拳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拳位列其中,是国家对查拳的肯定,是对查拳保护的一种方式。而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声太过响亮,又能产生商业价值、旅游价值等,致使在民间传播时被人利用,出现了偏移现象。众多传承人过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更有甚者鼓吹自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偶有将自己奉为某某查拳创始人的现象。查拳作为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技击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人承袭与研究,在某些民间传承者争名夺利的过程中,过多强调查拳的文化内涵与技击性,但未真正的显露真技,也未真正的传播出其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

查拳作为文化遗产,在民间传承与传播时过多强调文化特性,出现了研究其文化内涵,揭示文化现象的研究者。在此现象下,查拳体系的发展会更加完备。但查拳的技击性却出现了被人忽视的现象,查拳本为技击工具,若失其根本长此以往查拳就会成为“遗产”。

2 解决困境之思

2.1营造风清气正的查拳文化环境

查拳以人为传播主体,人的行为活动依靠主观意识的指导,在杂亂的外部环境下,人的主观意识在主导活动时会出现偏差。可见外部文化环境的利弊对传播查拳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外部武术文化环境依靠政府和体育部门的正确宣传和提供正确导向即可扶正,而风清气正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指武术群体外部的大环境,还囊括查拳群体之中的小环境。查拳群体内部的文化环境若出现问题,就更会导致查拳发展出现偏颇,致使查拳走向错误的道路。这就需要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定期在民间走访调查,对传统查拳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汇报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证地方武术拳种的延续、不断层。

2.2 组建团队再研查拳技艺

民间传统查拳遍地开花,一片武术繁荣景象。可在武术商业化、竞技化的今天,传统查拳的遍地开花却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乱象根源,正是武术动作无统一性、缺少技击性、实战性,致使查拳出现衰败。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应聚合本地区的传统查拳名师,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将查拳的武术动作制定出统一的标准,此规定在本地区实行,促使本地区的查拳繁荣发展,逐渐推向全国成为样板地区。武术动作只是武术的展现形式,技击、实战才是武术的根,应在统一查拳武术动作之时,由查拳名师共同深研查拳技击技术,由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主导,研制成可出版的图书、拍摄成视频影像资料,于全国发行。

2.3 组织策划传统查拳比赛、研修班

每年组织策划本地区的传统查拳比赛,在竞赛中发现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并对此类人员登记在册,为以后的推广和传承奠定人力资源。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查拳比赛,并于赛后组织讲座,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主题式讲演。定期召开研修班,组织本地区的查拳名师对大众和武术爱好者进行免费的讲演和传授,达到推广查拳的目的。聘用国内、省级查拳名师为本地区的查拳传承人进行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指导。

2.4 鼓励采取多途径传承传播查拳

国家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肯定查拳的价值,是国家所采取的方式。此方式的确行之有效,可拍摄宣传片、图书出版、文艺展演、免费授课等形式更是传播查拳的新颖形式。通过采用受众人群较多的传播载体,将查拳的文化价值和技术价值推广开来,让更多人知晓查拳,认可查拳所具有的价值,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可采用多种途径共同宣传的方式,能促使更多人知晓查拳,在口口相传中,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从而促使大众从事到习练查拳、传承查拳的事业中去。

3 结语

通过实际的走访调查研究,指出传统查拳在民间传承传播存在的问在,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以期促进查拳的传承与传播,使地方武术拳种代代相传。但终因为研究视角的不同,并不能给查拳现存问题指出的更加全面,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护佑我国传统武术拳种的世代相承,永不断裂。传统查拳作为从民间生长起来的传统武术拳种,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或许是众多传统武术拳种正所面临的问题,愿其他传统武术拳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将文中所提出的解决思路运用或改善,继而发扬壮大中国传统武术体系。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55.

[2]王林,赵彩红,黄继珍.传统武术传承的社会人类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

基金项目:聊城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15。

作者简介:高 健(1992~),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