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视角下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研究

2020-02-25陈亚欢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武术对外传播情况不容乐观。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如传播者的道德素养低、传播者的文化修养低、武术影视作品的迷失、武术翻译作品的瑕疵、缺少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效果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以拉斯韦尔的“5W”理论为研究基点,去探析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播学 中国武术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11-04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尽管我国在武术的对外传播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就当前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现状而言,可以说中国武术“走出去”的道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尝试在传播学视角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进行探索性分析。

1 “5w”传播模式

“5w”传播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一种传播学理论模式,即:谁( Who) ——传播主体;说什么( Says What) ——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 Channel) ——传播媒介;对谁(To whom) ——传播对象;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传播效果。在运用拉斯韦尔“SW”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方面分析中国武术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2 中国武术对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

2.1 传播者层面

2.1.1传播者的道德素养低

2017年4月27日晚,“格斗狂人”徐晓冬用13秒完胜“雷公太极”的事件引爆网络,使得一向引以为傲的中国武术陷入舆论泥潭。至今各大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和点击率,并没有对这一事件做出理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新媒体传播者往往是信息传播的始发点,有些传播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丢弃自己的道德素养,在深知进行片面的报道后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依然发布信息新闻。

2.1.2传播者的文化修养低

武术不仅仅是一门体育技能,更承载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和历史文化。因此,武术教师不仅是武术动作的传授者,还是武术文化的传播者。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武术技能的教育,还要重视武德教育,要加强学生武术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不断提高练习者对武术的热爱,以推动武术文化传播和发展。观之武术教育者,大都缺乏完善的知识理论,并且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各类武术馆和各大院校武术专业的教学形式,依旧是以汉语讲授为主,这种传统的单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国际型武术人才的需要。[2]

2.2传播内容层面

2.2.1武术影视作品的迷失

2008年由都晓导演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一播出,就受到国内外人的追捧。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电视剧就是《少林寺传奇》,法国电视台将其陆续播放了两季,美国则将该剧翻译成英语、华语和拉丁语三种语言在不同的媒体播出。[3]这部电视剧展现给大众的是武术的真实面目,塑造的是中国武术的真实形象,此剧坚守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中国功夫和匡扶正义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的认可,理应成为功夫类影视的创作模式,以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推动武术文化的进步和健康。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和武术影视作品中,到处是用电脑特技营造出来的“武侠梦幻”世界。[4]又由于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人们有着一种“武术天下第一”的思想,使武术充满着神秘色彩。

2.2.2武术翻译作品的瑕疵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语言差异,国内学者在没有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所翻译的作品,很难使外国人接受,更别说在短时间内理解中国武术动作所蕴含的哲理。同样,外国人由于缺乏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会造成所译出来的内容太过浅显,体现不出中国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在英国出版的《TAICHI FOR BEGINNERS》一书中, “手挥琵琶”被翻译成“play guitar”,翻译成汉语是“弹吉它”,此翻译从根本上来说就已经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韵味。[5]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碓”这一式意为右手捏拳如操杵,左手曲如臼,右拳猛落左手心,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所以如果将其意译为“stamp foot andhammer fist”,就会使这个动作失去本身所具有的气魄,而如果采用音译“Jin'gang pounds the mortar”会让读者不明所以。[6]另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由于与原作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对文本解读的差异,同时,由于缺乏对武术语言的规范化管理,因此会造成武术语言翻譯的乱译、误译等现象。

2.3 传播途径层面

2.3.1缺少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由政府组织的国际传播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如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少林武僧团的海外武术表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跨文化传播,太极拳的海外基地建设等,这些对国外受众的影响力较小。在对外多个国家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文化月”活动中,大多数是停留在表演、展示等层而,没有实现对中国武术文化进行推广的规模化效益。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武术的传播应该重视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打造新的传播平台,积极进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建设。[7]

2.3.2传播媒介缺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农耕社会的口头传播到利用文字和印刷技术的纸质媒介传播,再到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传播体现了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发展。但是在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媒介的开发利用,期刊杂志、武术作品的翻译出版,对外交流机构的建设,影视作品的翻译制作等环节中由于缺少创新性和专业技术人才,导致中国武术在国际化传播中对传播媒介的利用率较低,没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4 传播受众层面

受众的个人因素制约着自身对武术的接受,比如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武术的接受。雷蒙德·鲍尔曾在《固执的受众》中写到:在获得的大量传播内容中,作为传播受众的每一个成员都偏向接受那些同他的兴趣有关、同他的立场一致、同他的信念吻合并同他的价值观念相符的信息。[8]传播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因为受众对传播者发送的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和吸收,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理解和记忆。我国目前的武术对外传播缺乏对不同受众群的研究,忽视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兴趣偏好,这是导致对外传播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5传播效果分析

2.5.1效果反馈机制不健全

传播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结构,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播一反馈一再传播一再反馈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当前形势下,武术的对外传播还处在单向传播阶段,我们只是单纯的将武术传播出去,很少收集受众反馈的信息。受众是否接受所传播的内容,或者是否能正确的理解武术,都是未知的。一方面是受众只希望接受信息而不想进行反馈,使得我们很难得到受众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机制的不健全。

2.5.2研究方法复杂

根据传播效果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如果说定量研究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定性研究就解决“为什么”问题。[9]在传播效果调查中要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得到受众群体及整个传播过程的反馈效果。武术对外传播的效果研究也一样,应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对传播受众进行分析。这对武术的对外传播而言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经历的过程。

3 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的对策

3.1 传播者层面

3.1.1提高传播者的道德素养

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发布各种内容的信息。作为新媒体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態度进行信息的传播;作为传播武术文化社会成员的我们,必须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不能随意发布、转发虚假内容,不能做有损中国武术形象的事情。我们一定做好“把关人”的角色,要使其传播的内容真实、有意义、有价值,就从自我做起,应做到冷静和自律。

3.1.2提升传播者的文化修养

武术教师、武术教练多为动作技术的学习,对其深层含义和文化的解读甚少,很少对学生讲解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严重影响着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另外,语言是教育全球化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克服目前双语教学缺乏的弊端,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攻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也可以使国外友人通过英语来准确快捷地了解中国武术,学习中国武术,同时也能够世界人民共享国内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当然,国家政府也应该在这方面给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优秀的对外传播人才,推动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

3.2 传播内容层面

3.2.1构建武术影视标准

电影作为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最直接有效的媒介[10],需要加强管理,构建其产品标准。在制作过程中对数码特技的应用程度进行规范,杜绝影像暴力,要坚守传播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做出既能展示中国武术实实在在的技术动作,又能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作品,让观众在欣赏真正中国武术的同时,也能让外国人看得懂,切不能因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使武术脱离原本的形态。

3.2.2加强武术翻译工作

要想做好武术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首先要深刻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这样可以解决在很多语言词汇上的理解困惑,使其作品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其次是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法,进而简化中国武术理论体系,使西方人更好的了解武术的动作含义和文化内涵。虽然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大,但在传播中国武术时,我们可以挖掘并发扬武术文化中的普适性价值主题和民族特质,减少因具体社会历史背景导致的阅读理解和翻译困难,以一种亲切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武术文化、接受中国武术。

3.3传播途径层面

3.3.1中国武术对外传播VR技术的应用

VR技术是一个综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及高分辨显示等技术创造出来的一个三维的虚拟环境,人们如同身在其中,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较强的在场感的技术。[11]通过VR技术的体验,可以使体验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文化和其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比如:可以在海外建立“中国武术体验馆”,利用VR技术使人们亲身体验到直观、生动的武打世界,体验者可以选择喜欢的场景进行尝试。再比如,利用VR技术实现情景再现,建立《精武门》中陈真在虹口道场大败众日本武人,《少林寺传奇》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精彩片段等。

3.3.2运用现代技术拓宽传播途径

在传播形式上注意灵活多变。首先可以出一档武术器械文物探索类的节目:对器械的深入了解,可追溯到器械的主人和主人身上的故事,比如史书记载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书中关于青龙偃月刀的设计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展现给人们一个高大威武、忠义的勇者形象。一提到双节棍,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小龙,在《死亡游戏》《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电影中都展示李小龙双节棍高超技法,打得坏人落花流水。其次,微信上的表情包以其生动或搞怪的图片形式来传递信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一下姚明或成龙的人物表情包来传播武术名家;或者跟随网络热播剧将其中能够弘扬中华武术的角色人物的经典动作制成表情包。这样可以使使用微信的外国友人更了解中国武术,如果这种表情包推广至国外的社交平台,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3.4傳播受众层面

3.4.1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传播受众

对于青少年,可以选择竞技性武术套路或者里边有一些观赏性强、难度较高的动作,比如:侧手翻、旋风脚等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性骨质疏松和体力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可以选择动作缓慢柔且具有养生效果的五禽戏或者太极拳。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拳种进行宣传与推广,才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并且极有可能参与其中。

3.4.2激发受众分享欲望,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云服务、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技术迅猛发展,相关的媒介平台越来越多,武术传播呈现多样化与智能化趋势。由于新媒体提供了分享功能,使受众分享也成为一种传播,因此,在网络推广上的内容要直击受众内心,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望,而不再仅仅是接收端。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受众的浏览痕迹,为受众量身定制并随时推送符合个人感兴趣的武术内容,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武术。这种武术融人生活的模式,加上传播的社交化,会对武术的对外传播产生良好的效果。

3.5 传播效果层面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与国内外具有较强权威性的独立调研机构进行合作,成立专门信息反馈机构。在武术传播相关举措出台一段时间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追踪调研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充分的反馈,以便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建议在孔子学院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不仅研究采取什么途径进行有效传播,还要注重反馈信息的收集,及时了解传播现状,以调整下一阶段传播计划。最后,建立多元反馈平台。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热心电话和大众媒体等平台多渠道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可以说,只有建立效果评估反馈机制才能够使中国武术的对外推广工作走向“评价一反馈一改进一再评价”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全球化战略。[l2]

4 结语

由于受到中国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国武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审美观念,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然而,在国际的推广上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对于如何化解武术对外传播中的困难,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对武术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弘扬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翟经国.7W视角下制约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7.

[3]张显.《少林寺传奇》热销海外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1-08-14.

[4]曾庆瑞,赵晖.电视剧《少林寺传奇》观后感一从“武侠梦幻”中成功突围[N].中国文化报,2009(24):3.

[5]单建新,郑勤,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64-66.

[6]李晖,于善安.武术动作名称翻译的美学考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5).

[7]贾亮,陈昭宇.一带一路”背景下VR技术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

[8]赵建国.传播学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29.

[9]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0]苏奕敏,王岗武术影视文化价值回归与文化传播责任担当[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 (22):57-63.

[11]方楠.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J].传媒,2016(05).

[12]于文谦,戴红磊.中国武术对外推广的战略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1).

作者简介:陈亚欢(199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传播学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李普曼新闻传播学说在中国的早期接受